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誤餵殺蟑藥 兩歲孫女命懸一線
的哥幫忙聯繫交通電臺和醫院,爭取搶救時間
-記者 朱丹華/文 葉誠/攝
福州晚報訊 奶奶誤將殺蟑藥當成感冒藥給兩歲多的孫女服下,女童口吐白沫,送醫搶救時已經心肺衰竭。昨天上午,榕城的哥陳東在街頭看見奶奶抱著女童焦急攔車這揪心的一幕,幫忙聯繫交通電臺和醫院,為女童爭取搶救時間。
奶奶誤將殺蟑藥
當成感冒藥
昨日上午10時30分許,記者聞訊趕到福建省立醫院急診中心,女童剛被送進搶救室搶救,口鼻處插著呼吸管,昏迷不醒,孩子的父母陪在床前憂心忡忡。
他們告訴記者,事情發生在昨天上午七八時許,當時只有祖孫兩人在家。孩子兩歲九個月大,這幾天有些感冒流鼻涕,家人給她買了「三九清熱顆粒」。昨天上午,60多歲的奶奶將藥劑衝泡給孩子喝,沒想到孩子竟出現中毒症狀,不久便口吐白沫。仔細一看,孩子吃的根本不是感冒藥,而是殺蟑藥,名叫「三利殺蟑餌劑」。孩子的奶奶看見「三」字,就想當然以為是「三九清熱顆粒」衝給孩子喝了。
孩子的父親潘先生在長樂工作,聽到消息馬上趕回榕城。
奶奶抱女童轉院的哥熱心幫忙
他們家住晉安區鶴林新城。事發後,奶奶就近先送孩子到二化醫院,而後決定去省立醫院。昨天上午10時許,榕城的哥陳東經過二化醫院門口,看見這名奶奶抱著女童正在焦急攔車。「當時孩子面色蒼白,口吐白沫,發出『嗯嗯』的聲音。我趕緊拉上她們往省立醫院趕,孩子的奶奶一邊催我『快快快』,一邊自責,讓人看了心裡都難受。」陳東說。
想到路況複雜,孩子的情況又緊急,陳東聯繫了福州876交通之聲廣播電臺尋求幫助,省立醫院獲悉情況後,也提前做好接診準備。所幸一路順利,車子花了大約10分鐘就抵達省立醫院。
殺蟑藥成分疑是「吡蟲啉」
醫生希望知道孩子誤食的殺蟑藥的成分,以便準確選擇治療方法和藥物。孩子的奶奶又趕回家找到給孩子誤服的殺蟑藥包裝小袋送到醫院。然而,這個銀色方形塑膠袋上只重複印著「三利殺蟑餌劑」的字樣,並沒有寫藥品的成分。潘先生說,這包殺蟑藥是很久以前從地攤上買來的,他也記不清買的時候是否有外包裝盒,只知道這藥殺蟑螂效果不錯。
記者在網上搜索到「三利殺蟑餌劑」生產廠家——瀋陽大連三利消毒有限公司,該廠胡經理在電話中告訴記者,該廠生產的「三利殺蟑餌劑」的主要成分是吡蟲啉。吡蟲啉屬於一種低毒低殘留的農藥,誤食一袋(10克)後如果催吐或及時洗胃,一般不至於造成嚴重傷害,不過誤食者的中毒程度與其年齡密切相關,幼童誤食後的症狀會較為嚴重。吡蟲啉沒有解毒特效藥,有25天的代謝周期。
胡經理表示,該廠的殺蟑藥有銷往福州地區,不過現在市面上很多商家生產與該廠家完全同名的藥物。
女童尚未脫離危險
記者將了解到的情況告訴醫生。這時已下午5時許,孩子經過催吐和洗胃,依然神志不清,轉入醫院重症監護室繼續治療。她臟器內的毒素還未完全排出。孩子的奶奶眼眶發紅坐在椅子上守著。
截至昨晚9時許,孩子還未脫離生命危險。孩子的父母將在重症監護室門口過夜。省立醫院急救中心主任錢欣醫師表示,要觀察兩三天後才能明確排毒效果。
□小貼士
孩子誤食藥物
這樣急救
省立醫院急救中心主任錢欣醫師告訴記者,遇到孩子誤食藥物,若孩子神志清醒願意配合,家長應立即催吐。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將手指伸入孩子咽部按壓,迫使其嘔吐;第二,給孩子喝大量水催吐。不過這兩種辦法如果操作不當,都可能無法奏效,喝水如果催吐不出,還可能幫助誤食物體進入腸胃。
有些孩子中毒後會抽筋,家長可用筷子纏上紗布,讓孩子咬著,以便保護孩子的口唇不被咬傷,但是不能強制壓迫孩子的四肢,以免造成脫臼。如果孩子呼吸驟停,家長應立即為孩子進行心臟按壓、人工呼吸。
此外,如果孩子已經昏迷,家長只能儘快撥打「120」,等急救車來,不建議家長自己抱著孩子跑。因為有些孩子中毒後可能嘔吐,被慌亂抱著跑,可能發生嘔吐物倒灌氣管造成窒息的風險。
錢欣主任表示,醫院對不同食物中毒的處理方法不盡相同,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常規方法有催吐、導洩、維持患者生命體徵等。地攤上買的殺蟑藥還可能混合一些不同的物質,即使是低毒,幼童大量攝入後也可能造成呼吸循環損傷、腦損傷、臟器損傷等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