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網19日發布《教育部關於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在通知附帶的《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中明確,全國統考於6月7日開始舉行
具體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
6月7日9:00至11:30語文;15:00至17:00數學。
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綜合/理科綜合;15:00至17:00外語,有外語聽力測試內容的應安排在外語筆試考試開始前進行。
各省(區、市)考試科目名稱與全國統考科目名稱相同的必須與全國統考時間安排一致。具體考試科目時間安排報教育部考試中心備案後發布。
省級統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試時間,分別由各省級招委會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關要求確定並發布。
對於廣大學子來說,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因為疫情的緣故,高三學子們只能在家學習,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即使現在離高考也只剩下108天,雖然已經進入最後複習衝刺階段,作為一名高三的考生,我們也要做好充分準備,奮力迎接高考。
面對2021年高考,考生們應該如何減輕「高考恐懼症」和壓力呢?
高考之後,人生會出現不一樣的分岔路。成績好的,一舉高中;成績中等的,可能可以在僅剩的資源裡填合適自己的學府;成績差的,直接淘汰。
因而,很多考生和一些學生家長把上大學看作是人生的唯一出路,致使一些考生把高考看作生死攸關的大事,唯恐自己考不好。高考只是通往成功的大道之一。不一定考上大學才有出息!高考只是在接受祖國的挑選,選不上是還有別的路可走的!考生需要告訴自己:「高考很重要,人生也很重要。人生不止一種可能。任何事情,盡力而為,如果失敗了,沒關係,大不了從頭來過。」
高考的時間都是提前公布的,可是每年仍有遲到的學生。為了避免類似情況出現,建議考生早早調整自己的生物鐘。
而且,越是臨近考試的時候,我們越不建議考生熬夜刷題、學習這樣的做法。因為這個時候,對於孩子們來說,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才是最最重要的。
現在距離高考只有一百多天的時間了,考生應該在這個期間內通過複習知識點或者是做題來查漏補缺,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在剩下的時間內找出我們身上存在的短板。
一旦我們發現有之前遺漏的知識點沒有弄清楚的話,我們就可以針對這一個問題進行仔細的研究。
1.飲食減壓法
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保證考生生理健康,為考生超強度的腦力勞動提供足夠的物質與營養基礎。考前可以吃一些飲食清淡食物,不可大魚大肉,讓考生吃的很飽,這樣容易犯困,影響大腦的血液循環。可以讓考生吃七分飽,多攝取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像蘋果、西瓜、草莓、黃瓜、菜花、西紅柿等。
2.睡眠減壓法
有研究證明,考生的「考前焦慮」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學習過度疲勞、睡眠不足造成的。俗話說「要把功夫用在平常」,高考前更不宜再「挑燈夜讀」,中午的午休時間也應該保證,每天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效的緩解精神壓力,能很好的克服考前焦慮。
3.適當的運動
科學的安排生活、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有機結合,勞逸結合有助於減輕壓力,及時消除疲勞,同時還會有效轉移考生的注意力。對於長時段、高強度的腦力勞動,更應該進行有益而適宜的體育運動,以此減輕緊張度。
如在周末時家長可與孩子進行爬山、打球、公園散步等活動。針對考前時間緊的情況,考生應學會抓住間隙時間進行體育鍛鍊。
4.轉移減壓法
有意識的轉移注意力是減輕心理壓力的有效途徑。針對精神長期高度緊張的狀況,家長應幫助考生學會自我調試,及時放鬆自己,如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放學後泡泡熱水澡、與家人、朋友聊天、雙休日抽出一些時間出遊,還可以利用各種方式宣洩自己壓抑的情緒等等。
考生還可以進行左右腦思維的自主轉移,為此考生應將文理科交叉起來學習,腦科學的初步研究表明文科與理科的思維活動是由人的左右大腦分工負責的,這樣文理交叉學習可以讓左右大腦輪流活動,這種轉移既可以減輕大腦的疲勞度,也可提高學習效率。
5.呼吸減壓法
打開胸腔,均勻緩慢吸氣,吸氣至接近最高點,然後保持三秒鐘,再均勻緩慢呼氣,可反覆數次。注意有其他身體疾病不適合者禁用。同時注意適可而止,避免產生頭暈感。
另一種呼吸減壓法要點:閉目養神,不管是口式呼吸還是鼻式呼吸,都要專注於呼吸動作本身,隨意自然呼吸。這種方法更為安全,沒有副作用。運用得當,甚至可以不同程度起到睡眠效果。
臨近高考,每一個人都會面臨壓力。但是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緩解壓力的辦法,把壓力變動力,就能夠在考試前變得遊刃有餘。
你的堅持,終將美好;高考之路,陪你前行;願各位學子,七月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