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頻道 最近天津大學因為選修課火了一把,學生社團開設的《戀愛學理論與實踐》引爆了輿論關注,因為評分標準中有一條:「學以致用,交到對象,可以酌情給滿分」,天津大學的「戀愛課」還沒開課就已經先聲奪人。一度登上搜索頭條,連法新社都找上門要求採訪。「戀愛課」也引發了大家對「奇葩課」的討論,同學們紛紛曬出了自己學校的「奇葩」課,真是不曬不知道,奇葩真不少。
1奇葩
變態心理電影賞析
讓你見到變態不發抖
打開天津大學的選課手冊,有一門看起來十分驚悚的課:「變態心理電影鑑賞」。這門課聽著驚悚,其實是一門課,但授課的方式比較奇葩——看電影。
教學方式仍將以電影賞析為主,在播放電影後,通過案例分析、課堂討論等方式,圍繞同學們感興趣的心理話題進行教學。課程將選取四種常見的心理障礙為主題進行症狀識別和治療講授,包括孤獨症、精神分裂症、強迫症和讀寫障礙四個單元。原課程開設歷史已有三年之久,在同學們中引起積極反響。健康教育中心的安莉老師說:「患有精神障礙的病者其實就是我們身邊存在的普通人,我們無需防之如洪水猛獸,理應正確看待它。」另一方面,本門課程的學習也為我們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看待心理疾病患者,起到一個正確的引導作用。用平等、尊重、開放的態度看待他們,用寬容的心態對待他們,也許試著去幫助他們。
「我們的身邊不乏這些幫助心理疾病患者的公益機構,在條件允許時,我們可以用這種直接的方式加入到幫助他們的行列中去。通過電影走入心靈障礙人群的內心世界,感受和理解這個群體。因為理解,所以包容。這將是本門課程開設的最為重要的原因。」安莉說。
通過《雨人》《美麗心靈》《地球上的星星》《飛行者》等影片的生動展現,使得同學們對於這些常見心理疾病有了更具體深刻的認識。
曾經參加過心理工作坊學習的朱亮同學對這門課程印象很深。通過心理學電影的觀看和之後的討論使他對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有了更多了解。「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類似的心理問題,通過課程的學習,也使得我們對自我認識方面有了進一步提高,預防了心理疾病的發生。」
2奇葩
相聲藝術鑑賞及表演技巧
「哏都」特色開心麻花
天津是著名的「哏都」,這裡是相聲的發源地。所以相聲課在這裡產生並不稀奇。天津科技大學在2014年9月開設了「相聲藝術鑑賞及表演技巧」這門公選課。
開設這門課的是天津科技大學理學院的魏吉兆老師,相聲是他的業餘愛好,是活躍於天津市區群眾藝術館和小劇場的相聲演員。魏老師開設這門課是為了讓更多學生了解相聲文化,體味相聲的精彩。「我是天津人,又是傳統相聲的鐵粉,普及相聲藝術責無旁貸。」
自稱相聲粉絲的魏老師自己也粉絲眾多,相聲選修課第一次開課就有一百多人選報。說學逗唱演,魏老師的課堂很歡樂。除了自己講,魏老師更是鼓勵同學們能夠自己上臺表演相聲。既然是「相聲藝術鑑賞及表演技巧」,那麼表演技巧也是值得一提的。魏老師的每節課都會有學生表演,表演過後他會先進行點評,然後做出相應的指導,這對學生與老師來說都是一種互相的進步。第一次上臺的學生馬鑫笑著談感想:「雖然我喜歡相聲,但是聽和說完全是兩個概念,第一次上臺壓力特別大。不過收穫也特別大,從相聲聽眾華麗轉身為相聲演員。」
魏老師還在不停地調整教學模式,從當前社會的熱點、時尚熱點裡找素材。他說,相聲也是一門需要互動的藝術,臺上臺下,你說我聽,課堂活躍了,教學質量才會提升。
3奇葩
中外名酒
醉臥課堂君莫笑
「醉臥課堂君莫笑,古來名酒誰知道。」 在天津商業大學有門能讓人真是「醉」了的選修課「中外名酒」。
「白酒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和米香型。曲為酒之骨,糧為酒之肉,水為酒之血,窖為酒之魂。」授課教師劉建福是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的專業課教師,熟悉酒的釀造工藝、組成成分及各種分類,酒文化是劉老師必講的內容。「伏特加、威士忌、白蘭地、金酒、蘭姆酒和龍舌蘭酒是世界上的六大烈酒。伏特加是俄國的國酒,也是目前世界上銷量最大的烈酒。」每節課劉建福都普及各種各樣的中外名酒知識,儘量多地讓同學們熟悉各國名酒。為了讓同學們更直觀地了解酒文化,劉建福還精心準備了相關視頻,如白酒的生產工藝流程視頻、介紹白酒的歷史和釀製的工藝等視頻。有的時候,劉老師還會拿來各種酒讓大家品鑑。說到開課的初衷,劉建福說是自己的專業所長,想開闊同學們的視野,「開設這門選修課,希望幫助同學們更多地了解中外名酒,感受酒文化,培養同學們在各個方面的興趣,擁有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
