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東京審判最後一位親歷者高文彬:他熱愛祖國、潛心治學

2021-01-10 澎湃新聞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警鐘猶響。從9月7日至9月19日,東京審判最後一位全程親歷者高文彬已逝世十三天。

作為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資深教授,高文彬先生曾總結說:「我這一生大概就這樣兩件事情:一是東京審判,一是大詞典。」

眾人眼中,高文彬的形象有共同之處:熱愛祖國、潛心治學。回想與之相處的過往,他的親人、同事、學生、法律學者又各有讚嘆:生活一絲不苟、追求生活樂趣、有著強大的定力。

他是親歷者,講國際法特別有說服力

「高老和其他老師不一樣,在國際法課上,他以親身經歷的東京審判中所涉及的戰爭罪行和相關法律實踐,為學生們講解國際法理論和制度,講得特別鮮活、有說服力。況且,他是親歷者。」上海四維樂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周琦至今仍記得,高文彬教授上課時,講述了一批優秀的中國法學家,為審判戰犯而作出的卓絕努力,令學生欽佩不已。

9月13日,上海海事大學舉行了高文彬教授追思會。原本,這應是紀念他從教40周年的座談會。

多位學生說起高文彬的課堂,都表示「獲益良多」。這與他一生沉浮堪稱傳奇的經歷有關。

1945年,高文彬從頗負盛名的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1946-1948年東京審判期間,作為中國檢察官向哲浚的秘書兼翻譯,他與其他成員一道,配合中國檢察組起訴、舉證、辯論、庭審和量刑,最終將日本戰犯繩之以法。

改革開放後,他進入上海海運學院(今上海海事大學),在國際法領域耕耘四十載。

作為東京審判的「活歷史」和見證人,高文彬始終認為,自己有責任讓更多的人知道那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審判。

女兒高嵐也說,父親常常提及:「要讓人們尤其是年輕人了解這段歷史,珍惜現在的和平環境,更加熱愛祖國,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多做貢獻。」

未曾見過本人,但被他的校訂手稿感動

追思會出席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鄭戈說,自己可能是會上唯一沒有見過高先生的人。是《元照英美法詞典》的編寫,成就了他和老先生的緣分。

鄭戈也曾參與這部詞典編寫。他說,當時的編寫團隊很年輕,多為法學專業的研究生或是剛任教的法學老師,因而需要權威、富有經驗的前輩來把關。

1997年,高文彬欣然答應了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薛波的請求,參與《元照英美法詞典》的審訂工作。

對於這項沒有酬勞的工作,高文彬傾注了大量精力,夜以繼日工作,甚至累倒住院。他的審閱工作做得極為細緻,由年輕人草擬好的詞條交給他,他把每條修改意見都用鋼筆工工整整地批註在旁,甚至有些詞條的每個字都有改動。

「凡是看過稿子的,都非常感動。」鄭戈說,高文彬教授當初沒有考慮是什麼人擔任主編,他是覺得這件事非常重要,從這能看出,他有很深的歷史使命感。

2003年,這部詞典一經出版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一致認可。

生活上一絲不苟,關愛後輩

在許多人的回憶中,高文彬總是西裝革履的模樣。

從影像資料看,在上海海事大學2019年舉辦的110周年校慶活動上,在2019年9月18日「東京審判」主題展覽開幕時,時年97歲高齡的他,需要依靠輪椅行動,但領帶、襯衫、西裝一樣不少。

看著曾經與高先生的一張合照,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回憶,合照當天很熱,高老來到辦公室,仍舊穿著整潔的襯衫、皮鞋鋥亮,頭髮梳得一絲不亂。

這種老派文人風格不止體現在穿著上,高文彬對生活也一向如此。言談間,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退休教師唐兵還是將自己視作高老的學生,他曾每年到恩師家拜訪,每次去之前,總要遵從老人的習慣,提前說好,不做不速之客。

當時,高文彬已經80多歲了。令唐兵印象深刻的是,家裡收拾得整整齊齊,老人總是對他說,「不能來了就走,必須在家吃飯。」至於吃什麼都經高文彬本人看過,有的甚至由他親自去買,去哪家店買也有講究。唐兵說,高老對小輩非常關愛,見到來家裡的學生,常常詢問工作如何,學習如何,還要留他們在家吃飯。

