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農業大學201人關注

2020-12-13 陽光高考

      【辦學歷史】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辦學歷史悠久,辦學溯源於1905年創辦的江西實業學堂,本科教育肇始於1940年創辦的國立中正大學農學系,1994年由江西農業大學原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3個學校二級單位合併而成。現有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和植物科技系4個系和1個植物生產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

      【師資條件】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現有教職工134人,教授和研究員27人,(二級人才崗9人),副高職稱人員3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3人。有「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省級人選14人,江西省「井岡學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井崗學者」2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5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6人。

      【學科結構】現有農學、園藝、植物保護、種子科學與工程、茶學、動植物檢疫6個本科專業,農學專業為國家級一類特色專業,園藝專業為江西省特色專業、品牌專業和江西省一流優勢專業。植物保護專業為江西省品牌專業和江西省一流優勢專業。現有作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作物保護和農業生態學二級學科博士點4個;作物學、園藝學、植物保護學和生態學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生態學、動物學、遺傳學、果樹學、蔬菜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植物病理學和農藥學學術型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以及農藝與種業、農業管理農業碩士招生領域2個,具有農業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同等學力人員在職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

       作物學一級學科為江西省一流學科和「十二五」高水平學科,園藝學、植物保護學一級學科為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園藝學碩士點為江西省「十二五」示範碩士點;擁有作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植物生產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雙季稻現代化生產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果蔬採後處理關鍵技術與質量安全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學科平臺,建立了教育部作物生理生態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態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江西省果蔬保鮮與無損檢測重點實驗室、國家水稻工程實驗室(南昌)和江西省超級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為核心協同單位組建的「南方糧油作物協同創新中心」被認定為2014年度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

       專業設置:農學(國家一流專業、一級學科博士點專業、江西省一流學科專業)、園藝(江西省一流專業)、植物保護(江西省一流專業)、動植物檢疫種子科學與工程(江西省一流學科專業)、茶學

       諮詢電話:0791-83813014


      【辦學歷史】1909年,江西高等農業學堂開設林科,這是江西林業教育歷史的起點。林學院源於1910年廬山白鹿洞書院成立的江西高等林業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高等林業學堂遷至南昌辦學,與高等農業學堂合併,成立江西高等農林學堂。自此林學學科和林學院一直伴隨著江西現代農林教育的發展和變遷,雖一路坎坷,但始終薪火相傳。1940年中正大學農學院設立森林系,1958年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設立林學系,1980年江西農業大學設立林學系,1993年更名為林學院,2002年更名為「園林與藝術學院」,2014年恢復「林學院」,同時保留「園林與藝術學院」名稱。

      【師資條件】學院現有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475人,留學研究生2人,非全日制研究生50人和本科生1472人。學院現有教職工139人,其中教授29人(含校聘教授、青年教授、梅嶺學者講座教授),副教授36人,博士生導師14人(不含兼職導師),碩士生導師72人(不含兼職導師),具博士學位76人。教師隊伍中有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省(部)級教學名師6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林學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教育部高校林學類、林業工程類和環境資源類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5人、省政府特殊津貼5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4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7人,江西省青年科學家(井岡之星)培養對象3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8人,江西省模範教師1人;「梅嶺學者」講座教授2人,首席教授4人,未來之星12人,入選「江西省雙千人才計劃創新領軍人才長期(青年)項目2人。有「亞熱帶森林資源培育與保護利用」國家級教學團隊。

