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琳家寶寶剛過完兩歲生日,婆婆便開始有意無意的提起二胎的事,希望趁著年輕再生一個,兩個寶寶年齡差距不大,以後一起長大也不會有代溝。
琳琳自己也有點猶豫,想讓孩子有個伴兒,又怕經濟負擔太大,所以來諮詢我的意見。我笑了笑,這個問題還得你自己決定呀!
但是從醫學角度,我倒是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叫生育間隔?上一次生完寶寶,到下一次懷孕的時間間隔,叫分娩懷孕時間間隔,也可以簡稱為生育間隔。
時間小於6個月,稱為生育間隔過短;時間大於5年,稱為生育間隔過長。
間隔時間長或短,都不好。
多項分析研究都得出結論,生育間隔時間過長或過短都可能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
研究表明,與生育間隔過短相關的妊娠併發症有母親貧血、早產、足月前胎膜早破、胎盤早剝、死胎等,與生育間隔過長相關的症狀有子癇前期、難產等。此外,生育間隔過長或過短都與新生兒的先天性異常風險增加相關。
醫學角度談生育間隔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生育完一胎的女性,需要一定時間恢復身體,時間應該大於2年且小於5年。生育間隔在此範圍內,母嬰健康受到損傷的概率最小。這一建議也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推薦的2年母乳餵養時間相呼應。
壹
如果前一胎是早產且順產,推薦應該至少等12個月再懷孕。若前一胎早產寶寶出現意外,又急於想要二胎,也最少等前次順產分娩後6個月再懷孕。
貳
如果頭胎是剖宮產,出於子宮破裂等安全考慮,間隔時間稍長會更放心一些。急於想要二胎的媽媽,兩次活產之間的間隔時間建議至少18-24個月為佳。
叄
如果女性的年齡超過35歲,生育間隔應在12個月左右,因為超過35歲以後生育能力下降,不孕症發生率上升,高齡還會導致妊娠併發症和出生缺陷發生率的上升 。
肆
如果前一胎孕期合併有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又著急要第二胎,那至少應該在前次分娩後等12個月後再懷孕。但是如果前一胎合併子癇疾病,建議生育間隔大於18個月,可以降低發生早產和復發性子癇的風險。
伍
對於接受輔助生殖技術的患者,建議活產後至下次輔助生殖開始應至少間隔12個月。
陸
如果上一胎是死胎,這類媽媽大多數很急迫想要下一胎。WHO推薦至少等6個月再懷孕。
社會學角度談生育間隔
從經濟學、社會學角度來說,上一胎生完,斷母乳至少要1年,且2歲左右開始幼兒對母親的依賴相對減弱;年齡間隔在3歲左右(包括懷孕10個月時間)的兩寶,溝通和相處的代溝不會太大,非常有利於一起結伴成長。
同時還要考慮平時的養育問題,最基本的就是是否有家人能夠幫助一起帶孩子,當今社會大多夫妻都同在職場打拼,如果沒有家人幫助,如何分配精力時間照顧寶寶,以及生了二胎之後,如何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幫助大寶小寶共同成長都是需要考慮的。
因此綜上所述,最佳的懷二寶時間,是一寶已經斷奶並熟練上手,身體恢復良好,距離上次分娩後的2~5年之間。
暫緩二胎的幾個情況
1、夫妻身體狀態欠佳
懷孕本身是需要健康的身體做後盾的,而懷孕後還有可能出現妊娠期併發症,如果懷孕前身體就不太好,就暫緩懷孕計劃。生完還要費心費力養育寶寶,如果沒有穩定的身體狀態,是肯定吃不消的。
2、家庭不睦,經濟不佳
懷孕過程很辛苦,養娃過程更辛苦,需要家人的理解支持配合。如果家庭關係不和睦,不但可能會引起懷孕過程不順利,誘發產後抑鬱,同時不和睦的家庭關係也非常不利於兩個寶寶的成長。
二胎的出生很可能讓原本經濟條件就不好的家庭「雪上加霜」,從而易引發更多的家庭矛盾。
所以姐妹們,有意願要二胎,對照以上情況也合適的,就可以提上日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