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陳晶瑩也是高文彬教過的學生。在追思會上,她想起去年校慶活動最後一次見到高老的情景,「我們和高老師約好,等哪天他方便時,還想去他家裡吃碗麵,再聆聽他的教誨。」陳晶瑩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高文彬先生追思會在滬舉行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9月13日報到: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資深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會9月13日在滬舉行。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名譽主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代表親屬發言,回憶了高文彬先生前的事跡和生活片段。同事代表上海海事大學原黨委書記於世成、學生代表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陳晶瑩等從不同角度,追憶了他樸素而精彩的傳奇人生,重溫了他熱愛祖國、潛心治學、教書育人的感人事跡,表達了對高老的無限追憶和深切懷念。
  • 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
    9月13日,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資深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會在滬舉行。9月7日高老因病逝世的消息傳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復旦大學法學院等紛紛發來唁電,對高文彬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
  • 追思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高文彬,他曾說「要讓一代代年輕...
    ,用他的勤勉和奉獻,留下了自己光輝的印記……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資深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會今天在滬舉行。 高文彬是我國著名的國際私法學者、東京大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他參與東京審判的事跡,被寫入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檔案中,紀念館中懸掛著他的大幅照片。
  • 東京審判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追思會在滬舉行
    新華社上海9月13日電(記者仇逸)9月13日,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資深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會在滬舉行。高文彬教授的女兒通過視頻表達了對父親的追思以及對社會各界的感謝。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名譽主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代表親屬發言,回憶了高文彬的事跡和生活片段。同事代表上海海事大學原黨委書記於世成、學生代表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陳晶瑩等從不同角度,追憶了高文彬樸素而精彩的傳奇人生,重溫了他熱愛祖國、潛心治學、教書育人的感人事跡,表達了對高老的無限追憶和深切懷念。
  • 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高文彬追思會在滬舉行
    9月13日,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高文彬追思會在滬舉行。上海海事大學供圖   中新網上海9月13日電 (記者許婧)國際法學者、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資深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會13日在上海海事大學舉行。
  • 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會在滬舉行
    9月13日,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資深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會在滬舉行。同事代表上海海事大學原黨委書記於世成、學生代表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陳晶瑩等從不同角度,追憶了他樸素而精彩的傳奇人生,重溫了他熱愛祖國、潛心治學、教書育人的感人事跡,表達了對高老的無限追憶和深切懷念。
  • 在東吳法學院原址追思這裡走出來的校友——東京審判全程親歷者...
    此前一天晚上,東京審判親歷者高文彬先生的追思會在他的母校東吳法學院原址(今崑山路146號)舉行。這場追思會由東吳大學、蘇州大學上海校友會,蘇州大學上海校友會法學分會,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上海財經大學黨委統戰部共同發起,現場聚集了多位教授、學生、法律工作者,深切緬懷這位對中華民族作出了突出歷史貢獻的老人。
  • 上海今夜追思東京審判親歷者高文彬
    在上海市崑山路146號(東吳法學院原址),民族志士、東京審判親歷者高文彬先生的追思會莊嚴肅穆地進行。1945年,高文彬就是從這裡畢業。今天是高文彬逝世的第十天,也是紀念九一八事變89周年的前一天。、東京審判中國檢察官向哲濬之子向隆萬、上海財經大學黨委統戰部部長周杰普、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宋曉燕、法學院黨委書記楊樂、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董事長錢天東、社會活動家王選等50多人出席追思會。
  • 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親歷者高文彬去世——每一次回憶和講述...
    74年後,最後一位在世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9月7日在上海去世,享年99歲。由此,在那場歷時兩年半之久的審判中,將日本戰犯送上歷史絞刑架的17位中國代表團成員全部謝世。  那是人類有史以來參與國家最多、規模最大、開庭時間最長、留下檔案文獻最為浩瀚的一場審判。當歷史的身影漸漸遠去,關於歷史的記憶不容忘卻。