      【學科結構】學院現有林學、林產化工、園林、風景園林、城鄉規劃、環境設計等6個本科專業,其中林學專業為國家一級特色專業,園林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江西省首批品牌專業。學院有林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點,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植物學碩士點、林業碩士專業學位點、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點。「亞熱帶森林資源培育與保護教學團隊」為首批國家級教學團隊,並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第六屆中國僑界貢獻(創新團隊)獎。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省級精品課程4門,江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 林學一級學科為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十三五」江西省一流學科、「十二五」江西省高等學校高水平學科;森林培育學科為「十五」、「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省級「重中之重」學科和國家林業局「十一五」重點學科;森林經理學為「十五」、「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風景園林學為校級重點培育學科。 學院有江西省竹子種質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江西省森林培育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鄱陽湖流域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木本香料(華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江西省樟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鄉村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等省部級平臺6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九連山和廬山等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站,有江西省特色林木資源培育與利用2011協同創新中心,還有園林設計研究院、城市規劃研究所、植物天然產物與林產化工研究所、林業生態工程研究中心、森林植被恢復與重建試驗站、森林資源檢測與評估中心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研究中心等校級平臺7個,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1個。學院建有樹木標本館 (JXAU)、昆蟲標本館、林木種子標本室。建設了大港試驗林場、氣象觀測站、園林設計實訓基地、現代林木育苗基地、樹木園、竹種資源圃等校內教學實訓基地。有全國示範性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1個、江西省研究生創新基地1個,江西省行業企業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4個。在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實驗中心、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桃紅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西永豐官山林場、江西思派思香料化工有限公司、江西天香林業開發有限公司、南京日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金喬園林有限公司、贛南樹木園、贛州市建築設計研究院、贛州市城市園林有限公司等單位建立了教學科研基地。

       專業設置:城鄉規劃(五年制)、林產化工(江西省一流專業、江西省一流學科專業)、林學(國家一流專業、一級學科博士點專業、江西省一流學科專業)、園林(江西省一流專業)、風景園林環境設計(藝術類)。

       諮詢電話:0791-83828045


     【辦學歷史】學院辦學歷史悠久。學院源於1936年成立的江西省獸醫專科學校,歷經江西農學院畜牧獸醫系、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畜牧獸醫系,1980年更名為江西農業大學畜牧獸醫系,1992年成立江西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學院,1996年更名為江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師資條件】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29名,專任教師113人,正高職稱教師35人,副高職稱教師3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8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8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1人。學院擁有省部級以上各類人才50餘人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者3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人,江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人,並聘任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為學院的兼職或客座教授。

       學院擁有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江西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

     【學科結構】學院學科優勢突出。學院現有2個一級博士點,6個二級博士點,1個博士後工作站。2個一級學術型碩士點,8個二級學術型碩士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予點。畜牧學為江西省首批「雙一流」優勢學科;獸醫學為江西省首批高校「雙一流」特色專業。「畜牧學」、「獸醫學」是江西省重點建設學科;「畜牧學」是江西省高水平建設學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重點學科,「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還是江西省重中之重學科。

       學院始終堅持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構建了完善的國內外、本-碩-博-博士後人才培養體系。學院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考錄國內外碩士研究生保持在35%以上,各類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95%以上。學院十分重視學生實踐教學,組建了動物營養、養禽、傳染病、寵物、養蜂、水產等6個課外興趣小組,努力創新第一和第二課堂融合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院擁有多個校內實踐基地,在加強校內實踐基地建設的同時,學院積極與校外科研單位、公司企業開展合作與交流,建立了20餘個校外實踐基地。

       專業設置:動物科學(國家一流專業、一級學科博士點專業、江西省一流學科專業)、動物藥學(江西省一流專業)、動物醫學(國家一流專業、一級學科博士點專業、江西省一流專業)、水產養殖學(江西省一流學科專業)。

       諮詢電話:0791-83813504


     【辦學歷史】工學院溯源於1940年的國立中正大學農機專業。1969年江西農學院農業機械系與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農機系合併組建新的農機系。1985年農機系更名為農業工程系,1995年與計算機系合併組建工程技術學院,2002年工程技術學院更名為工學院。現有在校研究生100餘人,本科生2000餘人。

