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逸夫博物館:「如花似畫」海百合,美得讓人心醉!

2021-01-08 中國教育在線

  你見過長在大海裡的百合花嗎?在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就可以領略到這樣的奇景。

  走進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好似藝術大師的雕刻作品。整個造型如花似畫,美得讓人心醉。這塊海百合化石產自貴州關嶺,距今2.3億年,特徵清晰,保存完整,可謂逸夫博物館的一大"鎮館之寶"。

  為古環境研究提供重要證據

  海百合是棘皮動物門海百合綱海生無脊椎動物的統稱,最早出現於距今約4.8億年前的奧陶紀早朝。幾經興衰,已發現5000多種化石種,直到現代海洋中生存仍有近700種。在2億3千萬年前,海洋裡到處是海百合的身影,它們有的附著在漂浮的樹木上,過著浮遊的生活方式;有的跟苔蘚蟲和腕足動物在海底形成草地般的大面積覆蓋面,留下許多化石,有的石灰巖地層全部由海百合化石構成。

  "海百合的身體有一個像植物莖一樣的柄,柄上端羽狀的東西是它們的觸手,叫腕。這些觸手就像蕨類的葉子一樣,迷惑著人們認為它們是植物。後因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約96%的海洋物種滅絕,海百合也逐漸衰退。如今,人們只能在深海裡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逸夫博物館陳列部主任李富強介紹說。

  海百合在死亡以後,鈣質的莖、萼很容易保存下來成為化石,由於海水的擾動,使這些莖和萼總是散亂地保存,失去了百合花似的美麗姿態。但如果它們恰好生活在特別平靜的海底,死亡以後,他們的姿態就會完整地保存下來,成為化石。由於這種環境比較苛刻,所以這樣的化石十分珍貴,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收藏價值,不僅為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環境研究提供重要的證據,也逐漸成為化石收藏家的珍品,甚至被當作工藝品擺放。

  演繹滄海桑田 勾畫史前奇觀

  一個理想的海百合化石由根、莖和腕三個部分組成,但大多數化石不完整。逸夫博物館的海百合化石特徵清晰、保存完整,雖在地下沉睡了兩、三億年,依然栩栩如生,恰似國畫大師筆下綻放的百合花,委實罕見。

  這塊珍貴的海洋化石,演繹了中國西南邊陲一個遠古的滄海桑田故事。

  距今大約二、三億年前,貴州關嶺地區還是一片封閉的海域,氣候溫暖,海水湛藍,清澈見底,到處生長著美麗的海百合。興義龍和貴州龍也生活在這裡,由於沒有天敵,生物數量越來越多,海百合和動物的遺骸不斷被泥沙所掩埋,沉積在海底,成為珍貴的化石。如今,貴州關嶺的古生物化石產地已經開闢為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您瞧,在這塊化石上,一朵朵直徑達半米左右的碩大"花朵"呈現在人們眼前,朵朵"巨花"和纏繞盤旋的"莖杆",構成了繁花似錦的畫卷。"花朵"上清晰的鱗片狀結構,又表明了海百合的動物特徵。

  透過這塊海百合化石,人們可以看到海百合的內部結構,為研究海百合的演變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更為我們勾畫出史前海洋與海洋生物的奇妙景觀。

  完成美麗蛻變 見證化石奇蹟

  2003年建館前夕,時任博物館館長的任有福從貴州校友處聽說,當地農民發現了一塊面積很大的海百合化石,怦然心動,於是迅速聯繫校友,前往貴州關嶺洽談,最後僱用一輛大卡車把它拉回武漢。

  在逸夫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博物館結合實際情況,最終確定在二樓展示這塊海百合化石,以恢宏的氣勢引出"生命的起源與進化"這一展陳主題。

  由於當時博物館建設已經進入到最後衝刺階段,要把它全部修復並天衣無縫地拼接到一起,做好上牆展示的所有準備工作,工期只有七十多天。工期雖緊,但修復標準卻沒有降低。

  為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佳修復效果,任有福每天親自在修復現場把關,李富強帶領幾名技術精湛的化石修復技師每天十六個小時輪班,在粗修、精修後,再採用噴砂工藝,用高速氣流噴出的沙子,打磨出海百合最細微的結構,呈現出最真實的面貌。最終,這塊海百合化石的修復工作在2004年12月全部結束,採用背設鋼架的方式上牆安裝。

  經過修復和拼接,可以清晰地看到:化石表面呈現的扇形冠狀海百合,一般冠徑10至40釐米,莖可至l60釐米以上,莖杆直徑1釐米左右。也有個別為2.5釐米,根部不太發育,因此不甚明顯。