這門能讓人喝醉的選修課,在同學們中很火,「選到這門課很不容易,老師的課也很有趣,我每周必來。起初只是想了解一下中外名酒,漸漸地我學到了很多關於酒的知識,也讓我對各國名酒有了興趣。」學生吳偉芳說。
4奇葩
野外旅行生存技巧
學好這門課當起背包客
天津商業大學「野外旅行生存技巧」從2012年開設至今仍然熱度不減,今年依舊是同學們最為喜愛的選修課之一。
商學院旅遊管理教師冉群超穿著衝鋒衣,背著一個登山包來給大家上課,他會在課堂上邀請幾位同學上臺一起搭起帳篷。拉拉杆、打地釘、鋪防潮布,幾位同學手忙腳亂不亦樂乎,在冉群超的指導下,總算是搭建出一個不算平整的帳篷。此外,冉群超還介紹背包裡放東西的順序和作用,一件件拿出來詳細講解,讓大家大為驚訝:「沒想到看起來不起眼的背包裡面居然可以放得下這麼多東西!」冉群超還會在課堂上講野外生存要掌握的常識,比如哪些動植物可以食用、小事故的及時處理方式以及通過自然界的東西來獲得幫助等,並穿插一些實際案例來演示,讓大家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野外生存。「野外旅行生存技巧」課動手環節也不少,比如同學們會練習普瑞斯克結等十幾種繩結的打法。冉群超還會向同學們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例如,戶外遠足應打包回收垃圾,一方面是環保,另一方面可避免招惹蛇蟲。
這門選修課結課時不是考試,而是自己制定一次野外出行計劃,包括線路、裝備、應急預案、危機管理等。很多同學都已經為自己制定了一場不同以往的旅行計劃,有的還成為了專業背包客。
5奇葩
橋牌課
教你像紳士一樣打牌
津城大學的奇葩課有教喝酒的,也有教打牌的。天津科技大學的橋牌課也是同學們喜歡的課程之一。橋牌課開設的主要目的是培養現代大學生的文化涵養。因為橋牌是高雅的、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智力運動項目,特別適合在高等院校和知識分子中推廣。
據介紹,這門課本學年就有,有600多學生。負責該課程的王強老師說,除了牌桌禮儀、橋牌戰術,學橋牌還能培養協作意識。王強老師說:「了解麻將的都知道,麻將是一個人的勝利。但橋牌講究的是合作共贏。在玩橋牌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溝通配合的意識。現代社會離不開分工合作,只有個體有效地凝聚在集體中,集體才能達到一個更高的目標,橋牌教會我們的就是這樣一種意識和方法。」機械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大二學生王萌也確實得到了這樣的收穫:「選課的時候看到學校有這門課很意外,就抱著嘗新鮮的想法選了。課上第一次接觸到橋牌這個遊戲,給我的感受是會玩挺容易,玩得精很難。因為橋牌是分隊伍的,要贏一起贏,輸一起輸。我們在玩的過程中會注重配合溝通,在爭取贏的過程中隊友之間的距離也拉近很多,我很享受。」
6奇葩
物流課
正經課編成穿越劇
除了這些奇葩課,為了讓同學們好接受,一些正經的專業課的授課方式也變得很奇葩。財大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講師紀方與商學院實驗中心的周永軍老師,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帶著20多名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拍攝了一部時長約半小時的穿越劇,還原了《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這一片段。將結合微電影中的片段,引申出現代物流專業知識,以這種學生教師齊參與,與歷史相結合的方式,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有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
