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有很多朋友體檢發現腎囊腫,往往會來問醫生「腎囊腫要不要緊」。其實不需要因為這個病裡面有一個「腫」字而緊張,下面將為您「解密」腎囊腫。
絕大多數腎囊腫叫做單純性腎囊腫。單純性腎囊腫是人類腎臟疾病中最常見的病變,可以是單發的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囊腫是與外界不通的類圓形的囊腔,囊腔裡面充滿囊液,可以理解為腎上長的一個個小水泡。這種情況屬於良性病變,水泡長的也很慢,通常不會影響腎功能,惡變的機率也很小。年齡越大,腎囊腫的發病率越高。
目前腎囊腫的病因還不是十分明確,但已知它與先天遺傳、腎臟發育、腎臟感染、腎結石等都有一定關係。
那像這種腎囊腫有什麼症狀呢?通常是沒有症狀。絕大多數是體檢發現或是做檢查的時候順帶發現的,比如查超聲或是腹部CT,報告上說發現腎上有囊腫,但沒有症狀。如果囊腫長得比較大,或者是囊腔內有出血或感染,那麼這時候患者可能會出現腰痛,有時會有高血壓,有的時候比如活動劇烈囊腫破了,會有尿潛血陽性甚至血尿的症狀。還有一種少見的情況,就是囊腫正好壓到了輸尿管或者腎盞頸部,那麼這個時候不僅會有腰痛這樣的症狀,嚴重的還會引起腎積水,繼而出現發燒等情況,還容易合併腎結石,再嚴重了腎功能會受影響,但第三種這種情況少見。
正如前面所講,絕大多數情況的腎囊腫都是單純性腎囊腫,但一旦發現得了腎囊腫,還是要先看一看這個囊腫它到底「單不單純」,要根據影像學的報告。有的時候如果B超檢查沒法明確囊腫性質,需要做CT檢查。如果報告裡面沒說什麼「分隔」、「鈣化」、「強化」、「軟組織」這類的詞,也沒提其他特殊的,那通常就是單純性腎囊腫。
一般認為,如果單純性腎囊腫直徑在4個釐米以下,沒有症狀,腎臟不受擠壓,沒有合併症的,就不需要治療,定期複查就行,每半年或一年可以複查一次泌尿系超聲。要注意的是,腎囊腫不會自愈,服用藥物也不會讓腎囊腫變小,關鍵就是要定期複查。定期複查不僅可以判斷囊腫長到多大,長得有多塊,還可以判斷囊腫的性質發沒發生改變,而囊腫性質改變會直接影響後續的診療計劃。
那麼需要外科治療的單純腎囊腫有哪些呢:一是有腰痛症狀或心理壓力大的;二是囊腫直徑大於4cm,或短期內體積明顯增大的;三是囊腫產生壓迫、腎積水症狀的,或囊腫有出血、感染、破裂等情況的;四是懷疑有癌變的。這其中如果囊腫太大並且有腎積水的,也要定期查查腎功能,要警惕腎功能惡化的問題。
有的囊腫並不單純是一個光滑的水泡,比如一個囊腫裡面有分隔、鈣化這些表現,那就得提高警惕。如果體檢或複查的過程中,發現囊腫的性質不是單純性囊腫,那就需要進一步就診,讓醫生決定進一步治療的方案。
(來源: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