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五年來,常州大學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努力推動學院的特色化發展。今天,大通推出學院建設發展篇(二),大家一起來看看各學院的辦學成果吧。
機械工程學院 城市軌道交通學院
機械學院黨委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抓根本、拓渠道,把黨建與思政工作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
一、立根鑄魂,築牢思想引領主陣地
1、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學院與常州生命健康產業園企投中心籤約黨建共建,師生黨員赴薛家鎮開展黨建結對共建活動。
2、深入推進班團一體化建設
率先成立院級青年馬克思主義學院;調整激勵機制,營造和諧向上的學院氛圍。
3、積極營造紅色育人的氛圍
舉辦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暨「兩學一做」主題教育剪紙展、尋訪抗戰老兵等活動,取得良好反響。
學院團委榮獲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機制121班入選全國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範團支部、成型131班榮獲江蘇省五四紅旗團支部、裝備152班和裝備161班分別榮獲全國活力團支部。學院2016屆畢業生丁浩被授予江蘇「最美大學畢業生」榮譽稱號。
二、齊抓共管,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
堅持落實「跟進式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協同育人體系,整合各部門資源,合力育人。
1、推進校企聯合培養、人才分類培養模式改革
與南京南化建設有限公司開展聯合人才培養
今創班開班儀式
研究生企業導師聘任儀式暨研究生培養質量工程推進會
2、充分發揮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聯動效應
五年來,學院在各大學科競賽中碩果纍纍。學生共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400餘項,共取得90個國家級獎項、286個省級獎項。
2018「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
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
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國家二等獎
三、以點帶面,挖掘產學研與社會服務新動力
學院以產學研與社會服務為動力,積極開展產學研工作,獲國家級項目11項,其中自然科學基金10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千餘項,授權發明專利200餘項。胡愛萍老師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和江蘇省專利獎優秀獎,張琳老師獲教育部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技進步二等獎。
軌道交通發展促進會成立大會
與常州星宇車燈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校企戰略合作協議
石油工程學院
一、人才培養工作
1、以評促建
石油工程學院成為全校首個所有專業通過校內認證式專業評估的學院。學院的教風、學風積極向上,出現了廣為傳頌的「學霸宿舍」學習典型。
油氣儲運工程專業接受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專家組現場考查
媒體關於「學霸宿舍」學習典型的報導
2、以賽促學
五年來,學生在各類比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220餘項,省部級各類獎項70餘項,其中2016年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獲金獎,2017年獲第三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2018年第八屆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得到突破,連續多年在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中取得佳績。
3、創新培養模式
學院依託與中石化華東石油局合作建設的石油鑽採與儲運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常州大學)和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赴石油國企充分調研交流,設立石油工程專業「智慧油田」教改班,創新培養模式,培養具備紮實石油工程專業基礎,兼通信息管理知識、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兼通型」石油工程師。
「智慧油田」教改班開班儀式
二、國際交流與合作
學院雙管齊下狠抓留學生招生與培養。從2015年起,先後與美國北達科塔大學、美國聖弗蘭西斯大學、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等高校聯繫進行人才聯合培養,並引進了Vamegh Rasouli等外籍教師講授專業課。
1、創新舉措
探索以「班主任責任制」為核心的留學生管理機制,優選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強化專業教育,加強學生管理。
留學生班主任見面會
留學生新生入學教育
利用「一院一品」文化建設項目,組織石油工程學院「一帶一路」海報設計大賽,加強中外學生的文化交流,拓寬國際視野。
「一帶一路」海報設計大賽
同時,學院以留學生教學帶動本科專業建設,培養教師雙語授課能力,提升中國學生雙語課程教學質量。
2、成果成效
學院近年來已與美國北達科塔大學等國外高校籤訂了「2+2」人才聯合培養協議;近兩年,學生出國留學、交流人數逐年增加。學院已經形成了《石油工程概論》等8本雙語授課教材及相關教學資源。留學生本科生招生人數逐年增加,並於2018年首次招收了留學生研究生。
美國北達科他大學與石油工程專業籤署國際合作辦學協議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一、創新管理模式,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學院提出了「引育領軍人才,打造高水平學術團隊,實現學科重點突破」的建設計劃。在新的學科發展結構下,組織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先進材料院士論壇、先進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青年學者論壇等大型人才交流會,提出並實施了「材料學科高端人才建設計劃」。已引進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等高端人才及其團隊核心成員,建立2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團隊和平臺。
材料學院國際青年學者分論壇
先進材料院士論壇
先進光學功能材料與器件青年學者論壇
二、調配資源,集中力量推動學科建設
