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黃之鋒來臺討拍,我只盯一件事,誰願意與黃同框?公關之旅務求媒體效應,同框政治學很簡單,表示我們是「一夥」的。獲得臺灣什麼實質承諾只是目的之一,黃之鋒無論到臺灣或全球其他國家,找大咖同框才是重點。
一心期待可能消費香港事件為選舉套利的蔡英文,以及敲鑼打鼓的民進黨大咖們,平常滿嘴仁義道德,好似與「港獨」相濡以沫,同生共死,黃之鋒人來了,哪一個與之同框了嗎?
一個都沒有。
2019年9月3日,黃之鋒一行到民進黨中央黨部拜會,並由秘書長羅文嘉、副秘書長林飛帆陪同舉行記者會
黃拜會民進黨中央閉門會談,會後同框者最高層級只到黨秘書長與大腸花副秘書長,閉門會的黨主席卓榮泰連會後記者會都未現身。傀儡主席都不願「一夥」黃之鋒,那就更別提蔡英文、蘇貞昌了。
時代力量黨的頭面人物倒是都與黃之鋒同框了,但這個尾巴黨已是風中殘燭,整個黨的亮度還遠低於黃之鋒一人,與之同框也算刷存在感,對黃而言,公關效果非常低。
國民黨派出的是沒有黨職的個別「立委」江啟臣與黃同框,而要不是因為黃之鋒近期曾表明自己不追求「港獨」,國民黨也沒有與黃接頭的膽子。江啟臣不算什麼大咖,黨高層沒有一個公開與黃接觸。
藍營第一個為香港事件抨擊「一國兩制」的大咖郭臺銘,宣稱接受「一國兩制」的條件是「over my dead body」的韓國瑜,訪美時呼籲全黨應支持港人爭自由民主的朱立倫,公開聲援香港並堅決反對「一國兩制」的吳敦義,誰與黃之鋒同框了呢?也一個都沒有。
黃之鋒已經算在臺灣名氣最響亮的香港反對運動領袖,隔海為香港吆喝的很起勁的藍綠大咖們若真支持港人爭民主,與之同框才合情合理不是嗎?怎麼香港民主「真身」來訪,同框層級這麼低?而那些大聲跟唱「撐香港」的覺青們,怎麼也沒搞個盛大的歡迎活動去接機呢?
看待臺灣政客的言行,被騙很久的農民講得最透徹:攏系假(都是假)。
真想「撐香港」,民進黨絕對有能力將類似「臺港自由民主連線」的場面搞得風風火火,黎智英的「蘋果日報」鼓吹臺灣民眾舉辦「牽手護香港」的大型活動,也不是沒有臺灣親綠公知投書響應。不過呢,出一張嘴是沒成本的,真展開行動就完全另一回事了。
與黃一起來臺的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凱迪,在記者會上呼籲百萬臺灣人走到街頭「撐香港」,黃之鋒索性也把臺灣民主吹捧上天,呼喊九月底全球響應港人「反中」活動。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在臺灣要百萬人上街撐香港,是痴人說夢。
即便執政黨使盡吃奶的力氣號召,十萬人已是極限,除非該活動扎紮實實就是民進黨的大型競選造勢,發便當派遊覽車接送群眾,這場大型詐騙派對才搞得起來,但百萬人也不可能。
重點是,蔡英文敢嗎?
答案很明顯,連與黃之鋒同框都不願意,又怎會為香港反對運動籌劃大型集會呼應之?很遺憾,在口含價值蜜糖的表象下,一切行動付出都還是得符合臺灣選舉邏輯。大張旗鼓動員群眾撐香港,不但不見得為蔡英文選情加分,還會遭大陸指責「公然幹涉內政」,也不必多,一個具體的報復行動就可倒扣蔡英文的選情分數。為了香港被大陸報復,值嗎?選民心中絕對會泛起這類質疑,競爭對手亦會藉機反操作之。
民進黨是靠操作假議題騙選票的政黨,弄假成真的風險,此黨萬萬承受不起。連不算大咖的執政黨主席都對「港獨」幼仔們「不沾鍋」,只敢在密室裡演同情,這道嚴防「港獨」搞壞選情的防火牆,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價值是假,當下利益才是真,港人們,這就是普選政治。
對於特首林鄭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一事,人在臺灣的黃之鋒揚言「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在實現真普選前,抗爭不會停止。
從蔡英文的角度來看,對她選情最好的局勢,就是北京出兵鎮壓,退而求其次,就是港府動用形同戒嚴的「緊急法」,以上兩項都是無成本套利。而林鄭的小讓步,搭配的是強化港警維持治安的力道,以及官員走入民間傾聽民意的行政措施,此舉顯示港府努力將局勢引導至理性的軌道,蔡英文的選舉利潤也會變得愈來愈薄。
而對她選情最不利的,就是黃之鋒這樣的幼仔在街頭衝過頭,為了達標加碼暴力,全球聲援不但因此而消風,連爭普選的港人都看不下去,此時便是民進黨與港人撇清關係的時候了。
林鄭的決定應該正面看待,如何「軟的更軟,硬的更硬」是高度的政治技巧,對於林鄭這樣的專業精英官僚或其後繼者而言,只拼經濟的香港已經一去不復返,因為崇尚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弊端已成了「香港癌」。社會對高度資本剝削的不滿累積到了爆發的程度,隨之而來的社會運動是必然的,民眾從一心拼經濟,到如今分心於政治與社會公義政策的趨勢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