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觀察 第298期|尋找家校合作的合適邊界

2020-12-14 SZNEWS

深網評論員 王容

12月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杜絕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在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學校在作業方式上進行探索創新,但有些作業布置卻「變質」了,作業難度過大或者需要家長全程參與,導致家長被作業「綁架」。有家長反映,孩子的老師只負責講課和布置作業,輔導和批改作業的任務全落在了家長頭上。在江西一所學校的三年級家長群中,還曾有老師點名批評幾位沒給孩子批改作業的家長。忙碌了一天,本想好好休息,卻被孩子的老師布置了額外任務,讓不少家長感受到生活的崩潰瞬間。還有打著拓展思維旗號的某些創新作業,比如「數一億粒米」,更是讓家長頭疼。

家長肩負家庭教育的責任,但是老師不能把本屬分內的工作職責轉移給家長。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可以監督孩子完成作業,但老師的分內事不該成為家長的負擔,這不僅會挫傷家長教育的積極性,也不利於老師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對學生來說,作業能檢驗課堂知識掌握的程度,而學習能力的發展則要靠獨立思考,也就是說,獨立完成作業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家長與學校之間本應形成教育合力,但配合老師批改作業卻讓家長成了學校的「臨時工」。當家長群逐漸變成老師布置任務以及家長誇張讚美的渠道,雙方交流的不對等也讓矛盾日益激化、責任逐漸混淆,背離了育人初衷。

家校職責應該理清邊界,各歸其位,建立良性的「家校關係」。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都有彼此不能取代的部分,各自有不同的職責範圍,學校提供規範科學的教育體系,傳授知識並解疑答惑,而家庭教育作為重要的補充,有助於培育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習慣。老師不應將教育教學任務轉移給家長,而家庭教育應更多側重於孩子的性格培養和習慣養成。理清家校各自的教育責任,是構建良性家校合作的前提。在合作交流中,老師與家長應有明確的邊界意識,相互尊重不越界,給予彼此獨立自主的空間,共同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教育環境。

當然,如何尋找到合理的家校職責邊界,或許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即使是在一個家庭內部,對此可能也有不同看法。合理的家庭作業,是促進親子關係的有效途徑。很多時候父母覺得是自己在付出,但其實有時候‬‬孩子也在幫助‬‬父母成長,只是可能被家長忽略了。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關鍵階段,都離不開父母付出的心血。要想尋找合理的家校職責邊界,可能首先需要廢除家長的「分數崇拜」。其次,把「必須完成」的作業調整為「選擇完成」,讓孩子根據不同的興趣挑選,禁止出現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的現象,讓家長避免被家庭作業「綁架」。


相關報導:

作業到底誰改?教育部表態了!

到底是誰的本職工作!家長不改作業還要寫情況說明?

教育部:對於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等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往期內容:

