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把傳承、繁榮和發展中華詩詞當作事業來幹

2020-12-11 詩雅墨香

把傳承、繁榮和發展中華詩詞當作事業來幹

——在詩詞座談會上的發言

(2019年11月27日)

馬 凱

很高興參加這次詩詞座談會。以詩會友,這是人生一大樂事。與詩友每次見面交流,都受益匪淺。今天諸位的發言都很有見地,有情況、有觀點、有建議。各自角度不同,但都是圍繞著一個主題,即「如何鞏固和發展當前來之不易的中華詩詞事業的大好形勢」。我一邊聽、一邊記、一邊想,粗粗歸納一下,大家的討論至少涉及以下十個問題。這十個問題雖然不是當前傳承、繁榮和發展中華詩詞事業所要研究的全部問題和所要做的全部工作,但我以為比較重要。下面談談自己的初步思考,以期深入研究。

一、關於詩詞的功能。以格律詩為代表的中華詩詞同其它文體一樣,也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體。傳承、繁榮和發展中華詩詞事業,當然要關注它的形式,講究格律,否則就不稱其為格律詩,中華詩詞就名存實亡;但更要重視其內容,發揮其社會功能,丟掉社會功能,中華詩詞也就沒有存在的社會價值,也會消亡。伯農同志剛才在發言中說「詩詞就是要講好中國故事,抒好中國情懷」,講的就是要發揮好詩詞的社會功能。高昌同志說到電腦作詩,做到平仄和諧不難,難的是反映鮮活的生活和情感,沒有新意也就沒有當代詩詞,說的就是作詩既要重形式更要重內容。對於中華詩詞的功能,能否概括成四句話,即「詩言志,詩緣情,詩達理,詩留史」。「詩言志」是說通過詩詞表達人們價值觀念、理想訴求的志向;「詩緣情」是說通過詩詞抒發人們愛憎喜憂、悲歡怨怒的情感。對於「言志」、「緣情」講得比較多了。對於「達理」、「留史」也不能忽視。許多詩詞格物喻理,充滿了哲學的智慧,給人以深刻啟迪的優秀詩篇不勝枚舉。許多詩詞詠人、詠事、詠史,留下不同時期不同人群的時代印記,後人可以從中了解到當時的社情民意、風俗人情、世態炎涼、天文地理等等,堪稱史詩的詩篇比比皆是,有些甚至彌補了史料空白。比如,古代氣象和環境資料很少,我國氣象學專家竺可楨先生就是通過中華詩詞中所述描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氣候特點、生物種類、農作物變化等研究我國古代的生態和氣候變遷的,由此得出許多重要的結論。總之,只有充分發揮中華詩詞的社會功能,使其成為反映社會發展、表達人民情感、啟迪人們心靈、傳承歷史文化、推動文明進步的載體,才能具有不竭的生命力。

二、關於在多出精品力作上下功夫。傳承、繁榮和發展中華詩詞事業,要處理好普及與提高的關係,堅持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普及」和「提高」猶如中華詩詞事業的兩條腿,這兩條腿要協調才能走得穩走得遠。當前中華詩詞事業從總體上看,是「普及」這條腿長,「提高」這條腿短,缺少精品力作是當前中華詩詞事業最為突出的問題。這已是大家的共識,剛才伯農、慶霖等幾位詩友都再次強調了這一點。確實,經過多年來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在座的和不在座的中華詩詞學會的同仁們的辛勤付出,中華詩詞普及的形勢喜人。剛才詩銀、改正同志介紹了全國百分之百的省(區、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市、百分之六十的縣都建立了詩詞學會,會員增長很快,許多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村鎮、部隊成立了各種詩社,詩友數以百萬計,每年創作的詩詞數以十萬計,遠超過《全唐詩》的五萬首,中國詩詞大會的觀眾達十幾億人次,試問哪一個國家像中國有這樣廣大的詩詞群體?但是,喜中有憂,就是精品力作不是沒有,而是太少。我多次呼籲,「一個時代,總要有一批又一批記錄這個時代特徵和反映這個時代人民心聲的,能夠『驚風雨、泣鬼神』的佳作、精品乃至經典。」前一時期,我們詩界常說,中華詩詞已由復甦走向復興,這主要是從「普及」形勢講的,我看不完全。有精品乃至經典,出名家乃至大家,是中國詩詞事業繁榮發展的重要標誌,缺少精品經典和名家大家,還不能稱作「復興」。關於精品問題,已講了多年了,但成效似不顯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條是我們對圍繞多出精品的相關問題的研究還不深透。比如什麼是「精品」,這裡涉及衡量精品的標準是什麼等;怎樣才能創出精品,這裡又涉及內容和形式、生活與創作、做人與做詩等;怎樣擴大好詩的社會影響,這裡又涉及推介和傳播、入校入史入課本、作者評家和讀者的關係等。建議詩詞學會專題研究,並有實實在在的推動舉措。

