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遊推薦】Undertale 及其粉絲帝國

2021-02-16 indienova
關注「indienova」,挖掘獨立遊戲的更多樂趣

題圖來自作者marararararara,文章中需科學上網查看的連結居多,建議切換科學上網狀態再繼續觀看本文章。

如果說有什麼作品能像彩虹小馬(My Little Pony)、東方 Project 一樣超出作品本身的題材,廣泛延伸到周邊領域並因此形成獨特的粉絲文化的話,我想,Undertale (傳說之下或地下傳說)這款獨立遊戲應該可以包含在內。

Undertale 是由獨立遊戲製作人 Toby Fox 於 2015 年 9 月 15 日在 Steam 平臺發售的一款 2D RPG 遊戲。在遊戲發售之後的一年多時間,Undertale 的熱度迅速上升,不管是 Steam 上的玩家還是各大專業評測網站都給予了這款遊戲極高的評價。今天,咱們不談 Undertale 的劇情、不談 Undertale 獨到的遊戲設計,只來談談 Undertale 這款遊戲所帶來的龐大的粉絲帝國。

Fandom 這個詞很難翻譯成中文。在維基中文的頁面(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F%B7%E6%96%87%E5%8C%96)中 Fandom 被翻譯成「迷文化」:

迷文化,或音譯為粉都(fandom),指的是由熱衷事物的愛好者(迷、粉絲)所形成的次文化。

而在英文維基中:

Fandom is a term used to refer to a subculture composed of fans characterized by a feeling of empathy and camaraderie with others who share a common interest.

在國內,同人圈、同人文化等稱呼可能更普遍一點。簡單地說,如果你喜歡一款作品,你還喜歡其他粉絲創作的相關衍生作品,甚至有一天開始自己為它創作衍生作品,那麼,可以說你已經進入了這款作品的 Fandom。

在動畫、漫畫領域,Fandom 的存在是很普遍的。隨便在 B 站上找一部比較有人氣動漫,隨手在微博或者 P 站搜一搜相關同人作品一定可以搜出來一大堆。對於動畫、漫畫作品的同人創作也多是以繪畫、同人文為主。但是,在遊戲領域,一個 Fandom 卻沒那麼容易建立。也許一款遊戲畫面精美、口碑良好、銷量也不錯,但是要想有大量粉絲創作同人作品還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舉個例子,2015 年的獲得 The Game Awards 最佳藝術指導的獨立遊戲 Ori and the Blind Forest (奧裡與迷失森林,下面簡稱 Ori)可以說是獨立遊戲中的頂尖之作,不僅擁有極其精美的遊戲畫面、宏大如史詩一般的遊戲原聲音樂,還有著極佳的操作手感和出色的關卡設計。但是,Ori 這樣一款優秀的遊戲卻並沒有形成自己的 Fandom。在 Youtube 上與 Ori 相關的視頻大約 12 萬個,其中大部分是遊戲實況或者通關流程視頻。DeviantArt、Tumblr 等網站中與 Ori 相關的繪畫作品也比較少。Ori 尚且如此,其他的一些小眾獨立遊戲的同人作品就更少了。所以,實際上來說,Fandom 的形成與否其實是與遊戲本身的質量或者說藝術價值關聯不大的。


▲Jeux Vidéo 創作的 Ori 同人圖

回到 Undertale,這樣一款遊戲能在一年的時間裡形成如此龐大的 Fandom (我姑且稱之為「粉絲帝國」)也著實令所有人震驚,這其中也包括了它的製作者 Toby Fox。Toby Fox 在 Undertale 發售一周年http://undertale.tumblr.com/的文章中曾經寫道:

Surprisingly,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like this type of game. Though I did work hard, there’s definitely a lot of luck involved in having a game become this popular. So, it wouldn’t surprise me if I never made a game as successful again. That’s fine with me though.

