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悖論與叔本華的自由和必然:命題的邏輯起點

2020-12-25 瞭望者

當代法國科幻小說家提出的「祖父悖論」:一個人通過時間旅行回到過去,殺死了父親出生之前的祖父母,或者母親出生之前的外祖父母,總之他的父親或者母親失去了出生的條件,所以他就無從產生。那麼,這個回到過去的人是誰呢?

叔本華提出的自由和必然問題:人面對一件事情,通過思考、選擇,然後做出決定,好像是擁有自由。但是,這個似乎自由的過程本身是不是已經被決定的呢?

祖父悖論引出許多哲學和科學理論,自由和必然一向就是東西方哲學史上的重要命題,涉及到一些不同的流派,各有其主張和實踐。而從思維和語言邏輯的立場去分析這兩個問題則比較少。

這兩個問題的癥結:當下的思維和語言邏輯方式製造了矛盾和悖論。被指定了身份和來歷的人通過消除自己的歷史,導致了被指定的身份和喪失身份之間的矛盾;自由和必然這兩個概念在定義上的對立性,導致了對生活中同一個過程進行定義的矛盾。

用來通俗表達羅素數學悖論的「理髮師悖論」,本質上也屬於思維邏輯自身的矛盾。康德通過「時間有沒有開始」、「世界的可分與不可分」、「物質的單一和化合」等命題的產生原因追溯,指出了人類理性自身的問題。

人的理性,主要是邏輯的和思維的。作為思考的起點,邏輯和思維已具的矛盾,一定會製造出被思考的對象物所具有的矛盾。所以很多問題並不是來自事物,而是來自思考。

解決問題的方式,仍然遵循思維和邏輯的方式,比如平行宇宙。這種循環論證的模式,一定會繼續製造出面目新穎而本質陳舊的問題。更嚴重的是,祖父悖論裡一個人消除自己的歷史所使用的手段,表明人的思考不僅有智力缺陷,還有嚴重的道德缺陷。