獲批國家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7個國家、省級平臺,2018年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點省級評估為優秀。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56項、省部級項目53項;發表SCI/EI論文85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400餘件。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特等獎等3項省部級科研獎勵。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作為江蘇省高校中開設的第一個高分子材料加工類專業,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江蘇高校品牌專業並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丁建寧教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傑出教授Nikos Hadjichristidis受聘為榮譽教授並與學生課堂互動
材料科學與工程優勢學科評審會
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一、教育教學工作
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著力深化教學改革,完善教學管理體系,努力提升教學質量,抓重點、出亮點、強特色、樹品牌。
1、規範教學環節規章制度,強化教學管理
以專業評估和認證為教學工作的主要抓手,努力強化教學管理工作。安全科學與工程省重點專業類順利通過專家驗收,安全工程專業開始申請第二輪教育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環境工程、土木工程專業和給水排水專業通過校內專業認證,向教育部提交工程教育認證申請。
安全工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6年期)
2、注重引導,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青年教師特點,主動安排、積極計劃,全院參與青年教師的引進培養工作,激勵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教師學習交流活動
3、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建設與改革,成效顯著
2013年以來本科生畢業設計獲得江蘇省優秀團隊5個,優秀畢業論文三等獎10名。構建了企業出資、高校出智,「整體與分散」相結合校企共贏的實習模式。
4、精心組織教學研究課題,為培育教學成果打基礎
邵輝教授領銜主持的《石油石化安全人才五元創新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喜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李忠玉教授參與的《跟進式教育:邏輯生成系統耦合模式創新—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體系》獲得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二、國際交流工作
學院堅持從接納外國留學生、公派學生、教師出國訪學以及邀請外籍專家講學三方面著手,努力形成合理、可循環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教育模式。
1、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
學院在2015年招收第一名留學生,現有來自寮國、泰國、馬來西亞、烏茲別克斯坦和葉門的留學生20餘人,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
培養國際留學生
2、積極開拓學生國際視野
學院多次組織社會實踐小分隊赴美國波士頓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參加科技創新精英夏令營項目。五年來,累計出國遊學學生總人數達67人。參與遊學項目的學生共計發表核心及以上論文40餘篇,專利70餘項。
與德國萊比錫應用技術大學聯合培養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
3、積極與國外高校開展合作交流
學院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魯克波特分校協議開設國際在線學習課程
英國考文垂大學陳永芳教授一行到學院交流訪問
五年來,學院共派遣23名教師分別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等10餘個國際知名高校進行學習進修。
華羅庚學院
建院伊始,學院就將華羅庚精神——「精勤不倦,自強不息,立志事業,獻身祖國」作為院訓,通過系列活動,讓華羅庚精神深植學生的內心。
一、創建系統的育人模式
首次提出以華羅庚精神為引領的育人模式。把華羅庚精神滲透到學院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
華羅庚學院成立揭牌慶典
華院學子參觀華羅庚紀念館
二、形成多課堂融合的育人課程體系
學院聚焦立德樹人,不斷優化課堂和課程體系,建構了多課堂融合的課堂教學體系,結合現有的通識教育平臺人文社科類課程體系,通過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的改革,將華羅庚精神文化品牌的培育融入到教學過程中。2018學年開展研究型教學改革20門,資助教研立項13項;開設以學習華羅庚精神,推進核心素養養成為主題的文化素質類講座,已舉辦相關講座近百場。
陳勇院士為華院學生題詞
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為華院學子解讀智能製造學院與創新人才培養
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周善紅為華院師生作報告
召開研究性課程教學改革專家交流會及課程教學研討會
校紀委書記邱正祥為華院全體黨員作講座
華院學子赴揚子石化參觀實習
三、構建完備的育人工作機制
探索形成了「院-大類-班」三級聯動、「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第四課堂」四課互動、「師德引領-環境薰陶-學生自主」三維驅動的華羅庚精神育人運行機制,構建了華羅庚精神育人評價體系,制定實施了《華羅庚學院學生培養條例》《華羅庚學院大學生考核辦法》 等系列規章制度,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激勵學生向好向善向上全面發展。
相關管理制度
學術導師指導學生開展科研訓練
常州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產業創新人才培養籤約
四、育人工作成績喜人
近三屆畢業生考研錄取率達到60%,境外遊學比例達40%。2018屆畢業生中,21人考取了國內「雙一流」高校、大型科研院所以及國外著名高校,升學質量不斷創新高。
張威,用三年時間學完四年課程提前一年畢業,赴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碩士,成為常州大學「第一人」,碩士畢業後供職於香港生產力促進局。2017年12月24日,張威利用僅有的幾天假期時間專程回到母校,向母校常州大學捐款5000元(連續四年),用於資助華羅庚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校黨委書記陳群為張威同學頒發華院榮譽證
學院《貴在植染-以植染技術革新助力貴州脫貧致富》創業項目榮獲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全國金獎
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參觀學院「貴在植染」項目
近百支學生團隊參加全國數學建模大賽和美國數學建模大賽,2015年、2017年分別榮獲全國「高教社杯」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一等獎1項,2016年榮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際一等獎1項,國家級學科競賽累計獲獎近百項。學生已發表論文26篇,申請專利17項,創新型人才培養特色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