三、關于堅持正確的創作導向。傳承、繁榮和發展中華詩詞事業,在詩詞創作上要堅持由孫軼青老會長提出中華詩詞學會長期秉持的「深入生活、反映時代、服務大眾」的導向。這三條原則不能丟,而且要發揚光大。三條原則,是更好發揮詩詞功能的重要途徑,也是更多出精品力作的重要基礎。剛才,逸明同志發言中說,作者是廚師,讀者是食客,廚師手藝如何,最有發言權的是食客,講的就是要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寫詩填詞如果脫離生活,脫離時代,脫離大眾,很容易或無病呻吟,或自娛自樂,或食不知味,或不知所云等等,不一而足,難以引起人們的思想震撼和情感共鳴,何談精品力作之有。

四、關於詩詞的用韻。要創作中華詩詞的精品力作,不但要有好的內容,而且要發揮好中華詩詞形式的優勢,即講究格律,好的內容加美的格律的統一。剛才幾位同志講到其中的用韻問題,看來詩界還有些不同主張。一直有「平水韻」和「新聲韻」之爭,現在又有「中華通韻」(15韻)和「中華新韻」(14韻)之辯。我以為,從尋找「解扣」的思路上,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說已經解決了,即「倡今知古,求正容變」。對「平水韻」要「知」,「知」才能更好地欣賞和體味古人的詩詞之美;對「新聲韻」要「倡」,「倡」才能更好地適應今人語言之變,創作和欣賞今人詩詞之美。今詩為今人,理當倡今韻。在新聲韻中,「中華通韻」與「中華新韻」,其實是大同小異,主要異在「十四英」和「十五雍」是否可通押。我以為,《中華通韻》是根據國家法定的標準語言規範擬定的,並已由國家有關部門發布施行,應當成為今人用韻的標尺,在詩詞創作時要儘可能求其正,但也應當容其變,即在寫作用韻時,形式服從內容,由於內容需要,沒有更好的替代時,對「英」、「雍」通押持寬容態度。剛才,樹喜同志講《東方紅》歌詞中,從韻腳看,「紅」、「東」是「雍」部,「升」、「星」是「英」部,朗朗上口,不失為好的歌詞。總之,要以有利於抒發感情、為人民大眾所喜愛為重。我們講格律詩要「求正容變」,即包括用韻上的求正容變,首先是努力求正,有時也可容變,當然,「容」是有限度的,「變」是有邊界的。語言是不斷發展的,用韻也會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從一個長過程看,人們的用韻習慣會逐步靠近乃至走向統一。

五、關於加強詩詞評論。詩詞評論與詩詞創作共同構成推動詩詞事業繁榮發展的兩個輪子,也是催生和推出詩詞精品力作的重要環節。通過詩詞評論,使「作者」、「評者」、「讀者」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三足鼎立」,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無論對詩詞「普及」,還是對詩詞「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好的詩評,既可以提升詩者創作能力,又可以提升讀者的欣賞水平,還可以起到發現精品力作,弘揚名家新人的作用。現在詩詞評論工作,不夠活躍,不但數量較少,質量也有待提高,自身也缺乏精品力作,這也是當前詩詞事業的一項「短板」。評詩,要評出味道,評出特點,評出深度,既要避免庸俗的一味吹捧,也要避免粗暴的一棍打死。這方面的工作如何改進和加強,也需要進一步專題研究,切實有所長進。

