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英文名Chopard),是1860年路易於利斯-蕭邦在瑞士創立的高級手錶珠寶品牌 。蕭邦的產品風格是工藝考究和時尚動感,它的主題產品有女士飾品。
中文名:蕭邦
外文名:Chopard
總部地點:瑞士日內瓦
成立時間:1860年
經營範圍:鐘錶及珠寶
所有人:舍費爾家族
中國區售後服務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僑福芳草地大廈D座5層
(點擊下圖進入售後服務中心)
創始人路易-於利斯·蕭邦(LOUIS-ULYSSE CHOPARD)
路易-於利斯·蕭邦(1836-1915)是一名來自松利維耶的農民之子,24歲那年,他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徵服了瑞士和全球制表市場。憑藉著創意驚人的設計,這位手工制表大師締造了一枚又一枚工藝精品,初期便得以向身居高位之人進貢,例如沙皇尼古拉二世時期的俄國皇室。回首十九世紀,腕錶最受矚目的當屬精準度、可靠性等品質要素。路易-於利斯·蕭邦瞄準這些需求,以滿足乃至超越它們為目標,打造出了獨一無二的精密計時器和懷表。
蕭邦締造的19世紀腕錶佳作
憑藉卓越時計,蕭邦使得瑞士製造的腕錶贏得了可靠、優質的美名。早在制表廠創建之初,蕭邦便獲得了兩項盛名在外的授權,從而成為瑞士聯邦射擊節(Tir Fédéral)和瑞士鐵路的官方腕錶供應商。路易-於利斯·蕭邦利用出訪俄國之旅,打通了波蘭、匈牙利和波羅的海諸國的銷售市場。沙皇尼古拉二世便是他的忠實客戶之一。此外,他還與多位使用其時計來自創品牌的斯堪地那維亞零售商建立起了合作關係。蕭邦腕錶由此成功闖入國際市場。
松利維耶:瑞士制表的精華
和瑞士汝拉山地區的其他小鎮一樣,在松維利耶,當地農民會開展腕錶組裝工作來補貼冬季的微薄收入。他們會根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來操作,將不同任務分配於各個獨立且專業的小型加工單位。隨後,蕭邦的制表大師會將各個組件收集於一處,將其依次組裝成整體,並細化加工以打造出最終成品。
從瑞士汝拉山到日內瓦:保羅-路易·蕭邦(PAUL-LOUIS CHOPARD)的時代
保羅-路易·蕭邦(1859-1940)是路易-於利斯·蕭邦之子,他於1915年接管企業,並在鄰近的工業城市拉紹德封(La-Chaux-de-Fonds)創立了分廠。這裡隨後成為公司總部所在地。在短短幾年後,他於1937年將蕭邦搬遷到了國際制表和商務中心日內瓦。
保羅-安德烈·蕭邦(PAUL-ANDR CHOPARD)
保羅-安德烈·蕭邦(1898-1968)是保羅-路易之子,於1943年成為父親的接班人。彼時,公司正身處戰後的蕭條時期,員工人數僅有五人,銷售業績也不斷惡化。1960年代,保羅-安德烈的子嗣中因無人有意承接家族事業,他開始考慮轉售公司。
卡爾·舍費爾與蕭邦的收購
與此同時,身在德國普福爾茨海姆的卡爾-舍費爾三世(Karl-Scheufele III)也在尋找新的機遇:作為德國創業世家的後代,他希望能進一步壯大自己所擁有的珠寶和制表公司ESZEHA。因為需要為腕錶機芯尋找供應商,他決定收購一家瑞士制表廠。心中懷著這個目標,他在報紙上發布了一則廣告,並踏上了前往日內瓦的旅途,以會見潛在的合作者。在旅程最後一天,他聯繫到了名單上的最後一個,由此邂逅保羅-安德烈·蕭邦。兩人見面的那一刻,卡爾·舍費爾就知道自己找對了人;三十分鐘後,兩人便敲定了協議。
卡爾·舍費爾三世與妻子卡琳(KARIN)
1957年,年輕的卡爾與卡琳·魯夫(Karin Ruf)結為夫妻。她的兄長弗裡茨·魯夫(Fritz Ruf)是位幹勁十足的企業家,為兩人事業的成功提供了強大助力。通過收購制表廠,這位來自普福爾茨海姆的珠寶匠成功地闖入了由多家知名瑞士制表品牌組成的產業圈。卡爾·舍費爾三世不僅擁有敏銳的商業嗅覺,還從父親和祖父身上延承了對旅行的激情。在他的努力之下,蕭邦一掃發展疲態,由此構建出一個龐大的品牌帝國。
舍費爾家族的繼承者
蕭邦是全球僅存的家族制表與珠寶品牌之一。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卡爾和凱琳的孩子們——卡羅琳和卡爾-弗雷德裡克——就已開始活躍在家族企業之中。如今,卡羅琳和卡爾-弗雷德裡克任蕭邦的聯合總裁。兩人均保持著各自的獨立性:執掌女士系列的卡羅琳·舍費爾(Caroline Scheufele)負責珠寶的開拓,爾後建立了高端珠寶部門;她的兄弟卡爾-弗雷德裡克(Karl-Friedrich)則掌管男士系列,並在八十年代開拓了運動腕錶系列。九十年代,卡爾-弗雷德裡克在弗勒裡耶成立了蕭邦制表工坊,專門打造L.U.C機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