     【師資條件】學院現有教師100餘人,其中正教授7人,副教授37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佔總數85%以上,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40%,碩士研究生導師18人。其中湧現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級名師3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4人,江西百千萬人才1名,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名,省中青年骨幹教師3名,江西省師德標兵1名,一級學會副理事長2名,常務理事2名,理事3名。

     【學科結構】學院現有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擁有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車輛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所有專業均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為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為江西省首批品牌專業和江西省一流特色專業。學院擁有江西省現代農業裝備重點實驗室、江西省畜牧設施技術開發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學校生物光電及應用重點實驗室三個省級研究平臺。學院本科教學實驗室有先進位造技術、力學實驗室、數字與模擬電子、單片機與自動控制、汽車結構與技術、智能農機裝備、結構工程、製造工藝、基礎物理實驗室等40餘個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配有雷射加工、數控仿真、數控加工中心、數控車床、電火花成型機、線切割機等先進機械加工設備,1個汽車駕駛基地,佔地40餘畝。教學設備總值5000餘萬元,教學設備齊全,教學手段先進。與省內外科研院所、企業建立了20餘個產學研合作基地,為滿足教學和實習需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專業設置: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車輛工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江西省一流專業)、土木工程

       諮詢電話:0791-83813291


     【辦學歷史】經濟管理學院前身是江西農學院和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設立的農業經濟系,1994年6月經江西省教委批准成立經濟貿易學院,2012年3月更名為經濟管理學院。學院秉承「厚德博學,經世濟民」的院訓,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強農興農為己任,不斷探索辦學特色、強化辦學優勢、提高辦學質量,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品學兼優畢業生。現有在冊本科生2600餘人、碩博研究生306人。

     【師資條件】截至2019年12月,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96人,其中正、副教授34人、博士學歷46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研究生導師(含校外導師)54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省級教育名師1人、省百千萬工程人才5人,省「雙千計劃」人才2人,梅嶺學者1人、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首席和經濟崗位專家團隊8個、學校大北農教學精英獎2人。

     【學科結構】學院現有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金融學、農林經濟管理、經濟學和市場營銷7個本科專業,其中農林經濟管理、經濟學、會計學3個專業是江西省高校品牌專業,農林經濟管理為國家特色專業。現有農林經濟管理1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和博士點科研流動站,農林經濟管理、工商管理2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農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企業管理、會計學、技術經濟及管理和政治經濟學6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農業碩士和會計碩士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其中農林經濟管理是江西省重點學科、江西省示範性碩士點。設置了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財政金融、國際貿易學、農林經濟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會計學、統計與計量、雙語教學11個教研室; 學院設有江西現代農業及其優勢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決策支持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江西省重點建設智庫試點單位)、江西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江西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三農問題」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江西省農業科技創新與發展軟科學創新基地(江西省軟科學創新基地)、金融與會計研究中心(中國工商銀行江西省分行與江西農業大學合作共建),以及多個校級研究機構(農村經濟研究所、移民研究中心、農村電商研究中心、農業技術創新政策研究中心等)和MPACC教育中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是學校「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的主體依靠單位。學院實驗教學條件不斷完善,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設有VBSE 跨專業綜合實訓中心、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國貿金融實驗室和企業經營沙盤模擬實驗室5個實驗室,與各類企事業單位合作建設了20多個校外實習基地。學院與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和華南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制度與發展研究院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

       專業設置: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金融學經濟學農林經濟管理(一級學科博士點專業、江西省一流專業)。

       諮詢電話:0791-83828013  83813564


     【辦學歷史】江西農業大學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歷史悠久,可追溯到1940年中正大學的土壤學和農業化學學科,1997年由原土化系、環保系和土管系合併而成。現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0人,碩士研究生152人,本科生1726人,留學生2人。學院設黨委行政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教學管理辦公室和資料室等部門,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土地資源管理和旅遊管理5個教學單位,以及江西省鄱陽湖流域農業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南昌市景觀與環境重點實驗室、江西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資源環境遙感與信息實驗室、江西農業大學土地科學研究所和江西農業大學鄉村旅遊研究中心7個教學與科研平臺。

