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的開播又引起全民愛詩詞、讀詩詞、學詩詞的熱潮,選手之間的對決和擂主寶座的攻守顯得節目是分外精彩。我是從第一期看到大結局的,每一期都會有一首毛主席的詞作出現,來激勵世人。而同樣,還有另外一位詩人,他的作品出現的頻率也非常之高,那首詩更是把我帶進入了童年時光。
詩人是高鼎,只知道清朝晚期階段的詩人,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後,至於生卒年和事跡都不見傳。如今留世六首詩,不乏有「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雖好總懷鄉」、「江湖無遠近,莫問幾時歸」等詩句,但流傳最廣的是那首《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高鼎詩裡的春天多美多和諧呀,愜意油然而生。低首能見青草,抬頭能看黃鶯,路過池塘水邊,嫋嫋春風吹著長長的綠枝條,這才是初春二月的模樣啊。生機勃勃,富有朝氣的景象,高鼎用了僅僅十四個字就令人為人神往。
高鼎是為詩人,此時的早春在他眼裡就如同一幅春景圖,而作為農夫而言是利年好時,望著今年一定是個豐收年。小孩子與大人不同,他們可能不懂春耕秋收,也可能不懂春江花月,但他們是最懂得如何享受春暖時的樂趣。
詩人說:「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才是童年,盼望著放學,盼望著與一群同伴玩耍。我記得小時候,從學堂到家裡要經過小竹林,路過小田壩,翻過小山嶺。等到家的時候,有風箏的一起放風箏,有彈珠的一起打彈珠,有炮竹的一起點炮竹,好不生趣。
高鼎筆下的兒童,是活潑可愛,又帶有歡聲笑語,能從裡面讀出很多的韻味。兒童放學為什麼回來的那麼早,原來是想著根夥伴們一起放風箏。一個「早」字,一個「忙」字道出了孩子們是有多喜歡在這春天的玩耍呀。更深意的是,這「忙趁東風」,又說明了孩子們對大好春光的珍惜。
童年是短暫卻美好的,沒有亂花迷人眼,在他們眼裡似乎是等待每一年的四季時光。
童年,可以在春天忙趁東風放紙鳶,在夏天聽得蟬叫望星天,在秋天又抓青蛙滾稻草,在冬天喜堆雪人暖灶團。
離陽春二月十天有餘,希望最近一連多時的春雨,能夠滋潤大地,帶給我們更加春暖花開的二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