  2004年,這塊海百合化石展出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有些校友把珍藏並且研究過的海百合化石贈送給博物館,希望它們能夠繼續發揮作用。

  目前,逸夫博物館共珍藏著4塊保存完好、外形精美的海百合化石。

  在大自然漫長的演變中,氣候變化,物種更迭,給人們留下了許許多多不解的謎團。而正是這些珍貴的古生物化石,為我們解開了一個個的千古之謎,讓人類更好地熱愛自己的家園,更好地理解"適者生存"自然法則的秘笈。(中國教育在線 通訊員 徐燕 攝影:張凡)

相關焦點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
  • 到地大逸夫博物館 看嫦娥五號模擬月壤及隕石展
    武漢晚報訊(通訊員徐燕 彭磊)嫦娥五號模擬月壤及隕石展正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即日起持續到12月22日,市民可通過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官方微信公眾號惠遊武漢平臺免費預約參觀。觀眾走進逸夫博物館,迎面即可看到四個明亮的展櫃靜靜佇立在大廳中央,嫦娥五號落月取土的功臣之一——模擬月壤,為廣大觀眾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
  • 國家扶貧日, 地大逸夫博物館地學科普走進竹山
    日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工作人員走進竹山縣茂華中學,開展國家扶貧日地學科普主題活動,以科普助力扶貧,為中學生們奉獻了一場豐富的地學科普盛宴。活動期間,逸夫博物館工作人員在茂華學校教學樓前布置「美麗多姿的礦物」科普展板,以及化石、礦物標本展臺,並向該校捐贈礦物標本和科普圖書。
  • ...景區地大逸夫地質博物館內被譽為「世界第一球」的磁懸浮地球儀。
  • 地大逸夫博物館展出嫦娥五號模擬月壤 同時陳列珍貴的月球隕石和...
    湖北日報訊(記者龔雪、通訊員徐燕、彭磊)12月7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推出《九天攬月·築夢蒼穹--嫦娥五號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向大眾科普天文知識。在肖龍教授及行星科學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地大逸夫博物館策劃了此次展覽,重點展示系列模擬月壤,同時陳列珍貴的月球隕石、火星隕石,揭示太陽系原始成分的奧爾蓋碳質球粒隕石模擬樣品、協助NASA勘探任務的Orbi Tech模擬火星壤、墨西哥奇瓦瓦州上空墜落的阿連德隕石、2018年6月降落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曼桂隕石等,拉近公眾和月球的距離。
  •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建設國家二級博物館紀實!
    逸夫博物館全景  "科學家能夠模擬出遙遠月球上的土壤,我覺得非常神奇。我以後要好好學習,當一位科學家,探索宇宙奧秘。"近日,參觀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後,光谷一小五年級學生夏雲飛激動地表示。
  • 十首最美情詩,美得心醉,美得心碎
    直教人生死相許!無論是人也好,動物也罷,都逃不過「情」字。親情、友情、愛情,這三個「情」從古至今,都是歷史的永恆話題。融情於景,寄情於詩,是古人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十首最美情詩,每首都是不可多得的美文,美得心醉,美得心碎。
  • 2020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帶你「雲遊」地大​
    8月15-19日一起雲暢遊地大校園四重門 化石林 院士長廊 逸夫博物館......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2019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地大分營的精彩瞬間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知識講堂地學等領域專家與營員們面對面交流從宇宙萬物到生命個體從地藏礦物到片片化石從創新科技到身邊小物營員們體會了「上天入地,登極潛海」的奇妙旅程遊覽地大校園
  • 中國三大賞紅葉基地之一,禹州大鴻寨紅葉林,美得讓人心醉
    它就是禹州市大鴻寨景區的紅葉,漫山遍野的紅葉林,美得讓人心醉,它還是中國三大賞紅葉基地之一。大鴻寨,位於禹州市西北方向鳩山鎮後地村。是中國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河南重點自然風景區、優秀旅遊景區。景區內有多達19處的絕美景觀,每一處都讓人流連忘返。
  • 世界上的經典短詩,美得讓人心醉
    世界上的經典短詩,美得讓人心醉 《斷章》 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 大提琴《Caruso卡魯索》美得令人心醉,危險得讓人難以逃亡
