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4點半
2018年高考順利結束
首批「00後」考生們帶著自信的笑容走出考場
與老師同學擁抱、合影、告別
接下來,迎接他們的是兩個多月的假期
終於考完了!記者 汪承賢 攝
陳康 攝
老師寄語學生。記者 陳康 攝
高考結束後,瓊海嘉積二中師生們相互擁抱。 記者 陳康 攝
戳↓標題,看他們給自己定的小目標
海南「00後」高考生給自己定一個不一樣的暑期小目標
2018年海南省高考順利結束
成績擬在25日左右放榜
6月9日下午,2018年海南省普通高校招生統一文化考試平穩結束。正式評卷工作將從6月14日開始至6月20日結束。評卷結束後,省考試局將對評卷結果進行嚴密的統計和覆核,準確無誤後擬在6月25日左右向社會發布。
考試期間,在省領導重視和各部門共同努力下,海南多措並舉為考生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比如,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和中國殘聯下發的《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的有關要求,準許1名聽力殘疾考生佩帶助聽器參加考試和免除英語聽力考試,準許1名肢體等多重殘疾考生延長考試時間,並為8名殘疾考生安排了特殊考場。此外,因考前有考生突發疾病和摔傷,相關考點也及時啟用了備用考場,確保考生順利參加考試。
接下來,海南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將轉入評卷階段,評卷場設在海南師範大學,前期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6月12日將召開高考評卷工作動員會,6月13日開始試評試卷。
記者了解到,6月9日上午,省考試局已開始對部分市縣回送的高考答題卡進行了掃描,預計到6月13日可以全部結束答題卡掃描工作。考生答題卡由武警24小時值守,並實行嚴密的視頻監控。
為確保評卷質量,今年,省考試局更加嚴格做好評卷教師的選聘工作,擴大選聘高校教師的比例,重點選聘評卷速度快、無效率低的優秀評卷員和教學經驗豐富、職稱高、專業素養好的省一級中學教師。屆時,將有699名教師參與今年的高考評卷工作。
1、經主管部門授權,人民前線聯合21家網絡平臺發布「2018年解放軍和武警部隊院校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計劃」。本次發布的招生計劃以省市區為單位單列,每個省市區的招生計劃用一張圖表呈現,區分文理科、男女生,以方便考生和家長查閱。
2、本此發布的招生計劃不包含軍校招收士兵學員的數據,也不包含陸軍工程大學為全國人防系統定向招收的150名學員計劃。以上兩項計劃待核准後發布。
3、2018年有26所軍校在31省市區招收高中畢業生(應屆生、往屆生均可報考)。各院校今年招生的專業名稱,學制、劃線類別(一本或二本)、專業類別(指揮或非指揮)、體檢標準等,黃埔一號團隊正根據主管部門的文件核對並製圖,爭取儘快發布。
4、本文中數據僅供參考,考生報考請以軍地教育部門發布的正式文件為準。(31省市區招生計劃,戳詳細)
2018海南高考《填報志願指南》
將於6月中旬向考生發放
6月9日下午,2018年海南省普通高校招生統一文化考試順利結束。記者從省考試了解到,教育部於近日將下達今年高校招生計劃,省考試局將根據計劃匯總編輯《填報志願指南》,預計將於6月中旬以專刊形式向考生公布今年全國在海南招生的學校和專業。
據悉,今年海南積極爭取和調配招生計劃,確保高考錄取率穩中有升。省教育廳、省考試局積極與教育部有關司局和高校對接,做好招生計劃的落地工作。同時,藉助高考綜合改革的契機,加強與高校聯繫溝通,省考試局先後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30餘所重點高校領導及招生部門負責人座談交流,積極爭取安排更多、更優質的招生計劃。為了更好地指導考生填報志願,省考試局局已完成了近三年各高校在海南招生《錄取數據統計》的編輯及印製,並向考生印發。
每年高考招生錄取期間,考生及家長往往成為不法分子詐騙的對象。警方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要通過正規渠道獲取信息和選擇求學路徑,謹防三類招錄騙局。
不法分子自稱有「內部招生指標」「計劃外招生指標」,慣用的說法是「花點錢,分數不夠也能上大學」「先上個專科,我再找人給你轉本科」,千方百計誘使考生家長出錢。網警提醒,高考實行「陽光工程」,各高校的招生計劃都會向社會公布,絕不可能「只要花錢就能搞到招生指標」,所謂的「內部指標」都是騙局。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人員自主招生行騙,利用所謂「低分高錄」「定向招生」「預科生」進行誆騙或利用錄取信息加以欺騙。網警提醒,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高考招生具有嚴格的條件限制,不能私自安排招生。廣大考生和家長要認真辨別,查詢國家政策規定,以免上當受騙。
由於藝術類招生種類繁多,投檔排序規則和操作程序複雜,致使錄取持續的時間較長。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從中運作「幫忙搞定」,或以「不交錢就不錄取」「不交錢就退檔」威脅考生和家長,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網警提醒,在錄取工作中,考生的正常錄取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希望廣大考生及家長調整好心態,切不可「病急亂投醫」。
來源:海南日報客戶端 南國都市報 新華社
記者:陳蔚林 劉冀冀 汪承賢
編輯丨楊木子
歡迎投稿!
投稿信箱:lingshuixw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