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瀘水市農業農村局、鄉政府因為扶貧項目審核把關不嚴,導致項目通過虛報騙取扶貧資金140.89萬元;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界鎮的一些貧困村打造了一片千畝玫瑰園,並建起了28座小木屋,卻因沒有到國土資源部門辦理審批手續,最終不得不拆除……<br/><br/> 近日,國家審計署公布了一季度重大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其中扶貧審計抽查了7個未摘帽貧困縣,在審計中,多多少少發現了一些扶貧資金監管上的問題。從公布的問題來看,總體有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扶貧資金監管上存在漏洞,審核不嚴把關不嚴,或導致虛領冒領,或導致實際使用與實際支出不相符合,或導致損失浪費。這些種種問題,充分說明,扶貧資金監管決不能「打馬虎眼」。<br/><br/> 扶貧項目也好,扶貧資金也罷,都是黨和國家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為貧困縣、貧困村採取的一對一扶貧舉措,不僅投入了真金白銀,而且建立了一系列保障體系,不論是領導幹部還是基層幹部,都必須把責任扛起來,用強烈的擔當狠抓落實,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一個都不掉隊」。在現實中,總有一些地方或部門,把責任擔當停留在文件上,把監督管理停留在口頭上,口號喊得震天響、行動起來輕飄飄,導致扶貧資金因監管「打馬虎眼」而損失浪費,該用的錢沒有用到刀刃上,該發揮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甚至有的還淪為「唐僧肉」。<br/><br/> 扶貧資金是專項資金,只能用在扶貧領域。扶貧資金的使用關係廣大貧困地區能否順利脫貧,同時也關係廣大貧困群眾能否如期脫貧。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扶貧資金的重要性,決定了扶貧資金監管的嚴格程度,必須從嚴從實、滴水不漏。特別是在一些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部位,一旦跑冒滴漏就會造成流失浪費的風險。行百裡者半九十。脫貧攻堅進入收官收尾階段,越是如此越是要加強監管,決不能因為資金使用問題影響整體脫貧進度,決不能因為資金監管問題影響貧困群眾脫貧。<br/><br/> 嚴格的監督管理是對黨和國家負責,對崗位職責負責,對貧困群眾負責,每個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敢於擔當、勇於擔當、善於擔當,確保每一分扶貧資金用到實處見到實效。既要注重結果導向,更要注重過程管理,推動扶貧資金的使用符合法律法規,讓扶貧資金使用的效果群眾滿意。要強化監督問責,健全責任分工體系,既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良性工作循環,又形成統籌協調、齊心協力的良性工作局面,防止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對發現的問題要舉一反三、立即整改,對問題突出的要嚴肅追責問責,用鐵腕執紀的強硬舉措實現處理一起、警示一批的效果。<br/><br/> 各地各部門要以審計公布的現實問題為鏡鑑,全面排查、認真梳理,從源頭上找準病根,從過程中發展問題,從結果上評估效益,確保扶貧資金實打實用到實處見到實效。(作者系天府評論特約網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