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廣州市海珠區的志願者在廣交會為來自國內外的客商提供志願服務。
10月25日,廣州市海珠區的志願者在廣交會為來自國內外的客商提供志願服務。
在第110屆廣交會會場周邊,一群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學生,特別引人注意。他們躬身撿起路邊的垃圾傳單,微笑著為客商指引場館道路,用流利的英語回答客商各類問題等等,他們就是第110屆廣交會英語志願者。
為了確保第110屆廣交會的順利運作,中國對外貿易中心、海珠區團委、海珠區青年志願者協會共同開展廣交會志願服務工作,在廣交會場館內以及周邊區域設置志願者服務站,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提供語言翻譯、場館導向、信息諮詢等貼心服務。據悉,本屆廣交會志願服務共設立服務崗位131個,每天均有近300名志願者上崗服務,全屆廣交會共有4000人次英語志願者提供服務。
亮點一:志願者服務十屆廣交會
據海珠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總幹事何麗靜介紹,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心的支持和指導下,海珠區團委、海珠區青年志願者協會致力於打造廣交會志願服務品牌,於2006年第100屆廣交會起組織各方愛心青年參與廣交會志願服務,至今已服務6年共10屆,服務時間達10萬多小時,參與志願服務26980人次。
廣交會志願服務越來越得到海內外客商和各級領導、民眾的認可和好評,逐步形成品牌效應,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亮點二:數千人報名爭當志願者
自本屆廣交會志願者招募公告發布以來,短短幾天的時間裡就收到了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40多個高校志願者團隊、數千名志願者個人的報名。報名參與活動的志願者來自多個不同城市,甚至有湖南、江西、深圳等省市的大學生慕名組團報名參與服務。數千名高校志願者個人報名參與,最終30個高校團隊「出線」,提供八成服務。
而今年廣交會志願服務首次接受社會人士參加廣交會志願服務,從近7000人報名中精選出400人,提供兩成服務,結果周六日的社會志願者個人服務名額全部爆滿。直到廣交會開始前,還有許多的市民打電話到海珠區青年志願者協會諮詢是否能報名參與活動。在參與熱情高漲的情況下,組織方只好在周末提供兩倍的服務崗位給社會志願者。
據活動負責人陳耀華介紹,海珠區青年志願者協會從眾多報名的志願者團隊(個人)中,選取有一定志願服務經驗、具有良好英語口語能力的志願者參加活動,全部志願者還要接受2小時專業培訓和展館現場30分鐘演練,僅地圖、場館導向、服務指南等培訓資料就達100多頁的PPT,更別說要背熟三期展館布局、兩頁密密麻麻的注意事項和重點問題了。
亮點三:用英文搭起溝通的橋梁
相對於廣交會場館內完善的配套設施和標示指引而言,場外的秩序指引、語言溝通成了客商的一大難題。「對不起,請出示你的證件」、「你的酒店車輛停放在12號車位」、「請的士司機把這位客商送到花園酒店」……志願者們用流利的英語協助場館的保安、公安、計程車司機進行溝通。語言不通時,志願者們成了國外客商的一根「救命草」。為了更多地幫助客商解決問題,不少志願者一直工作到七八點也不肯離開工作崗位。
廣交會場館部保安小劉說:「第二年跟志願者一起搭檔上班,幸虧有了志願者,不然面對老外,我還真不知道怎麼辦。」
亮點四:三「心」服務獲外商讚美
參與本屆廣交會志願服務的志願者均可以獲得廣交會志願服務「一星」紀念章。
除此以外,主辦方還特意參考亞運志願者激勵機制,設置了三個服務等級,志願者可以根據服務次數換取不同款式的等級紀念徽章。其中,服務3個班次以上可以獲得「二星」紀念章,服務5個班次以上可以獲得最高的「三星」。活動負責人表示:「『三星』其實就是指我們志願者的『三心』:愛心、貼心、細心。廣交會志願者有樂於奉獻的『愛心』,為廣大外過客商提供『貼心』的志願服務,精神飽滿地展現廣州青年的風採和廣州人民熱情好客的『細心』。」
「六成以上志願者都是女大學生,親和力十足,再加上細心而貼心的服務,客商們都很滿意」,海珠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總幹事何麗靜告訴記者,「求合照」是客商們最喜歡給予志願者的「回報」,廣州「小紅帽」形象隨外商走世界。
記者在現場碰到英國客商卡特,他與提供幫助的志願者合照後,還交換聯繫方式,希望下次來廣州還能找她做導遊。
亮點五:
兼職翻譯「hold 不住」
現場「轉行」做志願者
舉牌待僱的大學生翻譯「軍團」一向是廣交會外圍獨特風景,不過今年有點例外,4000多名英語志願者一出馬,客商、參展商都很「受落」,反之站在地鐵口、馬路邊,等待臨時翻譯工作來臨兼職翻譯候僱者則備受冷落,人數驟減2/3。不少務實的大學生隨即改當志願者,幫到人之餘也實現了「練兵」願望。
記者在廣交會現場發現,9時30分左右,一名外籍客商在琶洲地鐵站A出口外四處張望,神情茫然,兩名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小黃和同伴走過去,操起流利的英語,得知客商要找領證處,馬上指引到100米外的服務中心辦理。
在整個廣交會琶洲展館周邊,共設有4個固定站點和30多個地鐵口、報案點、服務點等流動志願服務站點,都有這些操著流利英語為外商指引場館道路、或回答外商各類諮詢的「小紅帽」的身影在忙碌。
而與之相比照的是,展館外一溜排開的舉牌待僱的大學生翻譯「軍團」,雖然標榜著「已過英語四六級」、「有廣交會翻譯經驗」卻是「生意」冷清,一名廣工大三學生小許告訴記者,「站了兩小時,只等來派發午餐優惠券的推銷員」。
陳耀華告訴記者,經過幾年來的努力,許多遇到困難的廣交會客商已經懂得主動地向「紅馬甲」志願者求助。相比兼職翻譯人員而言,志願者們更受客商的歡迎。
何麗靜告訴記者,英語志願者出馬之前,廣交會外圍的兼職翻譯「軍團」達三四百人,而目前則僅有100來人,驟減了2/3。有趣的是,不少務實的大學生隨即改當志願者,幫到人之餘也實現了自己的「練兵」願望。
來自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錢梓菁笑著說,當初和同學在地鐵口擺起小攤,想著找份兼職翻譯工作,「等了幾天都沒有成功,再看看身邊忙碌的英語志願者,心裡很羨慕!」梓菁終於忍不住,向「小紅帽」負責人陳耀華提出加入志願者隊伍。憑著出色的英語能力,梓菁當起了任務更重的場內志願者。雖然沒有現金報酬,但得到了最重要的實踐和鍛鍊,更重要的是這個「練兵」舞臺讓她感受到了用專長幫助別人後的快樂與滿足。
「我也想轉當志願者了!」在「小紅帽」周圍觀察的兼職翻譯、大學生男生小餘鼓起勇氣,提出「轉行」,並得到了活動組織者的熱情歡迎。(文/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何麗靜 圖/記者黎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