     【師資條件】截止2019年12月,學院教職工92人,專任教師7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導師6人,博士53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2人、江西省優秀教師1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5人,國家旅遊局旅遊業青年專家1人。「青年井崗學者」1人。外聘客座教授8人。

     【學科結構】學院擁有農學、工學、理學和管理學四個學科門類。現有6個本科專業:土地資源管理、旅遊管理、地理信息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和農業資源與環境。擁有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土地資源管理、農業資源利用和旅遊管理學術碩士學位和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專業碩士學位。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學科覆蓋專業包含,土地資源管理、環境科學與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學。已形成集本、碩、博為一體的完備人才培養體系。

       專業設置:環境科學與工程(江西省一流學科專業)、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級學科博士點專業、江西省一流學科專業)、地理信息科學(江西省一流學科專業)、地資源管理(國家一流專業、江西省一流專業、江西省一流學科專業)、旅遊管理旅遊管理(茶文化與休閒方向)農業水利工程

       諮詢電話:0791-83813884


     【辦學歷史】1993年成立計算機系,2000年成立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師資條件】學院現有教職工76人,其中高級職稱29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2人。學院具有設備先進的計算機基礎,計算機網絡、網絡綜合布線、微機原理、嵌入式、電子商務等12個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和校園網等教學設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此外,學院在北京、廣東、深圳、杭州等地建立了多個校外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基地。學院廣泛聯繫社會,熱心為社會服務,面向社會設有多個計算機考試點和培訓基地,江西省工業與信息化委員會在我院設立的江西省計算機軟體專業技術資格和水平考試輔導培訓基地及考試報名點,我院與達內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合眾艾特有限公司、北京傳習教育有限公司、南昌市雲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廣州泰泓電源有限公司、深圳市科瑞普光電有限公司、上海易可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校企合作,建立大學生校外實訓基地。

       學院以「人才培養、尚德重技、社會服務、特色發展」作為根本任務,將學院建成信息技術高層次人才培養和人才創新的重要基地。學院積極與行業內公司開展校企合作,建立了多個大學生校外實訓基地;學院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組建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踐平臺,設有764工作室、KDD工作室、VR工作室、創新創業諮詢室、CSC工作室等多個專業工作室,實現了經費有保障、活動有場地、項目有導師、成果有獎勵,有效地實現了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教學與科技活動三結合。

     【學科結構】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下設計算機軟體、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網絡與硬體、電子商務、概率與數理統計、代數與幾何、高等數學、應用數學八個教研室。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網絡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5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1400餘人,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江西省首批品牌專業之一;具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點為學校校級重點培育學科,在校碩士研究生50餘人。

       專業設置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諮詢電話:0791-83813840


     【辦學歷史】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的發展歷經1959年初創-1994年復系-2002年升院-2011年調整四個時期70年。學院現有在讀碩士研究生70餘人,本科生1200餘人。

     【師資條件】學院現有教職工63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17人(教授6人、副教授11人),碩士生導師13人,博士(含在讀)19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校級教學名師5人,另外還有校內外具有高級職稱的兼職教師10餘人。學院下設研究生部、管理系、法學系、中文系和音樂系。學院建有藝術教學實驗室、法學教學實驗室、管理模擬實驗室和中文(新聞)教學實訓室。還在大江網、江西日報社、南昌新聞網、南昌市經開區檢察院等地建立了多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在南昌市市政建設有限公司、大江傳媒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食品安全報社江西記者站、江西農業大學附屬中學、東莞市星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等設有多個就業創業基地,為學生搭建實踐性教學和就業創業平臺。

     【學科結構】學院設有3個碩士點: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設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和教育經濟管理3個二級學科。有7個本科專業:管理科學、公共事業管理、法學、新聞學、漢語言文學、音樂表演和音樂學。

