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4日習大大在湖北考察民情時說:「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把垃圾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是一門藝術。」2016年年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截至目前,134家中央單位、27家駐京部隊和各省直機關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2019年,我國將在46個重點城市繼續加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投入,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計達到35%以上。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需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那麼垃圾分類是什麼?它的原則與目前的問題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呢?這個熱點面試會以怎樣的形式考呢?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人們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和環境狀況惡化的局面,通過垃圾分類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垃圾處置量,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改善生存環境質量。
相關用語含義
1.有害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包括:廢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鉛蓄電池等),廢螢光燈管(日光燈管、節能燈等),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油漆、溶劑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等。
2.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廢包裝物,廢舊紡織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紙塑鋁複合包裝等。
3.幹垃圾。即其它垃圾。由個人在單位和家庭日常生活中產生,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或餐廚垃圾)等的生活廢棄物。
4.溼垃圾。即廚餘垃圾。居民家庭日常生活過程中產生的菜幫、菜葉、瓜果皮殼、剩菜剩飯、廢棄食物等易腐性垃圾。
5.餐廚垃圾。相關企業和公共機構在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食物殘渣、食品加工廢料和廢棄食用油脂。
6.易腐垃圾。主要包括:餐廚垃圾;廚餘垃圾;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產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殼、畜禽產品內臟等。
7.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未進入生活垃圾焚燒和填埋設施進行處理的可回收物、易腐垃圾的數量,佔生活垃圾總量的比例。
垃圾分類原則
1.分而用之:為了將廢棄物分流處理,利用現有生產製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質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處置暫時無法利用的無用垃圾。
2.因地制宜:各地、各區、各社(區)、各小區地理、經濟發展水平、企業回收利用廢棄物的能力、居民來源、生活習慣、經濟與心理承擔能力等各不相同。
3.自覺自治:社區和居民,包括企事業單位,逐步養成「減量、循環、自覺、自治」的行為規範,創新垃圾分類處理模式,成為垃圾減量、分類、回收和利用的主力軍。
4.減排補貼 超排懲罰:制定單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標準,低於這一排放量標準的給予補貼;超過這一排放量標準的則予以懲罰。
5.捆綁服務 注重績效:在居民還沒有自願和自覺行動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資源又不足時,推動分類排放需要物業管理公司和其他企業介入,推行捆綁服務就能要解決這個問題。
垃圾分類主要問題
1.回收萎縮:國營垃圾回收日見萎縮。就拿北京為例,1965年二環以內有2000多個,到97年,三環以內僅剩16個,再加上現在設備較少、成本較高、規模有限,不能滿足垃圾分類處理的需要。
2.拾荒大軍:拾荒大軍雖然客觀上減輕了垃圾處理的負擔,但是由於這些自發的拾荒者,均是無照經營,缺乏規範、檢驗和約束,致使垃圾在撿拾、收集、運輸、加工過程中造成嚴重的二次汙染,他們自身的傳染病發病率也較高。
3.垃圾道:如今垃圾道成為許多地方的衛生死角,髒亂不堪的垃圾道口,蚊蠅十分張狂,加上拾荒者的胡亂翻找,成為周邊居民的苦惱。
4.不懂垃圾分類:一是許多居民並不懂垃圾如何分類,二是一些地方做了垃圾分類的嘗試後,環衛工又把分好的垃圾倒在一起運走了,嚴重挫傷百姓積極性。
5.埋不勝埋,燒不勝燒:垃圾問題日益突出,我國668座城市,2/3被垃圾環帶包圍。這些垃圾埋不勝埋,燒不勝燒,造成了一系列嚴重危害。
垃圾分類解決方法
1.樹立垃圾分類的觀念:廣泛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和倡導工作,使消費者樹立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闡明垃圾對社會生活造成的嚴重危害,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呼籲消費者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2.改造或增設垃圾分類回收的設施:社區建立好現代化的垃圾分類、垃圾經營和回收綜合性配套設施,完善相應的規則。
3.改善垃圾儲運形式:做好垃圾分類儲運,建立垃圾下遊產業的專門回收隊伍,由廠家直接回收,實現多渠道回收,引入價格和服務的競爭機制,以此提高他們的服務質量和垃圾的回收率。
4.實行家庭短期收集,定期分時段分類回收:可以將垃圾分類一星期內暫時由家庭保管,環衛每天早晨收集容易腐爛的菜葉等餐廚垃圾,每天中午收集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中午收集建築垃圾,晚上收集其他垃圾。
垃圾分類的好處和意義
1.減少垃圾:所謂垃圾其實都是資源,當你放錯了位置時它才是垃圾。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舊衣物都可以回收加工後再變成相應的原料;剩飯、剩菜、瓜果皮核加工處理後可以變成有機肥,生產綠色蔬菜、糧食;舊家電、手機可以拆解提取寶貴的稀有金屬等原材料;舊家具可以維修、重組後在二手市場再銷售;甚至裝修垃圾也可以成為填海、填坑的寶貴材料;其它可燃性高的垃圾可以去焚燒發電;實在處理不了的垃圾再去填埋。在瑞典等發達國家,進行填埋的垃圾只佔該國垃圾總量的百分之一,而在我國填埋的垃圾高達百分之九十,佔用土地上萬畝。可見通過垃圾分類,將可回收的垃圾分門別類交給相關企業、單位去處理,將會有效減少真正垃圾的數量。