  • 他為民族作出的貢獻,值得永遠銘記!東京審判最後一位全程親歷者高文彬逝世
    他是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最後一位全程親歷者,為日本戰犯定罪發掘了至關重要的證據;同時,他也是權威法學詞典《元照英美法詞典》的編撰者之一。他就是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昨天凌晨,高文彬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我這一生大概就這樣兩件事情:一是東京審判;一是大詞典。」高文彬曾這樣概括自己的人生。
  • 東京審判親歷者高文彬:生而逢時的淡泊者
    他在人生的頭二十來年和最後二十來年,參與了兩件最值得書寫的大事:年輕時擔任東京審判中國檢察官秘書,發現了南京大屠殺標誌性事件「日本百人斬殺人競賽」的證據;耄耋之年又不計報酬地投入到審定至今仍是英美法領域權威大部頭的《元照英美法詞典》中。但這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偉大者故事。光環和盛名向他奔湧而來,已經是非常晚年的時候了。
  • 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見證者在滬「告別」,是他找到日本戰犯...
    9月13日下午,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東京審判中方代表團全程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資深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會在滬舉行。9月7日高老因病逝世的消息傳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復旦大學法學院等紛紛發來唁電,對高文彬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  高文彬生前曾這樣概括自己的人生:「我這一生大概就這樣兩件事情:一是東京審判;一是大詞典。」
  • 東京大審判最後一位全程親歷者高文彬去世
    高文彬先生於1922年12月出生在上海的一戶普通家庭,中學就讀於東吳大學吳淞附屬中學。畢業後,他考取了當時國內法學教育領域首屈一指的東吳大學法學院學習。當時,正值日寇侵華,日軍在佔領區的倒行逆施,極大地幹擾了東吳大學師生的正常教學活動。學校被迫幾度搬遷,辦學條件極為艱苦。國家民族深重的災難,日軍殘忍的暴行,在年輕的高文彬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愛國熱情。
  • 他為民族作出的貢獻,值得永遠銘記!東京審判最後一位全程親歷者...
    他是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最後一位全程親歷者,為日本戰犯定罪發掘了至關重要的證據;同時,他也是權威法學詞典《元照英美法詞典》的編撰者之一。 他就是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昨天凌晨,高文彬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
  • 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高文彬去世,享年99歲,勿忘歷史
    高文彬先生是中國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法學家、翻譯家、歷史學者。 高文彬先生是全程參與「1946-1948東京審判」的親歷者。 1946年5月15日,高文彬等一行5人乘坐飛機前往日本東京,參加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審判。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包括中國在內的11個國家,各出法官和檢察官組成。
  • 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高文彬去世,享年99歲
    2020年9月7日,記者從民盟上海市委和上海海事大學分別獲悉,中國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先生,於今日凌晨三點十分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去世,享年99歲。東京審判適用英美法程序,同時,法庭的官方語言使用英文和日文,因此,需要繼續增派相關專業人員。當時的東吳大學是國內唯一一所教授英美法課程的學校,於是,高文彬的老師、上海著名律師劉世芳,把滿懷熱情且英文極好的高文彬推薦給向哲濬。經過測試,高文彬等五位翻譯被錄用。他們於1946年5月15日在上海江灣機場乘坐美國軍用運輸機飛往日本東京。就這樣,高文彬成為參與東京審判的17位中國代表中的一員。
  • 受聘翻譯兼秘書,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高文彬去世
    2020年9月7日,記者從民盟上海市委和上海海事大學分別獲悉,中國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先生,於7日凌晨三點十分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去世,享年99歲。據「上海民盟」微信公眾號此前消息,高文彬,1922年12月生,上海市人,法學家、翻譯家、歷史學者。1985年9月入盟。
  • 東吳大學校友、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見證者高文彬今晨去世!
    9月7日凌晨3點10分,東吳大學校友、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見證者高文彬先生在上海去世
  • 高文彬先生追思會在東吳大學法學院舊址舉行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18日電 (記者 許婧)17日晚,在上海市崑山路146號(東吳法學院原址)舉行了東京審判親歷者高文彬先生追思會
  • 中國再無東京大審判全程親歷者...
    2020年9月7日,記者從民盟上海市委和上海海事大學分別獲悉,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先生,於今日凌晨三點十分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去世,享年99歲。看著平靜躺在病床上的他,回顧這位世紀老人的一生傳奇,不禁讓人感慨萬千。文 | 欒曉娜 陳少穎 張慧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ID: thepapernews),原文首發於2020年9月7日,原標題為《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大審判全程親歷者高文彬去世》,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