深網觀察 第297期|購物熱背後的冷思考

深網觀察 第296期|別把關注點放錯了位置

深網觀察 第295期|精準防控,慎終如始,做好冬季抗疫工作



相關焦點

  • 深網觀察 第320期|平平安安,才能過好年
    深網評論員明月「非必要不離,非必要不返」。近期,國內出現多點零星散發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國際疫情防控形勢更是日趨嚴峻。在此背景下,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河南、河北等地陸續發出「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鼓勵企事業單位安排職工彈性休假、就地過年。對於很多深圳人來說,回家過年是一場浩大的遷徙。
  • 深網觀察 第293期|基礎教育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深網評論員 婧歆近日,教育部答覆了「將九年制義務教育修改為十二年制義務教育」的建議。《答覆》稱,九年制義務教育符合目前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識規律,目前還不具備延長學制和將學前、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義務教育是涉及每一個人的大事,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象徵。
  • 深網觀察 第297期|購物熱背後的冷思考
    深網評論員 可木「雙11」餘波未平,「雙12」的「硝煙」又近。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商家打折、優惠促銷的信息滿天飛以外,不少人的微博、朋友圈裡一條條「消費者維權指南」也在刷著屏。大家經歷了「雙11」的狂熱後,多了一些冷思考。
  • 深網觀察 第290期|要看花海,還是人山人海?
    深網評論員 明月最近這些天,深圳蓮花山、東湖公園等園區舉辦花展,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賞花。雖然深圳交警採取了疏導分流、交通設施管控和信息發布引導等措施,但是景區周圍依然車滿為患,擁堵程度堪比春運。出門賞花為的是親近大自然,獲得身心的放鬆,享受怡然自得的閒暇。但是,如果賞花路上人潮湧動,甚至被堵在半道上,就會影響心情,體力不支者甚至可能有危險。
  • 深網觀察 第296期|別把關注點放錯了位置
    深網評論員 濟愚12月8日,成都市衛健委公布了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基本信息和行程軌跡。與此同時,一些人開始散布捕風捉影的消息,對確診病例趙某進行渲染,甚至將一位外省女孩的照片張冠李戴,通過社交媒體廣為傳播。12月9日,患者趙某在接受採訪時說,她的個人信息被曝光後,便遭到了網絡暴力。
  • 深網觀察 第33期丨深圳再下「跳棋」,深河特別合作區如何乘勢而上?
    深圳新聞網評論員 梁煖深圳與河源將重點謀劃「深河特別合作區」,對飛地經濟模式進行新一輪的探索。當大家目光聚焦在此,深河特別合作區工作將如何開展是關注的重點,深圳探索飛地經濟近十年,好風憑藉力,這次,乘勢而上的深河合作區有何不同?又需克服哪些「水土不服」?
  • 深網觀察 第268期|少年莫飲酒,售酒要三思
    深網評論員 緬梔「明確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酒精飲料」,10月29日,《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以下簡稱《健康條例》)經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作為國內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規,該條例將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條例亮點之一,是對未成年人全面禁酒。
  • 破壞家校合作的邊界,反而會害了孩子!|...
    但事實上,這些「代勞」工作,輕則幹擾孩子對自我的判斷,重則影響誠信意識,同時也會破壞家校合作的清晰邊界。今天我們與您分享的文章,來自一位家長,也來自一位教育工作者。他是怎麼看待「邊界」問題的呢?一起來看! 近來,我從一名鄉村教師變為一名教育行政工作者,接觸到更多關於教育現狀問題。
  • 家校合作,「邊界感」至關重要!
    這讓我想到了前段時間抖音中一個視頻特別火,講的是一位學生的奶奶在被老師批評家庭輔導不到位後,背上書本去老師家學習,自己學會後再輔導孩子,看完後讓我這個教育工作者臉紅。也正是因為這種情況不是個例,就在數日前,山西太原教育部門就明確規定: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打掃教室衛生、點讚轉發各類信息。
  • 破壞家校合作的邊界,反而會害了孩子! |...
    破壞家校合作的邊界,反而會害了孩子! | 家長慧民小編說相信不少父母都曾有過幫孩子完成小製作,代孩子整理手抄報的經歷,有些家長認為,代做這些作品不會影響孩子的成績,反而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何樂而不為?但事實上,這些「代勞」工作,輕則幹擾孩子對自我的判斷,重則影響誠信意識,同時也會破壞家校合作的清晰邊界。