大概的意思是居然有這麼多人喜歡這種遊戲真是讓我吃驚。這款遊戲能流行起來一定有很多運氣在裡面,如果它沒有這麼成功我也一點不會感到意外。

不可否認,Undertale 的火爆一定存在其偶然因素,其流行過程十分類似於 meme 的傳播,比如誰也不知道那隻 Undertale 中的神煩狗(其實那是作者本人的形象)在中國成了火爆一時的表情包。

下面,我會給大家仔細介紹一下 Undertale Fandom 的構成、創作形式等等,並簡要科普一下什麼是 AU。

所謂 Remix,主要是指在原本 Undertale 遊戲音樂的基礎上,對其音色、和弦、結構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進行改編所得到的音樂作品。Undertale Remix 的數量相當豐富,Fandom 中的受眾也相對較多,這主要得益於 Toby Fox 在 Undertale 中創作了大量質量較高的原聲音樂(加起來一共有 100 首)。

Toby Fox 在製作 Undertale 之前就已經為知名網絡漫畫 Homestuck 創作了很多音樂,Undertale 中與 Sans 戰鬥中使用的主題曲 Megalovania 就是由 Homestuck 中的那版的 Megalovania 改編而來的。Toby Fox 本身的音樂創作能力也是很強的(而且他還是個東方粉,那首 Battle Against a True Hero 有著很強的東方既聽感),再加上不斷地有新的 Remix 作品出現,Undertale 音樂及其 Remix 的活力才能夠一直持續到現在。

Undertale Remix 的主要發布網站為 Youtube 和 SoundCloud。在播放量比較高的 Remix 之中,有獨立音樂製作人為 Undertale 創作的 Remix 專輯,也有不同創作者共同出的合輯,下面進行一些簡要的介紹和評價。

L-train 創作的 A Symphonic Metal Tribute to Undertale。比較完整地改編了 Undertale 中大部分的主題曲,風格為交響樂/金屬,與原曲差異度較小,但是多了一份宏偉與史詩的感覺;

DM DOKURO 創作的 UNDERTALE: The Underground Radio。非常明顯電音曲風,有較多 DnB 以及 Hardcore 風格的 Remix,所以聽起來會比較吵;

tieff 創作的 Remix。tieff 的曲風十分多變,所以他做的 Remix 的感覺也和原曲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比如輕音樂版的 Megalovania 、His Theme;

Straight from the Underground 合輯。由 30 位創作者合作的專輯,曲風以電音為主,基本覆蓋了全部原曲;

Arcien 所創作的 Hopes & Dreams。幾乎全是電音,聽完之後就一個字:想去跑圈(๑•̀ㅂ•́) ✧ (8

えり 的 His Theme 翻唱。Undertale 相關的填詞翻唱很少,這首是聽到過的翻唱中質量最高的;

Tenkitsune 的日系 Remix 。這首也被收錄進了 Straight from the Underground,曲風簡直不要太萌(*°∀°)=3

最後說一下在 Undertale Fandom 可能是影響最大的一首歌 Stronger Than You。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首 Remix,因為 Stronger Than You 這首原曲出自一部美番 Steven Universe。在 Undertale 的這版中,創作者對原曲的歌詞進行了改編,使之與 Undertale 的背景相符。但是這也在 Steven Universe 的 Fandom 中產生了一些爭議和不滿(具體情況咱也不是很了解)。

總之,Undertale Remix 的種類繁多,雖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原曲的旋律,但是不同創作者努力將自己的想法融入進了 Remix 當中,向聽眾傳達出了自己的對於遊戲的理解,由此創作出的 Remix 曲風千變萬化,給人帶來的感受也千差萬別。最後,說了這麼多,具體你到底喜不喜歡 Undertale 的樂及其 Remix 也只有聽了才知道不是嗎。

說到 Undertale Fandom,不可不提一個詞就是 AU。

AU 是 Alternate Universe 的縮寫,可以理解為在原作品的基礎上,改變或者增添一些設定而產生出的「平行世界」。一般的 AU 是對原遊戲中的一些角色進行性格或者定位轉換(比如 StoryShift、Underfell),或者將原遊戲的故事搬移到另外一個背景下進行(比如 Outertale 等)。


▲StoryShift 中,Asriel 與 Chara 的角色定位分別與 Papyrus 和 Sans 進行了轉換,形成了一個獨立的 AU。畫師:T.S.H.P.