2.節省資源:我們的森林越來越少,因為樹木都被砍伐作為原料;我們的石油需要大量進口,因為自己產的石油不夠用;我們的山越來越禿,因為對礦產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如果使用過的商品最終是被永久廢棄,那麼為了持續的生產,就只能消耗更多的、地球上有限的資源,但是,如果把使用過的商品回收分解加工變成原料,就可以使之循環使用,有效的減少對樹木、石油、礦產等資源的依賴。據研究,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00萬噸廢鋼鐵,600萬噸廢紙沒得到利用。而我們經常隨手丟棄的廢乾電池,每年就有60多億隻,裡面總共含有7萬多噸鋅,10萬噸二氧化錳。這些資源如果都能被重新利用,將會成為巨大的社會財富。
3.避免汙染:垃圾不僅有礙觀瞻、影響城市形象,有些垃圾還具有有毒有害性,例如前面提到的塑料會使土壤板結,焚燒塑料會產生高致癌物二惡英;鎳鎘電池中的鎘、鉛蓄電池中的鉛、鹼性鋅錳電池中作為添加劑的汞等都是有毒金屬,據研究,一塊鎳鎘電池中的鎘就可以汙染三個標準遊泳池中的水;化妝品、油漆、日光燈管、節能燈管、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處理不當都是環境殺手,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通過垃圾分類,這些物質可以集中到專業機構進行無害化處理,有些有毒有害垃圾經過處理後還可以變廢為寶。
1、經濟生活
(1)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垃圾分類不僅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從而起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作用。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已經成為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問題日益突出。
(3)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垃圾分類回收能夠減少汙染、變廢為寶,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4)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提倡綠色消費。對垃圾分類回收、循環再生,節約資源、減少汙染,正是綠色消費的應有之義。
2、政治生活
(1)我國的國家性質。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我們要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就是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2)政府要積極行使生態文明建設職能,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住建部發出通知,部署和指導全國的垃圾分類工作,正是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3)民主管理的知識。在城市,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要把垃圾分類納入社區自治內容,明確主體職責,充分調動公眾和管理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逐步養成「減量、循環、自覺、自治」的行為規範,創新垃圾分類處理模式,成為垃圾減量、分類、回收和利用的主力軍。
(4)公民參與政治生活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作為垃圾分類的行為主體,公民在享有排放權力的同時,應承擔源頭減量、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繳納排放費等責任與義務,履行源頭減量與排放控制的監督義務,逐步形成自覺、自願、主動與合適排放垃圾的生產生活習慣。
3、文化生活
(1)文化的作用。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轉化成物質力量,對社會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先進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實施垃圾分類,倡導環保意識、生態意識,讓生態環保思想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文化,既充分利用有限資源,實現經濟效益,又有利於建設美麗家園。
(2)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福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正確垃圾分類,建設美麗家園,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有之義。
(3)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育生態道德和行為準則,開展全民垃圾分類行動,動員全社會都以實際行動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為生態環境保護作出貢獻。建設生態文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我們從自己、從現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棒一棒傳下去。
4、生活與哲學
(1)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體現意識的能動作用,具有目的性計劃性自覺選擇性主動創造性,也體現正確的意識的推動作用。
(2)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要自覺樹立順應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我國668座城市,2/3被垃圾環帶包圍。這些垃圾埋不勝埋,燒不勝燒,造成了一系列嚴重危害。垃圾分類是解決垃圾圍城問題的有效措施。也體現了聯繫的觀點,要充分認識生態與文明的關係,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3)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通過垃圾分類回收,實現從垃圾到資源的轉化。體現了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承認矛盾,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類型的垃圾有不同的回收處置方法,所以必須正確分類。
(5)要理順垃圾分類工作的環節及相互關係,做到分工細緻、流程簡化、條理縝密、管理有序。要堅持先易後難,原則體現了體現了尊重客觀規律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循序漸進也能體現量變質變關係,注重量的積累。
(6)住建部部署垃圾分類工作,先在46個重點城市試點,然後總結經驗全國推廣,體現了矛盾特殊性與普遍性的辯證關係,要堅持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有機統一。
(7)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任務艱巨,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內會給群眾帶來一定的不便,人民群眾對新事物的理解接受也有一個過程。但我們堅信這一工作必將深入人心,取得巨大的成功。
(8)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符合客觀規律和人類的根本利益。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面對垃圾圍城的困境,我們必須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把垃圾分類工作化為自己日常的自覺行動。
