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法國科幻小說家提出的「祖父悖論」:一個人通過時間旅行回到過去,殺死了父親出生之前的祖父母,或者母親出生之前的外祖父母,總之他的父親或者母親失去了出生的條件,所以他就無從產生。那麼,這個回到過去的人是誰呢?
叔本華提出的自由和必然問題:人面對一件事情,通過思考、選擇,然後做出決定,好像是擁有自由。但是,這個似乎自由的過程本身是不是已經被決定的呢?
祖父悖論引出許多哲學和科學理論,自由和必然一向就是東西方哲學史上的重要命題,涉及到一些不同的流派,各有其主張和實踐。而從思維和語言邏輯的立場去分析這兩個問題則比較少。
這兩個問題的癥結:當下的思維和語言邏輯方式製造了矛盾和悖論。被指定了身份和來歷的人通過消除自己的歷史,導致了被指定的身份和喪失身份之間的矛盾;自由和必然這兩個概念在定義上的對立性,導致了對生活中同一個過程進行定義的矛盾。
用來通俗表達羅素數學悖論的「理髮師悖論」,本質上也屬於思維邏輯自身的矛盾。康德通過「時間有沒有開始」、「世界的可分與不可分」、「物質的單一和化合」等命題的產生原因追溯,指出了人類理性自身的問題。
人的理性,主要是邏輯的和思維的。作為思考的起點,邏輯和思維已具的矛盾,一定會製造出被思考的對象物所具有的矛盾。所以很多問題並不是來自事物,而是來自思考。
解決問題的方式,仍然遵循思維和邏輯的方式,比如平行宇宙。這種循環論證的模式,一定會繼續製造出面目新穎而本質陳舊的問題。更嚴重的是,祖父悖論裡一個人消除自己的歷史所使用的手段,表明人的思考不僅有智力缺陷,還有嚴重的道德缺陷。
思維的邏輯方式不止是起點,也是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