Undertale AU 的數量可以用眼花繚亂來形容。在這個 Tumblr (http://undertaleau.tumblr.com/aumasterlist)中記錄了林林總總的各類 AU(統計並不完全),不過大多數 AU 並不為人所熟知,普通的粉絲也沒有精力詳細地把每一個 AU 的設定都了解清楚,AU 在 Fandom 中更像是一種創作者與粉絲各取所需的存在。

但是並不是所有喜歡 Undertale 的人都喜歡 AU。如果把 Undertale 原版玩家看作是「原教旨主義」的話,那麼 AU 可能更像是原版「世俗化」之後的產物。粉絲可以在 AU 中加入各種原版未曾有過的設定,將心愛的角色設定為 AU 中的主角,或者是將自己喜愛的其他作品與 Underatle 結合起來。但是這樣的設定也只會在有相似偏好的玩家中流行起來,不同 AU 之間也沒有太大的聯繫。

下面用一些 AU 為例,介紹一下 Undertale AU 的各類創作形式:

Underfell 是一個內容相當豐富的 AU,其主要設定是將 Undertale 原版的角色定位全部進行了反轉,小花成了你在地下世界中唯一的夥伴,而其他的怪物夥伴都變成了.

Underfell 主要以遊戲為主,而且已知的製作中的遊戲還不止一個。這些遊戲一般有自己的 OST(對 Undertale 原曲進行改編)、人物設定、劇情故事等等,發布網站一般是 Game Jolt。幾個製作中或者放出 DEMO 的Underfell 遊戲如下:

UNDERFELL by ManiaKnight | 開發中;

Undertale: Underfell by Team Spritedgy | DEMO 已發布;

Underfell by [VLG Games] Egor Dinamit | Early Access 已發布;

StoryShift 最早是由作者 voltrathelively 在 Reddit 上連載的 Undertale 網絡漫畫,漫畫風格和遊戲原畫面十分相像,但是更改了原作中的很多細節。從名字也能看出來,StoryShift 完全延續了 Undertale 的主線故事,只是簡單地把原版中的角色定位進行了轉換,比如一開始在 Ruins 救下主角的不再是羊媽 Toriel,變成了 Papyrus;與主角在 Snowdin Town 約會的人也變成了 Asriel:


▲Storyshift - Better late than never for a cute date。原始連結:http://imgur.com/a/xhjeq

私心說一下自己最喜歡的 AU —— Dreemurr Reborn。Dreemurr Reborn 並沒有更改原作中的任何設定與故事線,而是在原作結尾的基礎上對 Undertale 的故事進行了續寫,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部分粉絲對於原作 PE 結尾的遺憾。

Dreemurr Reborn 主要是以漫畫的形式在Tumblr(http://dreemurr-reborn.tumblr.com/) 上連載的,並收穫到了大量 Undertale 粉絲的關注。到目前為止,漫畫的連載已經基本結束,不過 Dreemurr Reborn 的故事並沒有完結。最近,AU 的作者在 Tumblr 和 Youtube 上發布了同名粉絲遊戲 [Dreemurr-Reborn] THE END 的製作進程:


▲Dreemurr Reborn 遊戲將會在明年發布,這裡是遊戲的前期預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fbEv8Jt9zA

經過上面的一些介紹,相信大家對 Undertale AU 的創作形式也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如果你是一個 Undertale 遊戲的「原教旨主義玩家」,大可以不管這些紛繁複雜的 AU。如果你對遊戲中的某些角色或者某些設定更感興趣的話,或許可以在 AU 中找到所想要的那些故事。

Undertale 的快速傳播離不開最大不存在視頻網站 Youtube 的功勞。在 Youtube 上有著各類 Undertale 的相關視頻,題材豐富,包括且不限於:遊戲實況、遊戲細節挖掘、遊戲 Remix、漫畫配音、惡搞與玩梗等等。

Steamspy 有一個統計遊戲相關視頻在 Youtube 上的每周播放量的功能。從下面這幅圖也能看出,即使是在 Undertale 熱度逐漸褪去的今天,其視頻在 Youtube 上的播放量也是很驚人的:


數據來自 Steamspy.com,下同。


過去的三個月裡,Undertale 相關視頻在 Youtube 上的播放量也有平均每周 300-400 萬的樣子。要知道,這絕不是遊戲最火爆時候的播放量數據。

作為比較,著名玄學與開箱遊戲 Counter-Strike: Global Offensive 的一周播放量大約在 100 萬的量級:


而獲得 TGA 2015 年度遊戲和年度 RPG 的 The Witcher 3: Wild Hunt 的視頻播放量僅僅在十萬上下徘徊:


可以說,在 Youtube 等一些網絡平臺,Undertale 已經不只是一款 2D RPG 遊戲這麼簡單了,它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或者說文化,其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已經超過了我們普遍意義上認為的「3A 大作」。

不可否認的是,自從過了去年年底最火爆的一段時間之後,Undertale 的熱度一直是持續下滑的:


過去一年多時間裡,Undertale 在 Steam 上的同時在線人數變化。數據來自 SteamDB 。


到了今年年底,不管是從 Fandom 作品的數量、傳播力,還是從 Undertale 遊戲本身的在線人數來看,這款遊戲都已經進入了一個平穩發展的時期。為什麼一款 2D RPG 遊戲能有著遠超作品本身的影響力?咱認為,這主要得益於遊戲本身的素質和龐大的粉絲群體。

首先,Undertale 作為一款多結局 RPG 遊戲,故事劇情引人入勝、對遊戲角色的刻畫深刻、還包含了大量玩家不易察覺得到的細節。


有一個說法是,如果你只是像玩其他 RPG 遊戲一樣走流程一般地玩通了這款遊戲,那麼恭喜你,你所接觸到的遊戲文本量可能只是它的十分之一.

這個說法並不誇張,Undertale 中隱藏的大量細節是玩家在第一次遊玩的過程中很難注意得到的(比如在熱域打電話的這個細節)。這些豐富的細節給了玩家多次遊玩下去的樂趣。另一方面,這些細節也促進了 Undertale Fandom 中各類梗的挖掘。

再者,遊戲角色的成功刻畫是粉絲進行二次創作的基礎。如果說 Undertale 賦予了地下世界怪物們以血與肉的話,那麼 Fandom 創作更像是給怪物們穿上了千奇百怪的衣服。這些創作一般是以原角色的性格特點為基礎進行,所以只有在原角色的行動真正感染到玩家之後,玩家才會想自發地為 Fandom 添磚加瓦。

再者,Undertale Fandom 的龐大也吸引了很多周邊受眾入坑。


Undertale Fandom 的種類繁多也決定了其輻射能力很廣。很多玩家之前可能沒聽說過這樣一款遊戲,但是在偶然看到了相關的遊戲視頻或者聽到了某首 Remix 之後選擇入坑。

以我自己為例的話,在第一次走流程玩過 Undertale 後,對遊戲的感觸並沒有那麼深。一方面是因為結局實在是不明所以(一般人第一次玩出來的都是 NE),並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精神汙染;另一方面,第一次對遊戲細節的挖掘沒那麼深,很多對話嫌煩就直接跳過了。我相信採用這種「快餐式」玩法的玩家應該不在少數。如果不是因為在後來接觸到了各類 Undertale Fandom 作品,我也不會二周目遊戲,很可能現在就只是 Undertale 的一個路人而已了。

總之,龐大的 Fandom 吸引了更多潛在玩家接觸到這款遊戲,這種自來水式的宣傳在 Undertale 的火爆之路上功不可沒。

如果要談談 Undertale 的後續影響力,我覺得繼續引用 Toby Fox 的兩段話最為靠譜:

At the same time, countless wonderful things were happening. People told me the game helped them through a difficult part of their life. Others told me that the game had made them laugh, or cry, or say 「I want to be kinder.」 Many young kids told me they wanted to create games or music because of it. And, on a personal level, because of its popularity, I have been able to help myself and many people in my life. (And, hopefully, in the future, I can help many other people because of it, too.)
.

Someday, UNDERTALE will fade from people’s minds. But, I’m sure in 10 years, some kid who played UNDERTALE will create a game that surpasses it…

簡要翻譯一下:

在(承受巨大壓力的)同時,也有無數絕佳的事情在發生。人們告訴我說這款遊戲幫助他們度過了人生中的一段艱難時間。還有人說這遊戲讓他們開懷大笑,或是淚流滿面,又或是說「我想變得更善良一點」。很多孩子告訴我說他們因為 Undertale,也想要創作遊戲和音樂。此外,從個人層面上來說,由於 Undertale 的流行,我也能夠幫助我自己以及我人生中的很多人(希望在未來,我也能因為 Undertale 幫助更多人)
.