  • 家校合作不是少數人的遊戲
    因此,整個家校合作框架的設計,注重貫徹對教學的「嵌入式」原則:家校合作必須嵌入到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和對學生成長過程的關注中去,並以家校合作工作來系統優化育人、辦學和家庭三大環境,形成以學生、學校、教師、家庭和家長為內在結構的教育共同體。
  • 家校合作如何做好加減法
    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教授李家成對家校合作有著長期、深入的研究,在他看來,缺乏理解是導致家長群「變味」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有10年班主任工作經驗的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小學語文教師陳雅儒深有同感:「家長最反感的是老師不尊重、不肯定、不關注,點名批評更是大忌。而老師最不願看到的是家長不為所動和過度幹涉。如果能將心比心,就不會有那麼多誤會。」
  • 家庭教育論壇丨第001期:家校合作下「叛逆期」的家庭教育指導
    《禮記·大學》有云:「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重視家庭教育和關切家長育兒能力是回歸教育原點,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起著基礎性作用,直接攸關到億萬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容桂小學班主任工作室在楊柳春校長的指導下,開展了系列家庭教育論壇,不斷挖掘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原生性作用。
  • 誰是家校合作中沉默的旁觀者
    缺乏有效的家校溝通,隨遷子女家長「不說話」,反而讓老師「有話說」,導致家校關係緊張。    「要麼不管,要麼只管考試成績」家長不合理的教育價值觀會導致家校合作陷入困境。一些隨遷子女家長認為教育只是學校的事情,或者教育的全部就是考試成績、班級排名,造成家校合作難以全方面、高質量地開展。
  • 如何參與家校合作課程建設
    家校合作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補充,而班主任在開發和實施家校合作課程中具有天然優勢和重要價值。實踐中,班主任如何參與家校合作課程建設?本期刊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白芸關於班主任做好家校合作工作的第五篇————————————————————近年來,家校合作課程成為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補充。從班主任角度看,其專業引領作用在家校合作課程建設方面也可以有所體現。
  • 孫進:德國中小學的家校合作是怎樣的?
    作者:孫進,系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教授 因為孩子在國內讀完兩年小學之後轉學到德國,所以我對德國的家校合作有了一些近距離的觀察。我發現,我國和德國的家校合作方式有一些看起來很相似,比如家長會和家長委員會,但是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相似的只是名稱,就內容和實施方式而言,存在明顯的區別。
  • 家校共育,1911學堂彰顯第三方平臺力量
    儘管一些學校,在家校共育的內容和形式上作了創新嘗試,比如開展家長課程、家長開放日等,但仍然不能改變學校對家長的「一言堂」和「批鬥會」、家長走馬觀花的「一日遊」本質。更由於雙方對責任邊界的理解出現偏差,導致關係錯位,使微信群、校訊通等這些原本助推家校溝通的「聯繫簿」,淪為了「作業本」,加劇了本來就緊張的家校關係。但家校共育是青少年成長的基石和必由之路,不容怠慢,無可迴避。
  • 蘇魯邊界召開案件研討會深化跨區域檢務合作
    1 會上,贛榆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報了近期發生在蘇魯邊界的8起涉嫌非法開採、佔用農用地刑事、行政案件的勘界、測量情況,區公安局就其中兩起開採、佔用行為涉嫌刑事犯罪案件辦理以及檢偵合作發表意見。莒南縣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史晉軍就協作辦理蘇魯邊界非法採砂案件提出意見,建議做實做優案件,以高質量案件辦理促進蘇魯邊界檢務合作見實效出成果。
  • 往下挖「100層樓」,深達298米,廣東最深隧道通風豎井貫通
    南都訊 記者蔣臻 通訊員粵交集宣 7月21日,廣東交通集團在建高速大豐華高速豐華段建設一線傳來消息,深298米的鴻圖特長隧道通風豎井完成開挖,順利實現貫通。豎井的貫通,讓隧道內的空氣循環系統得到加強,降低洞內溫度,進一步改善了隧道作業環境,為隧道的貫通奠定基礎。
  • 有效的家校合作如何在班級產生?
    因而,深入研究和分析日常教育教學中的家校溝通和合作,家校合作如何融入日常的家長和家庭與學校和教師的互動,就成為推進家校合作、提高其有效性的當務之急。而在政府、學校、年級和班級多級層面結構之中,班級是最基本的教育教學組織單位,研究班主任如何在班級教學管理中開展家校合作共育,具有基礎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