思維的邏輯方式不止是起點,也是終點

相關焦點

  • 看完《信條》後,一起來聊一下「祖父悖論」
    「祖父悖論」的一個致命缺陷,就是它過於依賴線性思維的邏輯順序,來判定現實。用一個小得可憐的度量衡在度量一個它根本無力想像的空間。同時也歪曲了時間的內涵性。在宇宙中一個最大的悖論就是當量的順序!順序不但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編程,而且是一個物體能量的嚴格排列,是這種嚴謹的序態規定了這個物體不是那個物體,這個能量不是那個能量,這個順序不是那個順序。
  • 認知悖論及其邏輯問題
    認知悖論的產生既離不開具體的認知主體的背景知識和某些假定的前提條件,也離不開具體的認知主體的邏輯推論。因而不能簡單地把認知悖論歸結為一種特殊的命題。與邏輯悖論和語義悖論相比,認知悖論涉及到具體的認知主體及其心理狀態,因而其推論過程更具有複雜性。認知悖論的推論不僅涉及到自指性問題的糾纏,而且建構認知悖論的嚴格形式,還需要發現一種真正的悖論性難題的嚴格公式化描述,而這樣做將會導致重要的技術性進步。
  • 沒有人能破解的祖父悖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產生了三個悖論:穀倉悖論、孿生子悖論和祖父悖論。這三大悖論中迄今為止只有祖父悖論沒有被破解。何謂祖父悖論?祖父悖論是關於時間旅行的,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在1943年小說《不小心的旅遊者》中提出。
  • 邏輯的極限是自由
    它不是一種形式化的操作,而應該是一種理解、一種領悟,它的每一個命題都應該加以超越性的理解。但是形式邏輯學家們並不理解這一點,就是說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有如此本質上的聯繫,他們都不相信。只有當形式邏輯本身的悖論出現的時候,邏輯學家們的自信心才受到嚴重的打擊——再怎麼把形式邏輯、數理邏輯精確化,甚至把它搞得可以用電腦來計算、來高速運算,它最終還是擺脫不了邏輯悖論。
  • 時空穿越引起祖父悖論怎麼辦?
    今天就的簡單跟大家聊一下祖父悖論。祖父悖論講的是:假設一個人生了一個兒子,那個兒子又生了一個兒子,那麼兒子的兒子就應該叫他祖父。假設有一天,這個孫子20歲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生活很困苦,不想生活在這個世界,他覺得一切的苦難的原頭是他祖父了生出他爸爸,他爸爸了生出他產生的。他就想通過時間機器在祖父還小的時候就殺掉祖父,那麼就不會有後來一系列的痛苦了。
  • 叔本華——自在之物是意志
    「自在之物是意志」是叔本華哲學的核心命題,它是自我意識的直接認識。叔本華對這個直接認識給出了三個理性闡釋:內在經驗的闡釋、意欲和意志相類比的闡釋和理念作為意志的直接客體性的闡釋。叔本華認為,康德哲學的最大貢獻就是把觀念的東西與實在的東西予以分割,提出了自在之 物和現象的劃分,而他超越於康德的地方就在於,他發現了自在之物就是意志。康德認為, 自在之物作為現象概念在邏輯上的要求和人的自由的根本保障,它必然存在,但我們不能認識它。
  • 十大燒腦悖論之祖父悖論!科學家給出三種解釋,你能理解幾個?
    十大燒腦悖論之祖父悖論!科學家給出三種解釋,你能理解幾個?人類對穿越時空這一話題討論甚多,其中最著名的理論就是祖父悖論。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聽過關於祖父悖論這一觀點,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祖父悖論講述的是,現在的你有穿越時空的能力,你回到你祖父年前的時候,設定你的目的是殺死自己年輕時的祖父,當年輕的祖父被殺死時,你的父親自然而然不會出生,沒有父親,現在的你自然也不會出生,更不可能存在如今的你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祖父的場景。
  • 「祖父悖論」是什麼?60秒知識科普來了
    國外有關時間旅行的科幻大片中,常提到「祖父悖論」,你聽過嗎?這些看似複雜,蘊含許多專業知識的理論,英國公開大學公開課用60秒的時間來告訴你。該課程在60秒的時間內討論了一系列複雜而有趣的哲學、數學和神學問題,如對有限事物進行無限次的分割、時光旅行的哲學可能性、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的區別、速度與時間的關係等問題。以下來介紹幾個。
  • 通常無法用常規邏輯解釋的9個現實悖論
    對於我們而言,邏輯和常識可能是非常良好的工具,特別是當涉及到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時候,它們就能夠讓我們以達到預期結果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同樣存在的悖論是使我們經受考驗的那些難題,因為它們的處理方式似乎更像是一個迷宮,將我們帶到了問題的根源。而今天,傑瑞就將為你介紹,通常無法用常規邏輯解釋的9個現實悖論。