總有一天,UNDERTALE 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是,我很確信在十年以內,某個玩過 UNDERTALE 的孩子會創作出超越它的遊戲.

不可否認,Undertale 在獨立遊戲史上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這個符號不僅存在於遊戲界本身,還延伸到網絡文化的各方各面,並在 Fandom 的創作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認為,Undertale 對於人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很多人不僅僅把它看作是一個遊戲,而是一個世界,在玩完了 PE 之後無法再去玩 GE,因為不想再去傷害 PE 的世界線中幸福生活著的角色。這款遊戲讓人變得更有善意、更願意幫助周圍的人,將來也會有更好的遊戲作品在 Undertale 的影響下產生(不一定只是 Undertale 粉絲遊戲)。

畢竟,我感覺自己的世界線,已經因為 Undertale 而改變了呢。

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pp/391540/?snr=1_5_1100__1100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下方的「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介紹一下undertale/undertale au
    undertale(中文名傳說之下,某些地區為地域傳說)undertale是由toby fox製作的RPG遊戲,IGN10分滿分的神作,擁有眾多au(同人)undertale全角色和封面(來自百度搜索遊戲有多個結局和平結局普通結局(內含20個小結局)
  • 好遊推薦:Undertale
    傳說之下(Undertale)是一款角色扮演類劇情遊戲,中文非官方譯名為傳說之下,於2015年9月15日在Steam由Toby
  • Undertale
    Now you must find your way out…or stay trapped forever.I admit, the world of Undertale is a little strangeat first.
  • undertale音樂的那些事
    也是魚姐戰鬥的調《Ghost Fight 》《spider dance》《dummy》最有名的幾首相似歌曲 特別是dummy和ghost fight 幾乎一樣《his theme》《undertale》《Memory 》前奏很像 真的《power of /NEO/》《better
  • 獨立RPG神作《傳說之下(undertale)》登陸Switch
    【17173新聞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著名獨立RPG《傳說之下(undertale)》現已登陸Nintendo Switch,玩家可以以14.99美元(約103人民幣)的價格在eShop上購買。
  • 2019年春節遊戲推薦合輯:《傳說之下(Undertale)》
    【推薦理由】雖然《傳說之下》作為一款2015年推出的遊戲至今已經過去3年了,但是其優秀的玩法內核放在今天依舊令人滿意,作為一款最成功的獨立遊戲之一,在Undertale中,你完全可以不通過擊殺敵人獲取經驗升級再殺敵的模式來通關,換言之,這個遊戲即便不殺戮也可以通關。這看似苛刻的設定讓這個遊戲的戰鬥與劇情大放異彩。
  • 「8分小眾RPG」《Undertale》誕生記
    七年後,當Fox訪問了那個著名的《地球冒險》粉絲網站starmen.net後,他對該系列的感情從喜愛變成了痴迷。「我真的非常迷戀那個網站的性格和網友,決定嘗試創作一些能夠打動他們的作品。」Fox回憶道,「如今,我在starmen.net認識的一些朋友運營Fangamer,會銷售我的周邊商店。所以《地球冒險》和它的粉絲們從未離開過我。」
  • 整合來的undertale的au,很多,建議收藏然後裝13用
    (史詩傳說)Dancetale(舞蹈傳說)Reapertale(神明傳說)Horrortale(恐懼傳說)Littletale(小小傳說)Negativetale(消極傳說)Underhell(地獄之下)Upsidedowntale(倒置傳說)Gendertale(性轉傳說)Uderworld(世界之下)Help_tale(救贖傳說)Temmietale(提米傳說)
