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男孩偶遇黑人女孩,手足無措瞬間嚇哭,邊跑邊喊:媽媽救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們接觸的基本上都是跟自己一樣膚色的寶寶,如果有一個小朋友突然"變了顏色",孩子一定會感到很茫然,甚至驚慌失措。
案例分析
3歲的童童原本在社區裡是出了名的"小男子漢",天不怕地不怕,活潑外向的他結交很多可愛的小朋友,還成為小夥伴心中的"勇敢第一名",可沒想到,這個"小勇敢"也有驚慌失措的一天。
這天童童跟媽媽在公園裡做運動,突然跑來了一個黑人小女孩想跟童童一起玩,童童從來沒見過黑皮膚的小朋友,再勇敢的他也被嚇得驚慌失措,以為是自己在動畫片裡看到的黑色小怪獸,嚇得邊跑邊哭,大喊"媽媽救我!"
童童與黑人小女孩的偶遇,不僅嚇壞了童童,也嚇壞了小女孩,原本自己膚色就跟身邊的孩子不一樣,童童的反應更是讓她不知所措,委屈地哭了。原本應該是開開心心在一起玩的兩個小朋友,現在都不約而同地在自己媽媽懷裡哭著。
小女孩原本是好意想跟童童做朋友,童童雖然是處於害怕,但反應也有點過度激烈,屬於不禮貌社交。在生活中,家長們應該對孩子做好禮貌社交的教育,才能避免這樣尷尬的情景再次發生。
家長如何教好孩子禮貌社交?
1、 樹立良好的範例
如果家長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就總是一驚一乍,很不得體,那麼孩子就會"有樣學樣",在社交中也變得很不得體。因為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還不具備分辨是非能力的時候,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全部吸收。
所以家長應該樹立起一個好榜樣,做到禮貌待人。在生活中,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常用"請"、"謝謝""不好意思"等禮貌用語,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2、 對孩子進行禮貌練習
在面臨真正的社交場合時,尤其是自己沒有經歷過的社交場合,許多孩子並不知道怎樣做到得體社交,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去發揮,在大人眼裡就很有可能變成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家長可以在家裡對孩子進行禮貌練習,模擬社交場景,讓孩子進行演練。
家長可以詢問孩子假如現在面臨一個什麼場景,你會怎麼做,對孩子的做法進行反饋,指導孩子,孩子有了經驗,下次就會知道要怎麼做了。
3、 給孩子創造豐富的社交環境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讓孩子學會從容社交的最好方法,就是給他創造豐富的真實社交環境。家長可以儘可能多地帶孩子出門,給孩子更多的語言鍛鍊機會,對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孩子經歷過的挑戰多了,有助於形成落落大方的性格,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時也不容易驚慌失措。
4、 教會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
許多孩子在社交場合做出的不得體行為,很多都是因為他不知道怎樣正確描述自己的感受。孩子不會表達情緒和感受,就會影響他的正常人際交往。對於"高興"、"憤怒"、"悲傷"等詞彙,家長應該對孩子作出具體解釋,讓孩子清楚表達感受的正確方式。
小結
諾·文·皮爾曾說:"禮貌之風為每一個人帶來文明、溫暖和愉快。"
家長應該教會自己的孩子講文明、懂禮貌,不僅如此,還應告訴自己的孩子,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外形、膚色等對別人產生偏見,學會尊重別人是禮貌社交的根本,先學會尊重別人,才能真正地做到禮貌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