六、關於加強詩詞理論研究。加強詩詞理論研究,是提升詩詞創作水平和評論水平的重要基礎,因而也是傳承、繁榮和發展中華詩詞事業的重要方面。歷朝歷代的「詩話」、「詩論」、「詩品」很多,許多也很經典,比如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但中華詩詞的理論研究並沒有終結。相反,我們當代人在前人積澱的基礎上,利用現代技術,對詩詞資源佔有的信息量之豐厚,查詢之便捷,遠遠超過前人,不可同日而語。有這樣的優勢,在詩詞理論研究上,我們有條件超越古人。不但對諸如屈原、李杜、蘇辛等詩人詩作的研究,而且對中華詩詞規律、規則的研究,都應當也可能有新的發展。從現狀看,詩詞理論的研究,與詩詞事業的總體發展不甚匹配,也是一項短板,也需要加強。

七、關於重視培養青年詩人。我同欣淼同志多次就這個問題交換過意見。剛才有幾位同志也講到這個問題。青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年詩人也是中華詩詞事業的未來。青年詩人的不斷湧現,是中華詩詞事業傳承、繁榮和發展的關鍵所在。在這方面,詩詞界、教育界等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不少成績。但還不夠,包括我們詩詞學會也是老人老面孔多,年輕人新面孔少。如何發現、培養和推介青年詩人,也需要深入研究,要有長遠規劃和具體措施,讓中華詩詞的傳承和發展後繼有人。對女子詩詞創作隊伍也要重視。詩詞學會適應形勢,成立青年詩詞工作委員會後,又成立女子詩詞工作委員會,是件好事,應大力支持。

八、關於古體詩和新體詩。以格律詩為代表的古體詩和自由體新詩,都是詩,只是詩的文體不同。就某一種詩體的具體詩篇而言,有好差之分,但就不同文體而言,沒有高下之別。就像體育領域的不同項目,項目內部比要分伯仲,但不同項目之間不好決勝負。古體詩與新體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不會相互替代,不應相互排斥,相反,應相互借鑑,各展其長,比翼齊飛,共同發展。古體詩要向新體詩學習,吸取其優點,比如自由順暢,白話入詩,俗中見雅等,像聶紺弩的詩亦文亦白、信手拈來,有著諸多新體詩的營養,是現當代古體詩詞的一座別具一格的高峰;新體詩也要向古體詩學習,吸取其長處,比如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簡潔明快,像賀敬之、郭小川等的一批著名詩篇也有著眾多的古體詩的基因,成為新體詩的高峰。在中華詩歌的詩壇上,兩者的合作出現了不少新氣象。今天,中華詩詞學會舉行的座談會,李少君等新體詩的詩人參加了;作協舉行的詩歌座談會,也有古體詩的詩人參加;《詩刊》開闢了古體詩專欄,《中華詩詞》也開闢了新體詩專欄。剛才顧浩、國成同志有個更大膽的建議,兩個詩壇有可能的話要進行整合,變成一個詩壇。我想,如果一時做不到,可以先從辦刊、出書、研討、評獎、培訓、採風等方面聯合工作開始。比如,《詩刊》年度獎和年度詩的評選,是否可以辦得再大一些,主辦方是否可以加上中華詩詞學會和中華詩詞研究院,聯合舉力,更具權威性,更有影響力。