專業設置:法學公共事業管理漢語言文學音樂學(藝術類)。  

       諮詢電話:0791-83813536


     【辦學歷史】理學院發展至今已有40餘年的辦學歷史,擁有江西省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南昌市植物資源化學利用重點實驗室、南昌市有機功能材料與農業應用優勢科技創新團隊、江西農業大學功能材料與農業應用化學研究所。

     【師資條件】全院現有教職工53人,專任教師33人,實驗室人員7人,教授10人,副高職稱17人,中級職稱20人。「贛鄱英才555工程」柔性引進清華大學教授1人,江西省「雙千計劃」創新領軍人才1人,江西省傑出青年人才資助計劃項目2人,具有博士學位24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學位22人,碩士生導師14人,「未來之星」8人。江西省高等學校學科帶頭人2人,江西省高等學校骨幹教師5人。

     【學科結構】學院擁有學士和碩士研究生兩個人才培養層次,設有應用化學和材料化學2個本科專業,擁有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應用化學專業以社會對應用化學類人才需求為導向,緊密結合學校優勢特色專業和學科,著重培養具有現代科學素養和實踐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複合型應用人才,設有分析測試、精細化工和藥物合成等培養方向。材料化學專業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素質」的辦學指導思想,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與農業院校的實際,致力於培養能夠應用材料科學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農業等各領域中實際問題的高級人才。

       專業設置:應用化學材料化學。     

       諮詢電話:0791-83828061



     【辦學歷史】 我校於1993年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創辦生物技術專業,招收三年制專科生,1999年開始招收四年制生物工程專業本科生,並於1999年組成立生物工程系,2006年更名為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成立以來,共培養各類畢業生近3000人。學院已面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在校本科生1156人,碩士研究生126人。

     【師資平臺】 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科研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現有在職教職工76人。其中具有正副教授職稱27人,高級工程師與高級實驗師3人,外聘兼職教授5人。具有博士學位48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4人。研究生導師27人(含兼職導師)。學院擁有4000m2的實驗室和3000m2的現代化教學實訓基地,設備總資產近3000萬元,其中萬元以上儀器設備達267臺件,為學院教學與科研工作創造良好的硬體環境。學院擁有江西省農業微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工程實驗室、江西省菌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南昌市發酵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南昌市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以及4個校級重點實驗室、校級生物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教學科研平臺。

     【學科專業】 學院設有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和製藥工程3個本科專業;生物學、生物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及生物與醫藥專業學位授予點。其中生物工程專業為國家級一類特色專業1個,生物技術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1個。生物工程專業在2015年全省專業綜合評價中位列本專業第一、2018年進入「江西省一流優勢專業」。生物工程和生物學為校「十三五」重點(建設)學科。

       專業設置:生物工程(國家一流專業、江西省一流專業)、製藥工程生物技術

       諮詢電話:0791-83813460




     【辦學歷史】江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源於1986年創辦的農畜產品加工專業,現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兩個本科專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點,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食品營養與安全三個二級碩士點和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學位授予權,2019年在畜牧學博士一級學科自設畜產品安全生產與加工工程二級博士點;擁有「江西省農產品加工與安全控制工程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農產品貯藏加工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天然產物與功能食品」重點實驗室、省發改委「江西省農產品加工與安全控制」重點工程實驗室和南昌市「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面積7000餘m2,儀器設備價值3000餘萬元。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校重點建設專業,2002年被評為江西省品牌專業,2008年被評為江西省特色專業,並於2008年3月被教育部遴選為全國高等院校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食品科學與工程」是江西省高等學校「十二五」重點學科。面向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碩士研究生111人,本科生830餘人,自辦學以來,共培養畢業生2000餘名。

     【師資條件】現有教職工55人,其中正高16人、副高17人;具有博士學位31人,碩士學位18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省傑青1人,省中青年骨幹教師3人,江西農業大學「未來之星」9人。