  • undertale科普-關於ut人物
    undertale的人物關係比較複雜 表面上可能兩人並不認識 但似乎又很熟悉的樣子先簡單盤點一下人物關係羊爸-羊媽-小羊:一家sans-羊媽:知音(兩人沒有見過面但都喜歡雙關約會時和她的戰鬥可以發現她用左手握著矛 而她是右撇子 這證明鹹魚其實也不想傷害你馬婷婷 性別未知 和傲嬌飛機一樣是機器怪物 一開始和艾菲斯在演戲讓你以為ta是個壞傢伙 但在和ta戰鬥前表示艾菲斯就是為了讓你給她有個深刻的印象 然後打算帶著你的靈魂穿過結界去地上當明星當然其實ta也是關心小幽靈的 幽靈也是他的粉絲
  • 英雄相見、分外相惜,東方Project與UNDERTALE主創對談(上)
    海外開始有東方粉絲、大概是2000年後半左右,和日本也差不多……在日本粉絲熱鬧起來的同時,就玩了東方遊戲。我都不知道還有這種海外粉絲。——也就是說,從「東方舊作」開始?那裡推薦了紅魔鄉(2002年)與妖妖夢。當時只能玩到第三關,之後才知道是體驗版。
  • 一款讓你思考遊戲意義的手遊:《Undertale》
    在第一次看到《Undertale》有些粗劣的畫風時,小編很難想像這是一款IGN給出滿分,Metacritic92分的遊戲。然而事實證明,除了畫面以外,這款遊戲在其他方面的表現幾乎完美。在大作雲集的RPG遊戲家族裡,《Undertale》向RPG遊戲發出了質疑: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殺怪才能遊戲?
  • undertale音樂合集
    婷婷變身)《Death by glamour》(和平/中立婷婷戰鬥)《power of/NEO/》(屠殺婷婷曲)《for the fans》(婷婷沒電前的話)《long elevator》(首都電梯)《undertale
  • 傳說之下Undertale v1.0兩項修改器下載
    名稱:傳說之下Undertale v1.0兩項修改器   運行環境:WinXP,WinVista,Win7,Win8.1
  • 《Undertale》來自地下的傳說
    Undertale(傳說之下)看起來也是同樣的思路。你掉入了地下世界,尋找出路,路上有怪物阻攔,你一個一個殺死它們,最終面對地下世界的怪物國王,擊敗他,獲得神器並離開。所以說,那個看起來對戰鬥一點幫助都沒有的「ACT」鍵有什麼用處嗎?甚至還有什麼「調情」之類的動作,難道你還想跟怪物約個會?這就是作者設計的精妙之處了。
  • 傳說之下Undertale 中文免安裝破解下載 完整漢化
    遊戲名稱:傳說之下   英文名稱:Undertale   遊戲類型:角色扮演類(RPG)遊戲
  • 《Undertale》有血有肉 充滿靈魂的曠世巨作
    《Undertale》可能是阿平一生玩過感觸最深的角色扮演遊戲,本作核心玩法類似彈幕射擊遊戲,玩家必須控制心臟閃躲敵人的彈幕攻擊,並且抓準反擊時機點給予敵人傷害,遊戲過程中也有不少輕鬆無難度的解謎成分,以及夾帶著幽默對話的超展開劇情,不過為何這款遊戲會得到如此高分的評價?
  • 在Steam上大受好評的《Undertale》登陸PSV
    Toby Fox工作室宣布,在Steam上備受好評的獨立遊戲《Undertale》將在2017年8月25日推出PS4和PSV版,與此同時,製作組還確認預購遊戲的玩家將獲得本作的PS4動態主題。
  • Undertale式節奏對戰RPG《Everhood》免費DEMO近日上線Steam
    此前已在itch.io以及gamejolt兩大獨立遊戲網站上被頻繁推薦且好評如潮的Undertale式節奏對戰角色扮演遊戲《Everhood》已經接近開發完成,目前免費DEMO已經正式上線Steam平臺。
  • 《Undertale》:這世上,沒有什麼比愛更溫暖人心
    《Undertale》:這世上,沒有什麼比愛更溫暖人心 新聞 玩個毛線 ▪
  • undertale人物誌—Asriel/Flowey篇
    反正提米就是永遠都要打錯羊家名字的屑Asriel艾斯利爾 羊家的獨子 被粉絲們稱為小羊 且最終形態(七魂羊)又被叫做重金屬死亡搖滾彩虹中二小王子(對這是簡化版福在落入地下後遇到的第一個角色 他看起來像一朵金黃色的毛茛 小花是中立路線(NE)與和平路線(PE)的第一個主要角色 模樣小花平常的樣子是個有靈性、並經常獰笑的金黃色花朵 有著白色的雄蕊 六片黃色的花瓣跟淺綠色的莖(等等 underf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