九、關於詩詞的「聯姻」。中華詩詞,與辭賦楹聯有著共同基因,與吟誦音樂與生俱來,與書法繪畫常為一體,因此繁榮發展中華詩詞要與其他文化形式「聯姻」,相互借力,相得益彰,共同繁榮。剛才欣淼等幾位同志對發展散曲、開展吟誦、譜曲配樂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散曲實際上是格律詩從五七言至宋詞之後的一種新的格律詩的形式,而中華詩詞本身具有的極其鮮明的「節奏美」和「音樂美」,也使通過吟誦配樂傳播,成為傳承、繁榮和發展中華詩詞事業的重要途徑。好的詩詞吟誦和配樂,可以更好地體味中華詩詞之美,可以使孩子們從小就受到中華詩詞的薰陶。這些年來無論是詩詞配樂,還是詩詞吟誦的工作,都有很大進展。我知道,一個時期以來,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師專注一件事,就是為中華詩詞等譜曲,受到師生、家長和大眾的歡迎。我贊成剛才林峰同志的意見,吟誦也要把握方向,堅持「知古倡今」,特別是對孩子們應以普通話為主,不能使人產生吟誦怪腔怪調的誤解,不能脫離今人的語言習慣和審美要求。

十、關於中華詩詞學會的組織指導工作。傳承、繁榮和發展中華詩詞事業,有那麼多事情要做,需要在黨的領導下,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其中,中華詩詞學會要發揮好組織指導和推動作用。中華詩詞學會有30多年的工作基礎和積累,要在總結經驗、鞏固成績、正視問題的基礎上,力求有更大的作為,作更多的貢獻。中華詩詞學會的工作,既要有縱向指導,發揮各級詩詞學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欣淼、羅輝同志和幾位詩友的發言中都講到地方同志的創造性開展工作的做法和經驗,值得總結和推廣;又要有橫向聯合,與詩歌、楹聯、書畫、音樂等其他兄弟學會、協會加強協作,相互支持,共同推動中華詩詞事業發展;還要加強自身建設,要有廣闊的胸懷、奉獻精神、精誠團結、務實進取,使中華詩詞學會辦得更好,更上層樓。

當前,中華詩詞事業發展形勢向好,局面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中華詩詞事業在新的歷史時代,一定要也一定會更加繁榮。這是因為,中華詩詞以其內在之美,具有無窮的魅力和強大的生命力;中華詩詞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滲入中國人的血液和靈魂,有著極為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中華詩詞事業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視,毛主席的詩詞是近現代中華詩詞的新的高峰,發揮著引領作用,朱德、陳毅等其他老一輩領導人的光輝詩篇,也對今人產生著重大影響,

帶頭填詞作詩,批評糾正一些地方中小學課本中減少詩詞的短視的做法,黨中央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多個文件中不但寫入「中華詩詞」而且放在突出位置上。這種中華文化自信和繁榮發展的大背景,是促進中華詩詞事業發展的極為有利的條件。中華詩詞界的同仁們,我們要抓住機遇,不辱使命,把傳承、繁榮、發展中華詩詞當作事業來幹,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作者附註:由於是在詩詞座談會上邊聽邊記邊想的即席發言,十個題目,未顧及先後順序;重在點題,有的也未及多說。會後,根據現場記錄,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調整順序,加工文字,拋磚引玉,以期討論。)

(原載《中華詩詞》雜誌2020年第3期)