     【學科結構】現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兩個本科專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點,食品科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食品營養與安全三個二級碩士點和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專業學位授予權,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校重點建設專業,2002年被評為江西省品牌專業,2008年被評為江西省特色專業,並於2008年3月被教育部遴選為全國高等院校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19年被評為江西省「十三五」特色專業。 

       專業設置: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國家一流專業、江西省一流專業)。

       諮詢電話:0791-83828420




     【辦學歷史】外國語學院起源於原基礎課部英語教研室,承擔全校大學英語的教學,1996年開設國際商務英語專業(大專),1999年,英語本科專業開始招生。2001年在原人文社科系外語教研室和國際商務英語專業(本科)的基礎上成立外國語系,2007年更名為外國語學院。2010年增設日語本科專業。2012年,英語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2014年增設商務英語專業。2017年,學院開始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教育碩士。2018年,學院英語專業首次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目錄,2019年,日語專業也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目錄。現有在校本科生831名,研究生77名。

     【師資條件】外國語學院現有教職工90人,其中博士8人、教授6人、副教授18人。設有英語專業教研室、商務英語專業教研室、日語專業教研室、大學英語教學部和外語視聽中心。學院師生教風學風良好,在全校四次教風學風評比中均進入前四。

     【科研成果】學院教師教學水平突出,獲得省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學院教師曾三次代表江西省參加國家級教學競賽,獲國家級教學競賽獎7項,省級教學競賽獎26項,全院教師主編或參編教材20餘部,出版專著、譯著、撰寫論文200餘部(篇),承擔含國家級在內的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研究50餘項。獲省級特色專業、省級教學成果獎各1項、省人文社科獎2項、省優秀教材獎3項。學院獲批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項。

       專業設置:英語日語

       諮詢電話:0791-83813327


      【辦學歷史】江西農業大學職業師範學院秉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辦學傳統,堅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國,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探索人才培養改革,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職教師資和複合應用型人才,現有教育技術學、農藝教育、數字媒體藝術和數字媒體技術4個本科專業對外招生。學院現有「教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及「高等教育學」、「職業技術教育學」和「教育技術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同時擁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點「教育管理」專業領域。有各類在校學生千餘人,其中本科生755人、碩士生80餘人及各類培訓學員300餘人。

     【師資條件】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37人,其中:具有教授職稱5人、副教授14人、中級職稱15人、初級職稱6人,博士9人,在讀博士4人,碩士18人。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及中青年骨幹教師等若干人。

     【學科結構】學院現有教育技術學、農藝教育、數字媒體藝術和數字媒體技術4個本科專業對外招生。學院現有「教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及「高等教育學」、「職業技術教育學」和「教育技術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同時擁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點「教育管理」專業領域。

       專業設置:教育技術學數字媒體技術數字媒體藝術(藝術類)、農藝教育(三校生)。

       諮詢電話:0791-83813273


     【辦學歷史】軟體學院是2003年7月經江西省教育廳批准創辦,辦學層次為二本。按照國家教育部關於軟體工程專業要與軟體企業合作辦學的要求,我院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機制,建立了專業實訓基地。按照企業和行業領域需求確定培養方向,根據產業需求不斷調整專業方向,系統地培養學生較好地掌握計算機軟體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開展軟體設計方法、開發方法和工程管理方法等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培養軟體系統研究、開發的基本能力、應用研究與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踐的能力。學院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和地區招收學生,已培養畢業生八千餘人,現有在校學生二千四百餘人。

     【師資隊伍】 軟體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根據「3+1」人才培養模式,學院現有三支教學隊伍:一支是學校本身的教師隊伍:學院現有專職教師3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8人;一支是科研院所、軟體企業研究員、工程師組成的教師隊伍,研究員(教授級)2人,副研究員3人,工程師(含高級工程師)16人;一支是外聘兼職教授4人。