1.2018年6月2日《焦點訪談》「垃圾分類、減量變寶」,講述了浙江金華如何成功進行垃圾分類的事例。當地的做法是通過宣傳示範、黨員帶動、評比考核、獎勵優秀,以表揚的方式激勵落後,把垃圾分類的理念傳遞給群眾,使垃圾分類成為居民自覺的習慣。這說明:
①文化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②文化對人的影響是無形的,非強制的
③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④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影響著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物質消費水平大幅提高,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迅速增長,環境隱患日益突出。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可以有效改善城鄉環境,促進資源回收利用,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為切實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要求各級政府:
①簡政放權,加大政府機構改革力度
②強化服務職能,轉移垃圾分類責任
③加強生態建設,落實政府主體責任
④以人為本,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某地市政府將在該市農村建立「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街(鄉鎮)運轉、市及區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形成村灣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推行垃圾分類減量及資源化利用,適合在農村消納的垃圾分類後就地減量,果皮、枝葉、廚餘等可腐爛垃圾就近堆肥。該體系:①合理有序地發揮了戶、組、村、街等在環境整治系統中的作用
②根據實踐的需要建立了新聯繫,實現了各類垃圾向資源的轉化
③在具體分析各類垃圾不同價值基礎上採取了有針對性的處理辦法
④積極促進量的積累以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質的飛躍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4.垃圾分類,浙江省一直在先行先試,垃圾分類制度由點到面,從城市走向鄉村。浙江省關於垃圾分類的做法啟示我們:①要注意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②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
③堅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④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導下去具體分析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通過掃描二維碼領取了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袋,將飲料瓶、廢舊書籍等垃圾分類投放到智能生活垃圾分類箱,刷卡、扔垃圾、査詢積分到轉眼「吐」「出飲料,這種「網際網路+回收」的模式:①決定消費方式,提升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②倡導循環經濟理念,提升公眾環保意識
③創造消費動力,引導產業結構不斷升級
④創新商品價值實現方式,促進綠色消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隨著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市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逐步形成綠色生活方式;但是也有市民對垃圾分類不理解,認為小題大做,意義不大,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的推進任重道遠。這體現了:①理性分析是指導實踐走向成功的基礎
②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導向作用
③實踐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點
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為了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某社區幾名中學生協助居委會製作了「垃圾分類指導手冊」,分發給社區居民。同學們的做法是在積極參與:A.民主選舉 B.民主監督 C.民主管理 D.民主決策
8.分類產生價值,垃圾變成資源。資源與垃圾,不過是人類從自身的角度對事物的分類,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前人們認為毫無用處的垃圾,經過回收再利用可成為資源。這說明:①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都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
②某些事物的價值能夠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而變化
③事物價值的轉換取決於認識的發展性
④事物性質的不穩定性使物質的客觀實在具有不確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成都作為國家確定的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著力完善頂層設計,基本建立了市、區(市)縣、鄉鎮(街道)三級監督檢查機制;並通過「實名註冊、二維碼掃描、積分兌換」等技術手段,培育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成都的上述做法:①賦予公民生態建設義務
②創新了社會治理方式
③增強了公民的環保意識
④創新了社區組織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垃圾存量急劇上升,「垃圾圍城」正日益成為困擾中國各大城市的難解之題。為了破解「垃圾圍城」,某市大力推進智能垃圾分類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硬體系統主要是智能垃圾分類收集箱,軟體系統主要是垃圾分類雲管理平臺。智能垃圾分類收集箱的主要特點是無人值守、無需專袋、精確計量、自動檢測、雲端管理、分類識別。雲管理平臺的核心功能是實現對垃圾分類的數據化管理,可對住戶垃圾分類投放、保潔員垃圾分類收集提供數據支持。住戶通過正確的垃圾分類可獲取一定的積分,可通過「出廠價+積分=市場價」的形式低成本購買商品。該市垃圾處理初現成效,該系統在該市也受到民眾的普遍歡迎,相關廠商對該系統的發展做了樂觀的估計。請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相關廠商對該系統做樂觀估計的理由。
11.垃圾分類不是一件小事,它關乎百姓的身體健康,關乎環境的改善,更關乎國家和社會治理。推進垃圾分類,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激發公眾自覺參與是一個關鍵環節。公眾既是垃圾的製造者,又是垃圾的清理者。提高公眾對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分類處理重要性的認識,自覺參與垃圾分類活動。運用「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的知識,說明公民參與垃圾分類中應有的行為。