相關焦點

  • 中華詩詞發展報告2019 | 詩詞創作
    在重塑結構、開放生態等層面對詩詞創作事業,都有重要價值和意義。此外,2019年被稱為「短視頻元年」,以抖音等為代表的短視頻網站呈燎原之勢,持續引爆大眾生活。目前,因傳播特點局限,詩詞創作還未完全找到與該領域相結合的最優形式。短視頻——這個經濟社會的「新引擎」,以多感官體驗的獨特優勢,應是今後詩詞創作事業蘊藏生機的「藍海空間」之一。
  • 中華詩詞發展報告2018——詩詞文化活動
    和12月,山東詩詞學會與山東老幹部詩詞學會聯合召開了第三屆山東詞學理論研討會。6月,湖北省詩詞學會在襄陽舉辦「孟浩然田園詩詞研討會」這些研討活動的成功召開為當代詩詞的發展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是中華詩詞由復甦、復興,走向繁榮的又一體現。
  • 潮州注重傳承保護 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守正創新,「潮」有魅力  潮州注重傳承保護,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潮州文化,中華瑰寶。文化潮州,世人愛之。  潮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多元文化在潮州融合發展,歷經千年,形成了獨特的潮州文化體系,更成了海內外潮人維繫血脈親情的紐帶。  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潮州,深入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等,對潮州文化高度稱讚,指出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
  • 李文朝:試論新中國七十年中華詩詞的復甦、振興與發展
    圍繞會議主題,我準備就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中華詩詞的復甦、振興與發展,談點個人的粗淺看法,以求教於方家。首先需要說明一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共中央的正式文件中,已將平常我們所說的「舊體詩」、「古體詩」、「格律詩」、「傳統詩詞」等,統一規範為「中華詩詞」這一文學概念。
  • 房山三鄉鎮喜獲「中華詩詞之鄉」稱號!石樓鎮文聯成立!
    「金名片」為實施生態立鎮、文化強鎮、文旅融合發展凝聚正能量營造了良好氛圍大會現場還為"中華詩詞之鄉">古典詩詞的吟詠和創作在房山是一種文化傳統蔚然成風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詩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遺餘力培養詩詞創作人才
  •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清晰表達了新時代中華民族的文化雄心,就「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了系統闡述,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由強調「建設文化強國」,到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一字之別,文化自信的充沛底氣、再創輝煌的從容自覺,盈注其間。
  • 弘揚詩詞文化謳歌美好時代!2020(第四屆)「大美中國圓夢福田」中華...
    本屆詩詞節由中華《詩詞月刊》社、中共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福田區公共文化體育發展中心主辦,深圳市詩詞學會、中傳華夏國際旅遊文化發展(廣東)有限公司、廣東創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深圳市特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黃士芳,深圳市文化館常務副館長曾昶,深圳市詩詞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塗禮敦,深圳市詩詞學會副會長郭紀濤等領導嘉賓和獲獎作者出席了頒獎典禮。
  • [五代會專題] 追夢新程始 歌當獻美篇 中華詩詞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審美風範,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他充分肯定中華詩詞學會以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繼往開來,承前啟後,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詩詞事業邁上了一個大臺階。希望中華詩詞學會要高起點站位,高標準謀劃未來,加強與新舊詩體和曲賦聯以及書法、音樂、美術等姊妹藝術的聯繫,加強與海外詩人及世界各地詩詞組織的聯繫與交流,使中華詩詞成為加強與海外華人華僑文化聯繫和增強中華文化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紐帶和橋梁。
  • 潘嶽:中華詩詞與中華文化共同體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師大考察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強調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習近平總書記本人更是身體力行,在各個重大場合大量引用古詩詞和現代詩歌——很多引用堪稱「神來之筆」 。今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對新時代文化文藝事業提出了明確要求。
  • 繁榮中醫藥事業 打造中醫藥強縣 我縣舉辦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研討會
    12月7日,我縣舉辦了以「繁榮中醫藥事業 打造中醫藥強縣」為主題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研討會。 近年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以中醫藥強縣為突破口,以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為契機,把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作為健康東光的重要內容,積極探索中醫藥在基層衛生健康服務中發揮作用的新思路