     【學科結構】學院現有軟體工程專業和物聯網工程專業,在軟體工程專業框架下開設了軟體開發與項目管理方向、移動互聯技術方向、嵌入式軟體技術方向、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方向、英語方向、會計方向、金融方向等七個專業方向。

       專業設置:軟體工程(軟體開發與項目管理方向)軟體工程(移動互聯技術方向)軟體工程(嵌入式軟體技術方向)軟體工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方向)軟體工程﹙+英語﹚軟體工程﹙+會計﹚軟體工程﹙+金融﹚物聯網工程

       諮詢電話:0791-83813933、83828084


相關焦點

  • 江西高校——江西農業大學
    江西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為優勢、以生物技術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學。辦學溯源於1905年創辦的江西實業學堂,1908年更名為江西高等農業學堂。本科教育肇始於1940年創辦的國立中正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昌大學,1952年組建江西農學院。
  • 江西省重點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和江西農業大學
    江西中醫藥大學,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是江西省屬重點大學。學校前身是1951年創辦的江西藥科學校和1953年創辦的江西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兩校合併成立江西中醫學院。1969年與江西醫學院合併為江西醫科大學。1973年在江西藥科學校基礎上恢復江西中醫學院。
  • 江西農業大學簡介
    江西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為優勢、以生物技術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是我國首批具有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是全省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是農業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學校位於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總佔地面積1.6萬畝。
  • 江西農業大學,曾經的全國重點大學
    說起江西沒有名牌大學,估計人們不會有什麼異議。江西曾經有一所名牌大學,那就是江西農業大學。只是,現在的江西農業大學,已經日漸沒落,沒有什麼人會將江西農大與名牌大學聯繫起來。不錯,江西有南昌大學,屬於211大學。可是,哪個省都有至少一所211大學啊。連寧夏大學都是211啊。又有什麼人會說寧夏大學是名牌大學呢。想想南昌大學簡稱南大,受到南京大學的強烈鄙視,就會知道,南昌大學雖然是211大學,但離名牌大學確實有一定的距離。江西農業大學,曾經,那可是實打實的重點大學。
  • 江西農業大學現任領導
    黃路生,1965年1月出生,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人,博士、教授,現任江西農業大學校長,德國哥廷根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農業部/江西省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江西農業大學黨委書記。
  • 江西省內知名高校,江西財經大學和江西農業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和江西農業大學兩所學校雖然教研領域並不相同,但是兩所學校都屬於專類高校,都是擅長一個領域的高校。兩所學校相對江西省內眾多的「雙非」高校而言,無論是綜合實力,還是社會影響力都要更強一些,屬於江西省內知名高校。
  • 浙江農林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最新排名,實力都很強
    浙江農林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最新排名,三所高校排名情況如何?實力如何?誰更受歡迎?具體來看一下。· 江西農業大學全國排名: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江西農業大學排名第220名;在2020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中,江西農業大學排名第211名;在2020武書連中國大學排名中,江西農業大學排名第258名。
  • 皆為「老字號」的江西農業大學和湖南農業大學實力大比拼
    江西農業大學,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屬重點大學,省部共建高校。學校辦學溯源於1905年創辦的江西實業學堂。現江西農業大學是1952年院系調整時期,以南昌大學農學院農藝、獸醫兩專業和廣西、湖南、河南三所農學院的獸醫專業,以及江西南昌農業專科學校農藝科、江西省獸醫專科學校合併成立的江西農學院。1980年升級為江西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湖南省屬重點大學,省部共建高校。學校辦學起始於1903年10月8日創辦的修業學堂。
  • 江西專升本院校名單及排名,江西農業大學第一,江西理工大學第四
    根據專升本考試中心提供的「江西專升本院校」名單可知,江西共有36所院校招生,具體名單如下:江西農業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東華理工大學、江西理工大學、南昌航空大學、井岡山大學、江西科技師範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景德鎮陶瓷大學、贛南醫學院