    風景如詩如畫,美得令人心醉,同時危險得讓人難以逃亡。《Caruso》HAUSER克羅埃西亞國寶級提琴手HAUSER最新作品《Caruso》。這首歌是-義大利音樂鬼才Lucio Dalla(盧西奧·黛蘭)創作的。Caruso(卡魯索1873-1921)是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的前輩。歌曲的背景非常動人。
  • 用鉛筆畫一組美女,美得讓人心醉,專家:你看模特的腳會「說話」
    用鉛筆畫一組美女,美得讓人心醉,專家:你看模特的腳會「說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任何一組事物,你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就有不一樣的觀感。戰爭場面是什麼樣的?同樣是畫美女,今天咱們介紹的這個畫家更特別,他用鉛筆畫一組美女,美得讓人心醉,專家:看模特的腳會「說話」!他就是,烏克蘭著名的素描名家。DChernov是當下烏克蘭最炙手可熱的畫家,他的作品無論是在空間布局,還是光線設計,抑或是色彩把握,都做得非常好。而他最得意的就是素描畫。
  • 巖石的循環,亮相逸夫博物館,國內自然科學類博物館首創
    火熱的火山熔巖流噴出地表,滾滾的火山灰直衝雲霄、遮天蔽日,巖漿流宛如一條火紅的瀑布沿著山體流動,冷卻形成火山巖塊,而火山灰則被風帶向水岸方向……今天在逸夫博物館三樓礦物巖石廳看到「巖石的循環」展項正式亮相該館,採用新型的模型與異形投影技術,以充分的視覺衝擊、精美的三維動畫特效打造酷炫的科普盛宴
  • 王勃很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了滿園春色,美得讓人心醉
    從內容上看,這首詩以煙霞、松竹、院舍、鳴琴、酒賦等景象,勾勒出了一副美得讓人心醉的春日畫卷。同時,它也抒發了王勃詩酒自娛,樂於閒居郊外田園的退隱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動形象,融情和諧,是寫景抒情詩歌中的一首佳作。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勃的這首《郊園即事》:煙霞春旦賞,松竹故年心。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琴。草遍南亭合,花開北院深。
  • 辛棄疾的一首詠梅詞,美得猶如一幅畫令人心醉,讀之讓人心生嚮往
    辛棄疾筆下的詠梅詞,美得猶如一幅畫令人心醉,將自己對梅花的欣賞和讚美溢於言表,用最深情的文字去讚揚梅花,這首詞便是《臨江仙·探梅》。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雲。
  • 李煜的一題畫詞,只有二十七個字,卻美得讓人心醉!
    李煜的詞,除了廣為流傳的《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等,還有一些比較冷門但很美的詞,如李煜為南唐內供名畫家衛賢繪製的《春江釣叟圖》所題的一首題畫詞《漁父·浪花有意千裡雪》。這首詞主要描繪的是畫中漁父的生活環境,以及抒發了詞人對漁父生活的羨慕。全詞詩情與畫境渾然一體,美得讓人心醉。浪花有意千裡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 美到「心醉」的粉筆畫,讓人敬佩,網友:我也能,但手沒有想法
    導讀:美到「心醉」的粉筆畫,讓人敬佩,網友:我也能,但手沒有想法文/木邊雪世界上有很多神奇的事情,或許它們在大多數人眼中沒有什麼用途,可是在有些人眼中就不一樣了,比如一隻普通的老鼠都能夠在攝影師的相機下呈現出不同的畫面
  • 李清照的另一首遊湖詞,同樣美得令人心醉
    這首詞同樣是李清照年輕時的作品,寫得也相當高明,無一生僻字,卻用最淺俗的語言畫出了一幅別樣的絢麗多彩,美得令人心醉,論意境當真是一點也不輸《如夢令》,每每讀之不得不感嘆:才女當真已入化境。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如夢令》寫的是蓮花盛開之季,而這首詞寫的則是蓮子已成熟的晚秋之景。詞的大意是:在這深秋時節,秋風陣陣,湖面波光粼粼微,紅花兒也凋零了,空氣中少了許多香氣。
  • 溫庭筠的這首詩,宛如一幅秀麗的湖上春景圖,美得令人心醉
    謝靈運在《石壁精舍還湖中作》一詩中曾說「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可見山水怡情養性的功能。另外,詩人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湖光山色,也是為了寄託自己的理想和志趣。山水承載著古人與今人的情思,古人寫山水以寄情,今人賞山水詩以品情。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南湖》,便是唐代著名詩人溫庭筠的一首山水詩。
  • 逸夫博物館、卓刀泉寺……600人在武漢這個區免費體驗「科教文化遊」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29日訊(記者葉飛豔)從著名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到關公文化古蹟卓刀泉寺;從珠光璀璨的珠寶旅遊文化街到藝術風味濃厚的武漢創意天地合美術館……9月26日至28日,武漢市洪山區文化和旅遊局舉行了主題為「滄桑巨變看武漢 科教人文看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