  • 哈尼族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錢勇新中國成立70年來,哈尼族聚居地區不僅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化事業也不斷繁榮發展。哈尼族民間文學的搜集、整理、出版與研究有兩次大的高潮,一次是1958至1959年,雲南省民族民間文學紅河調查隊通過調查,發現和出版了敘事長詩《不願出嫁的姑娘》《逃到勐先壩》、創世史詩《奧色密色》等;第二次是1982年開始,雲南省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開展的雲南省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即《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雲南卷》《中國歌謠集成·雲南卷》《中國諺語集成·雲南卷》的編篡工作
  • 葉嘉瑩:從中華詩詞中獲得慰藉和勇氣
    第三個層次則完全從讀者接受角度來讀,我們對一首詩的詮釋不一定是作者原來的意思。義大利學者墨爾加利就曾經提出來一個術語「創造性背離」,即我們對一個作品的闡釋有自己的創造,這個創造很可能不同於作者原意。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以古人寫愛情的小詞說明「成大事業大學問」三種境界,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也就是說,當你在讀詩或詞時,不僅探討作者原意,更讀出一種真正屬於你自己的、從你內心興發出來的東西。
  • 大手筆繪畫新時代中華文化繁榮新圖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推進實施文化強國戰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偉大成就。對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進行安排部署,是黨中央推動新時代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的戰略決策,對於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充分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久影響力、革命文化強大感召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強大生命力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中華好詩詞》赴臺錄像 郭子幹對詩鬧場
    20日大陸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來臺錄製「走進臺灣」特別節目,臺灣藝人郭子幹、吳怡霈及馬國賢出席挑戰。《中華好詩詞》。網易娛樂9月22日報導 20日大陸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來臺錄製「走進臺灣」特別節目,臺灣藝人郭子幹、吳怡霈及馬國賢出席挑戰。《好詩詞》開播以來,集娛樂與知識於一體的節目,累積了許多「國學鐵粉」,近日爆紅的詩詞男神張仲宇也在9月12日總決賽中角逐。
  • 把握新時代新要求 推動語言文字事業創新發展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特色語言文化事業的奠基之作,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造福社會,聯結古今,融通中外,影響深遠。60年來,推行《漢語拼音方案》與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這三大語言文字工作任務,共同為普及國民教育、提高國民素質作出了歷史性貢獻,維護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促進了國家的繁榮發展。
  • 中華福苑詩會理事會·詩詞薈萃
    傳承古韻詩詞,弘揚國學精粹。中華福苑詩詞學會成立以來,得到了全國各地以及海內外詩詞愛好者的大力支持,已成功出版由梁嬋主編的《中華福苑詩典》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以及《福苑杯·中華當代名家詩典》第一部、第二部,作為央視禮賓書,入駐央視欄目組,饋贈參會嘉賓貴賓。
  • ...銘記中華精髓」詩詞知識大賽舉行 傳承中華文化 豐富校園生活
    為傳承中華文化傳統,豐富同學們的校園生活,近日,由韶關市社會科學聯合會指導、韶關市五月詩社研究會和湞江區風採實驗學校聯合舉辦的第二屆「續讀名家詩詞,銘記中華精髓」詩詞知識大賽,在湞江區風採實驗學校舉行。
  • 2020第四屆「大美中國•圓夢福田」中華詩詞節深圳落幕
    本屆詩詞節由中華《詩詞月刊》社、中共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福田區公共文化體育發展中心主辦,深圳市詩詞學會、中傳華夏國際旅遊文化發展(廣東)有限公司、廣東創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承辦。參賽作者們圍繞「大美中國·圓夢福田」主題踴躍創作,立足福田、輻射深圳甚至全國,以格律詩、現代詩等詩歌體裁,和富於節奏、形象生動的語言,謳歌美好幸福生活圖景,描繪深圳、福田城市大美畫卷,讚頌改革開放偉大成果,將濃濃的家國情懷融入中國古典詩詞韻律,真誠抒發身處偉大時代的自豪感。
  • 中華詩詞發展報告:描繪2018年度詩詞文化工作的圖景
    成立於2011年9月的中華詩詞研究院,隸屬於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是以詩詞創作研究以及文化交流為主要工作內容的文化單位。該院自2014年啟動「中華詩詞年度發展報告」項目,目前已陸續編撰出版《中華詩詞發展報告2015》《中華詩詞發展報告2016》《中華詩詞發展報告2017》,2019年6月,《中華詩詞發展報告2018》編撰完成並出版。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座談會發言摘編
    原標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座談會發言摘編   確保傳承發展落細落小落實   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董 偉   保護、傳承、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部門的重要職責。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始終高度重視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