12.材料一:「垃圾圍城」是困擾城市發展的一道難題。近年來,J市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J市利用各種媒體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教育,並對積極實施垃圾分類投放的居民給予獎勵;規範垃圾分類收集和運輸環節,不分類不收運,禁止混裝混運;建立垃圾分類處置利用的產業園區,提升垃圾分類處置能力。經過不懈努力,該市成功創建為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中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從文化的特點角度,說明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的必要性。
(2)該市垃圾分類處理是如何堅持整體與部分統一的。
材料二:一直以來,我國在不斷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然而從實踐來看,垃圾分類工作總體進展緩慢。調查顯示,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滯後、垃圾分類設施缺乏、居民不了解垃圾分類知識、垃圾分類宣傳教育不到位等是成為造成此項工作推進困難的主要原因。
(3)結合材料,從辯證唯物論角度談談應如何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13.材料一 2019年4月福州市出臺《2019年全面推行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自5月1日起,在五城區(鼓樓、臺江、倉山、晉安、馬尾)範圍內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方案》強調垃圾分類,應動員社會,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與公民共同參與,協同配合的治理體系;以「簡單、管用、可操作」為原則,將生活垃圾分為廚餘(溼)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五大類,到2019年底前力圖實現五城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分類覆蓋率達9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的總目標。材料二 出於環境整治活動的需要,許多市民對垃圾分類有所了解,但涉及具體分類卻知之甚少,甚至完全混淆了垃圾分類的類別。通過調查發現,許多市民將汙染紙張、過期藥物、廢電池歸入可回收類別,有的市民竟將果皮、塑料納入其它垃圾,還有的將菸頭、金屬、剩菜剩飯、玻璃歸入有害垃圾。絕大多數市民完全混淆了垃圾分類的類別。知識的價值在於應用,市民應積極行動起來,為打造宜居福州貢獻一份力量。
運用《生活與哲學》的有關知識,在下列兩小題中任選一題作答。
(1)結合材料一,簡要說明福州在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中是如何體現系統優化方法的?
(2)結合材料二,說明市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是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
1.D 2.D 3.A 4.C 5.D 6.B 7.C 8.A 9.C
10.①生產決定消費。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為該系統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②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智能垃圾分類系統既能給住戶帶來積分節約生活成本,又能方便垃圾處理,這對該系統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③消費心理影響消費行為。人們希望破解垃圾圍城、美化環境的消費心理,引導人們選擇職能垃圾分類系統。
11.①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公民有製造垃圾的自由,也有清理和分類垃圾的責任。②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公民應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努力改善環境,自覺維護國家和社會治理。
12.(1)每個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通過教育可以培養居民垃圾分類投放的文明行為習慣。
(2)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J市通過搞好垃圾分類處理的各個環節,提升了垃圾分類處理能力。整體居於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沒有的功能,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J市垃圾分類處理以《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為指引,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促成各環節有機聯動,成功破解了「垃圾圍城」的難題。
(3)①從當前垃圾分類工作的實際出發,制定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強垃圾分類宣傳教育。② 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既要反對急於求成,又要反對安於現狀。
13,(1)①用綜合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綜合認識生活垃圾的特徵,在分類基礎上綜合處理。②注重整體性,以實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分類覆蓋率達9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為總目標。③注重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勢:動員社會,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與公民共同參與,協同配合的治理體系。④注意內部結構的有序性:以「簡單、管用、可操作」為原則,有序的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
(2)①通過調查發現市民的一些情況體現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環境整治活動的開展,讓市民對垃圾分類認識有所提升體現實踐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動力。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市民的一些錯誤認識是通過實踐得以檢驗。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提升對垃圾分類的認識應以解決環境問題為目的。
聲明: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經高中政治整理編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