他們拍的微電影取材於《水滸傳》的經典片段「智取生辰綱」,紀方說,這個片段裡涉及物流領域的許多專業知識,學生參演過程實際就在潛移默化地學習。比如楊志,他就是我們物流中常說的承運人,梁中書就是發貨人。當微電影中角色商量著「此去東京只有旱路,無水路」,紀老師即介紹:這裡涉及的就是物流運輸的方式與類型。類似出現防劫匪的情節,老師會引申出物流風險的管理與預防的專業知識。這樣相當於一邊看大片一邊上課的模式,十分新穎又容易理解,趣味性與知識性十足。
奇葩
微電影欣賞與創作
拍部電影才能過
微電影是現在大學生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很多同學想創作微電影,但是苦於不懂技術,沒有設備,不會寫劇本,遇到很多現實的困難。為了讓更多的人跟微電影有個親密接觸。天津城建大學的學生社團「天津城建大學微電影協會」開設了一門全校的選修課「微電影欣賞與創作」。授課老師天津城建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教師逄國林說:「大學生們精力旺盛,利用課餘時間創作好看上進的微電影作品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不想看到他們每天總是無聊地在宿舍打遊戲那種狀態。」
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拍攝,使學生初步掌握微電影創作的基本理論、基本步驟、基本方法以及基本知識與技能,以使學生能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微電影。「這兩個學分好拿也不好拿,結課時,每名同學要交一部作品,題材不限,設備不限(就算用手機拍一部作品交上來也可以),時長不限,這樣同學就能用這門課學到的做出一部作品來。」逄國林說。
校方觀點
天津科技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萬麗麗:
高校提供多樣化
選修課勢在必行
選修課是為了培養學生某項專業技能(專業選修課)或者滿足學生興趣愛好(通識教育選修課)而開的課。課程內容定位清晰、健康,講述生動,學生有興趣,學有所獲,那麼這門課程就會受到學生歡迎,就會有學生選,就有存在的意義。
現今大學注重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現在的學生個性差異越來越大,興趣也各不相同,要滿足不同學生的素質提升需求,各個高校就必須提供更多樣化的選修課勢在必行。許多學校的選修課手冊越來越厚。許多小眾的課程層出不窮。豐富多彩的課程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多彩的授課方式,改變了陳舊的灌輸式教育、填鴨式教育。
只要受歡迎,有內容,不譁眾取寵,這些所謂「奇葩」課就是選修課花園中的魅力之花。
天津大學學工部副部長馬德剛:
對學生有幫助
就可以多開
戀愛,對大學生而言再也不是躲躲閃閃或扭扭捏捏的事情,但廣大青年學生處理婚戀和情感問題還較為青澀,也缺乏對愛情和婚姻的正確認識,需要一定的引導。了解一些戀愛心理學和婚姻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的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長。這就是「戀愛課」出現的理由。
把「戀愛課」理解成就是為了學習戀愛技巧,或鼓勵談戀愛等都是一種片面的解讀。所謂的「課」更多的是參考傳統課程的管理模式,但不意味著「老師」站在講臺上教,學生坐在下面學習戀愛技巧。
「戀愛課」更多的是提供交流、討論的平臺,涉及的內容包含很多綜合能力的訓練,比如待人接物、禮儀修養、言語表達等社會交往能力,以及與人相處中的禁忌,提升別人對自己好感度,處理好戀愛中的心理問題等。這些素質和能力都是大學生從容步入社會所必須具備的。
戀愛、品酒、野營,這類的課程,說它們「奇怪」,其實只是和傳統的第一課堂裡的課程相比較而言,顯得有些另類,但如果從學生的成長和綜合素質綜合能力培養來說,這些課程並不奇怪。
這類的課程在國內外也並不少見,如史丹福大學開設交流課程,而且還是在第一課堂開設。這類的課程,國內外高校有的放在第一課堂,有的放在第二課堂,但只要對學生成長有幫助,就可以開,而且還可以多開。
來源: 天津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