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臨港。
日出東升,其道大光,我是上海第一縷陽光照到的地方。
其實,以前的我不叫這個名字。
十幾年前,離我不遠處的幾座小島要建造非常厲害的洋山深水港,相鄰的我也就隨著他們有了這麼一個名字:臨港。
歲月漫長,過去的事情我已經記不太清了,只記得以前我獨自守在上海的東南一角,每天最常做的事就是聽海水拍岸,看潮起潮落。
漁民、水鳥、蘆葦蕩、小螃蟹,就是我最親密的小夥伴。那時候,來我這裡的人很少,夜晚也是一片黑漆漆的。
不過,這樣的生活,很快發生了改變。翻開我的日記本,有幾頁這樣寫道:
2002年6月
他們說,作為洋山深水港的配套,我的灘涂上要建起一座「新城」。
主城區的設計方案好漂亮:就像一滴水自天上來,落入大海,形成了主城區中央的滴水湖,泛起的層層漣漪,是功能各異的城市環帶。
太洋氣了吧!我身邊的小夥伴都羨慕我。我真的會變得這麼美嗎?有點開心。
2002年9月
今天,我的灘涂上來了好多人,還有好多大船和機器。
他們開工的樣子好「奇怪」:先在大海裡用石頭壘起一道壩,然後,幾艘大型吹泥船停在壩外,把富含泥沙的海水往壩裡吹。一面要把泥沙從海裡吹進來造地,一面要把泥沙從規劃好的湖體裡吹出去造湖。
轟隆隆轟隆隆,這些人好厲害,白天和晚上都在幹活。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人,有他們陪著,真好。
2003年8月
一條鯨魚來了!在滴水湖施工現場,這條4米多長的幼年藍鯨遊了進來,擱淺在海灘上。這是從大海裡來的小客人,是來向我問候的嗎?
工人們費了好大力氣,才幫助它返回大海。這條小鯨魚回到海裡,居然連續三次把頭伸出海面,似乎在感謝救命恩人。小傢伙,快點回家吧!後來我才知道,整個吹泥工程持續了整整兩年,吹出了堤壩、滴水湖,造出了環帶、道路和橋梁……
吹泥土方達到4500萬立方米,相當於挖了15座金茂大廈的體量。
等等,你問我這個「土包子」為什麼知道金茂大廈?哼,大名鼎鼎的陸家嘴就是我家大哥,雖然我們隔得遠了點,但是,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嘛?
而那條意外擱淺的鯨魚,也在我的土地上留下了痕跡:當年「鯨回頭」的地方,就在今天的南匯嘴公園附近。
這條回頭的魚成為了文化地標,又取了司南興航海的史說,名為「司南魚」。臨港人對大海的深情和對未來發展的期望,盡在其中了。
不過,在我的小本本裡,除了這些讓人感動的大事以外,還記下了一些人之前說過的「壞話」。
上海建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俞曉光說:「2006年我來到臨港,車開到臨港地區導航儀就顯示在海裡開。晚上我想從賓館開車到我任職的學校,因為沒有路燈也沒有標誌性建築,竟一直在繞,找不到學校。」
上海海事大學校長辦公室副主任秦立卿說:「2008年我到臨港工作,當時馬路上還有小螃蟹在爬。」
一位在我這兒開公司的企業經營者說:「我們2013年來註冊的時候,只有孤零零的幾棟房子,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我們買了泡麵。」
哼,他們就是「嫌」我那時候「土」唄!
但是沒有關係,其實人們能來,我就已經很高興了。再說了,童話也能照進現實,醜小鴨也有變天鵝的一天。
2014年,星巴克臨港產業區鴻音廣場店開張,這是星巴克在我這開的第一家店。
星巴克我是知道的,我還聽說,世界上還有一個什麼標準叫做「星巴克指數」,是用來衡量區域經濟活力的。
那就必須驕傲一下了:2015年,星巴克臨港產業區新元南路店開業;2018年,星巴克在臨港的第3家店開在主城區的港城新天地;今年,我這兒又會開出第4家門店。
雖然我大臨港的事不是一杯咖啡就說了算的,但是我的人氣越來越旺,卻是大家都看得見的事實。
不過這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畢竟,在好多人的努力下
我變得這麼有魅力了啊~
No.1
產業強
你以為我只會捕魚,其實我還會造飛機!
C919大飛機發動機、全國首根國產12英寸單晶矽棒、全球最大的大功率柴油機、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升式鑽井平臺……不是我吹,在我這兒,許多工廠都有著「上海第一」「中國之最」的榮譽。
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等前沿產業加速聚集,還有新能源裝備、大型船用關鍵件、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海洋工程裝備、工程機械裝備……我的產業年輪裡充盈著斑斕底色。
No.2
顏值高
滴水湖、南匯嘴、中國航海博物館、南匯東灘溼地、濱海森林公園……旁友,「臨港藍」聽說過麼?環境好空氣好,來我這打卡的人真不少。
No.3
學歷高
我家大學城有上海海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電機學院、上海建橋學院……
優秀人才從娃娃抓起,許多基礎教育的好學校也搬到這裡來啦,例如臨港實驗中學、明珠臨港小學、冰廠田滴水湖幼兒園西校區等。你還能看到大隱文化書局、當代藝術館,文化氣息日益濃鬱。
他們說我是創新之城、智慧之城、生態之城、活力之城,是「未來之城」,宜居宜業,幸福指數滿滿。
說來,最近這半個月,來我這裡的人更多了。
因為我又有了一個新名字:「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英文名是「Lin-gang Special Area」。
許多人誇我:
「沿海如弓,長江如箭,臨港如鏃。」
「自貿區新片區的『五大自由』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臨港有很多優惠政策,比如貨物進出、資金進出非常自由,很適合和海外團隊開展項目合作等。」
未來的我,將對標國際競爭力最強,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更好服務對外開放總體戰略布局。
又「新」又「特」,金光閃閃。我非常驕傲,同時也感到了肩頭沉甸甸的份量。
陳夢澤 攝
陸家嘴大哥拍拍我的肩膀說:加油!成為上海的未來吧!
好的,世界
那就讓我們重新認識一次
從我的新名字開始
(原題為《「@上海臨港」分享了她的時光札記:滴水成湖,其道大光!》)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