如你所知,你國哥在一所高中教物理。
很多人都感覺高中物理難,但是卻搞不清楚難在哪裡。這一篇開始,就要系統性的解釋這一問題。原因並不是出在物理學本身,而在於學生們入門時沒有趁手的工具——數學!
這在學過物理的人眼中根本不是什麼秘密,但對於一個剛進入高中的孩子來說,數學與物理就是兩門分立的學科,除了物理計算中用到一點點數學知識以外,便毫無瓜葛。
這怪不得孩子,也怪不了初中的物理課程。因為初中階段對孩子們的培養就是要在充分的感性基礎上提取些許理性成分而已。很多地方只需做定性分析就足夠了,定量的計算少之又少。
可進入高中之後,物理學一上來就要接觸函數以及圖像、微積分(儘管學生們不清楚自己用的就是微積分)、平面向量、三角函數等等。尤其是在高一年級,物理總是領先數學一步,數學老師還沒講的東西,物理這邊就先用上了。有些天資聰穎的孩子還能挺得住,儘管連他們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挺得住,但那些資質普通的孩子們,有些明明很努力卻怎麼也學不會的就難免灰心喪氣,以至於當他們的數學背景知識足夠時,又懶得再染指早已放棄的物理學。
稍微了解一點物理學史的人就應該知道,哪怕是牛頓,寫的書也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只不過,牛頓之所以牛,就在於人家能憑空造出來一種數學工具叫做微積分,然後再用這工具解決那些之前很棘手的自然科學問題。
言而總之,給剛步入高中的孩子們先講數學工具,大有「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意思,所以,讀者會感覺到,本篇內容表面上壓根就跟物理學沒聯繫!
致歉:由於微信公眾平臺無法實現物理學中的「規範」編輯,所以鄙人只能用編輯好的文件截圖發出來,引起的觀感不適,敬請讀者諒解!
點個在看,好運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