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早期的行為發育健康,能為其一生奠定重要基礎。行為是泛指人的一切外觀活動,是各年齡階段相應心理功能發展的綜合表現。兒童的行為發育主要可以通過動作、語言、認知、社會性等表現出來。
兒童的行為發育評估尤為重要,能夠實實在在的為孩子追根溯源,徹查一切風險,儘早地進行規避,為孩子保駕護航,使其健康快樂成長,這是大康醫療兒科醫護人員從始至終,並且一直堅持不忘的初心。
父母作為孩子最親密、最直接的生活與成長夥伴,為人父母者的生活行為對幼兒的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情緒,是孩子健康發育的直接影響因素。大康兒科專家說,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標杆,如果父母在家裡經常情緒惡劣,對於孩子的心理行為發育是極其不利的。
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緒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謙虛禮貌,有助於孩子的行為健康發育;而如果父母在家裡經常情緒惡劣,吵架鬥嘴,則會讓孩子經常處於緊張和恐懼之中,對於孩子的心理髮育極其不利。
那麼,家長有哪些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呢?大康兒科從幼兒的心理行為健康發育角度出發,提醒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注特別意情緒控制,避免以下4種行為,謹防幼兒因父母不良情緒而影響正常的心理髮育。
1、吵架動粗: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會讓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會滋生不安全的感覺。
2、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以為孩子年幼不懂事,他們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對孩子沒有什麼影響。其實,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
3、抱怨生活或表露頹廢的情緒: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經常表露頹廢的情緒,會讓孩子身心過早受到不該承受的壓力。
4、用偏激的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一些家長朋友性格比較極端,對於事物的看法也比較偏激,往往會在孩子無所避諱地發表過激的語言。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心理行為的正常發育與體格發育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兒童行為生長發育健康篩查」就是對嬰幼兒行為發育健康的監測與評估。
父母是孩子最了解的人,愛之切,憂之深。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和敏感有時絕不是無病呻吟,一有擔憂,還是建議馬上行動,立刻與醫生進行溝通。
「幼有所育、病有所醫」,絕不僅僅是一句空話,這是所有家長和醫生需共同努力的方向。孩子的發育問題需得到重視,不僅僅是運動上的,還是語言上的發育,其情緒方面、社會性方面的心理行為發育也應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