  • 什麼是邏輯?「我在說謊」中的「我」到底說謊了嗎?
    這種矛盾關係潛伏在任何一個有意義的命題之中,雖然形式邏輯可以不通過內容來操作計算但不能夠不通過內容來理解,這也是邏輯與數學不同的地方。當形式邏輯本身的辯證性質不時地以兩種常見地形式暴露出來的時候,就使邏輯學家感到驚慌失措了,即:語義悖論和集合論悖論。而「我在說慌」這個悖論就是古老地語義悖論。
  • 理解悖論之路,從說謊者悖論到忒修斯之船(上篇)
    那麼只要他把自己的矛刺向自己的盾,要麼刺破要麼不刺破,必然有個確定的結果,不會產生矛盾。 而說謊者悖論的描述不針對任何客觀事物,它針對的自己這句話本身就是虛擬的,要麼伴隨自身的產生而產生,要麼伴隨自己的消失而消失。更重要的是,說謊者悖論的描述只能存在意識中,或者說只能在一種理念層面中。
  • 語義悖論解析
    悖論問題是兩千多年來哲學界和邏輯學界致力於解決的大難題。但是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多大進展。筆者試圖對悖論進行具體的語言邏輯分析,並自以為自己的方法已經大大推進了悖論的研究。限於篇幅,下面只作簡要介紹。  廣義地說,悖論即荒謬的、違背常理的言論。
  • 邏輯的起點和終點是什麼,邊界又是什麼
    今天在哲學群有人問了幾個問題,邏輯的起點在哪?邏輯的邊界和終點在哪?然後有個神秘人回答說,邏輯的起點是語言的起點,邊界是語言的邊界,終點也是語言的終點。說得很有道理,於是我與他發生了如下的辯論。這是他的論點,他的論據呢,大概如下幾條,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人能夠使用語言,人用語言的功能定義了自己和自己所處的世界,然後就推出語言並非人類所創造,就像人類自己沒辦法創造自己。很神奇吧,不知各位看客能理解他的話呢?他的語言邏輯完全搭不上邊?為什麼人所以成為人是因為人能夠使用語言,為什麼人類自己沒辦法創造自己?
  • 關於「悖論」的理解與應用
    悖論的英文paradox一詞,來自希臘語「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如果承認它是真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認它是假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論,它們震撼了邏輯和數學的基礎,激發了人們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思想家和愛好者的注意力。
  • 著名的芝諾悖論
    悖論是指邏輯學上可以同時推導或證明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或理論體系。
  • 對於羅素悖論的解決丨羅素的理髮師困惑究竟為何以及如何克服
    無論有意把自身當做一個和其他元素一樣的對象單元,從而去構建一個集合,還是不把自己當做一個對象去構建集合,向羅素悖論這樣的集合都是不會被主體構建出來的。問題只是構造集合的人沒有認識到集合是自己作為一個主體主動構造出來的而產生的矛盾。在悖論中,只需要把主體從對象集合中抽離出來,悖論即可消除,或者說這一類的集合是有界限的,主體作為構造者不能作為集合中的一個元素。
  • 不靠譜解釋「祖父悖論」,我在假裝有文化,燒腦艱澀,慎入
    祖父悖論是一種時間旅行的或者看作:你的存在表示,祖父沒有因你而死,那你何以殺死祖父?這就是祖父悖論寬矛盾。這一推論成立,那麼我們再來看祖父悖論。除了表象世界中的人,除了表象世界中的祖父和我,因為只有這個世界中的人,無法或者很難被有效溝通,即使這個世界中的人,包括我祖父和我,和深層次世界中的人,深層次世界中的無數個我祖父和無數個我,處於同一空間,然而表象世界被隔絕或以某種屏蔽形式屏蔽了起來。
  • 經典悖論漫遊(及續篇)
    這是第一部份:    由概念自指引發的悖論和引進無限帶來的悖論    (一)由自指引發的悖論以下諸例都存在著一個概念自指或自相關的問題:如果從肯定命題入手,就會得到它的否定命題;如果從否定命題入手,就會得到它的肯定命題。
  • 說說數理邏輯
    從這一點上說,數理邏輯和其他數學課似乎沒有什麼區別,無非都是強調任何一個定理都需要嚴謹的證明,但是數理邏輯的奧秘在於,它試圖將人類主觀的推理思維過程客觀化,並建立起主觀推理與客觀證明之間的聯繫,這一點是很奇妙的。大概還是應該從為什麼要研究數理邏輯開始說起。
  • 劉清平:理性精神扭曲下的自由意志—康德自由意志觀的悖論解析
    首先,他在二律背反中將自由混同於自發而與必然直接對立,只是給出了文不對題的論證。其次,他憑藉感性與理性的認知性之分越界將自由意志切割為二,並且推崇理性良善意志而貶抑感性任意意志,結果在種種邏輯矛盾中扭曲了自由意志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