  • 江西農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工作簡介
    江西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為優勢、以生物技術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學;是農業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林業局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學校辦學歷史悠久。辦學溯源於1905年創辦的江西實業學堂,1908年更名為江西高等農業學堂。
  • 江西農業大學舉行建校115周年紀念大會
    11月20日上午,江西農業大學建校115周年紀念大會在逸夫報告廳隆重舉行。現場,來自各級領導、各界嘉賓、海內外校友、全校師生約10萬人通過直播關注大會,共同分享學校建校115周年的喜悅與幸福。中科院院士、校黨委書記黃路生主持紀念大會。大會上,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專門發來祝福視頻;全國各地78所兄弟高校通過來人來函等方式對該校115周年華誕表示祝賀。
  • 江西農業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績查詢入口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四六級資訊>成績查詢>正文江西農業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績查詢入口 2014-07-17 13:20 來源:新東方網
  • 2019年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
    江西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江西華圖招聘信息:2019年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關於2019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招聘,江西事業單位,江西事業單位考試的內容,請關注(江西事業單位考試頻道/江西人事考試網)!
  • 2019年江西農業大學報考指南
    升學院校集中為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升學院校集中為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      【就業去向】近三年(2016-2018)一次性平均就業率在93%以上。
  • 同為江西省重點大學的江西農業大學和華東交通大學
    江西農業大學,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屬重點大學,省部共建高校。學校溯源於1905年創辦的江西實業學堂。1952年的院系調整中,南昌大學農學院農藝、獸醫兩專業和廣西、湖南、河南三所農學院的獸醫專業,以及江西南昌農業專科學校農藝科、江西省獸醫專科學校合併,成立江西農學院。
  • 貴州大學明德學院119人關注
    2001年6月,2013年9月,貴州大學與泰豪集團合作舉辦貴州大學明德學院。學院現有教師680人,其中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252人,博士學位53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374人,「雙師型」教師201人。
  • 江西農業大學 鳥語花香縈繞的田園學府
    聞著花香,我們步入梅嶺腳下的江西農業大學。「原始森林」裡開始一天學習在清晨的朦朧和清新中,我們來到江西農業大學。學子的一天從晨讀開始,江西農大的一天也在樹木標本園的甦醒中開始——琅琅的讀書聲,與花香鳥語一同喚醒沉睡的校園。樹木標本園裡,三三兩兩的學生正沉浸在書香中。我們漫步而入,唯恐驚擾正在晨讀的他們。蜿蜒的林間小道上,卵石為基,顆顆珠圓玉潤。
  • 江西農業大學:2020高考錄取通知書已全部寄出!
    新一屆的錄取通知書也已經全部寄出,快遞小哥正馬不停蹄地將它送到各位新「江農人」手中。新的一年,江西農業大學錄取通知書也大變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每一封錄取通知書都蘊含著追夢學子的夢想和期待裡面還有許多不能忽略的材料哦~● 江西農業大學錄取通知書● 中國工商銀行儲蓄卡● 江西農業大學2020新生入學報導指南● 高校本科學生資助政策簡介● 大學校園貸風險告知書● 2020-2021年度江西農業大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
  • 優勢學科推介:江西農業大學以生物技術為特色
    江西農業大學是一所以生物技術為特色,以農為優勢,理、工、農、經、管、文、法、教多學科綜合發展的大學。學校於1962年獲國家批准並於1963年正式開始招收研究生,是江西省最早招收、培養研究生的單位,是國家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 江西農業大學建校115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11月20日,江西農業大學建校115周年紀念大會在南昌舉行,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尹建業出席並講話。尹建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江西農大建校115周年表示祝賀。他指出,115年來,江西農業大學始終紮根贛鄱大地,與時代共命運、與社會同發展,潛心人才培養、勇攀科技高峰、打造辦學特色、造福國家社會,為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三農」發展、鄉村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