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交易虧損的認知,你到了第幾層境界?
交易者對虧損的認識存在的五層境界,決定了他在資本金融市場的生存狀態。我們真的應該那些連續出現的小虧損。正是這些令人討厭的小虧損,把那些比我們更聰明的交易者擋在了獲利的門外。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從一個交易者對虧損的認識境界,就完全能夠看出這個交易者的交易境界。「虧損」是一個那麼令交易者討厭的詞彙。但事實上,交易長期穩定獲利的秘密就在於對虧損的正確認識。
第一層境界:拒絕面對虧損
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他們永遠對自己的錯誤視而不見,並且總是會在犯錯後找出這樣、那樣的理由來使自己所犯的錯誤合理化。其實,他們所找出的那些理由是否有道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所謂的理由是建立在「自己沒有犯錯」的前提下,通過「選擇性過濾」來尋找出來的理由。而並不是通過對全部理由進行客觀的分析,最終得出自己是否犯錯的結論。人嘛,就是這樣:總是相信自己樂意於相信的事情。問題是,這類人反覆在自己這樣的心理暗示下,最終會深信自己就是對的。
生活中有什麼樣的人,市場上就會有什麼樣的交易者。也許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似乎每個交易者的成長道路中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同樣,他們對待市場上的原因根本無法客觀的分析。事實上,他們並不是用原因來綜合分析得出結果,而是站在固定的、並且是自己希望出現的結果的基礎上來尋找原因。簡單的說,他們不是因為看漲而做多,而是因為做多而尋找看漲理由。這樣交易者在不斷對自己心裡暗示的催眠下,慢慢地使自己的信念同市場的客觀現實越走越遠。
如果市場最終的走勢真的和他們所希望的結果一致的話,對於他們也不會有任何好處。這樣會使他們的自尊心膨脹,下次就更難面對自己的虧損。想和市場一爭高下的動機,早晚會被值得敬畏的市場所掃地出門。沒錯,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第二層境界:努力規避虧損
這類人在生活中應該算得上「完美主義者」,他們根本不允許自己犯任何錯誤。如果真的犯了什麼錯誤,他們就會陷入反覆的自責當中無法自拔。也許他們的目標就是努力使自己在未來能夠不再犯錯。
市場上的這類人已經比第一類人進步很多了。他們已經明白在市場上的生存法則是通過敬畏市場使自己的交易能夠保持彈性。他們明白市場永遠是對的,和市場「理論」是一件愚蠢的事情。金融投資有道:touziyoudao100但是他們還是沒有跳出「對錯與盈虧具有完全相關性」的怪圈。他們對自己過於苛刻,而把自己根本無法左右的事情,讓自己來負責。如果說第一類人是在和市場較勁,那麼第二類人就是在和自己較勁。
他們認為虧損是可恥的、是應該避免的,或者說自己應該為虧損負全部責任。這類交易者可能會陷入自責的痛苦中而無法自拔,並且最終成為"學習效應"的受害者。
第三層境界:承認虧損的合理性
如果說生活中的完美主義者是那些把避免犯錯看得比獲得輝煌更重要的一些人,那麼通常做起事來就會畏首畏尾。什麼都不做,就會什麼都不會做錯,但同樣什麼也都不會做對。
在市場上,如果你能承認虧損的合理性,並且能夠接受虧損交易是可能會發生的。那麼你的交易行為才不會畏首畏尾,而能夠做到得心應手。否則前怕狼、後怕虎的拖拉作風,只會讓我們最終等到真正的狼、真正的虎。但無論如何,這時的交易者還是希望最大程度的規避虧損。只不過他們把獲得利潤看得比避免虧損更重要。
第四層境界:認識到盈虧同源
這時的交易者已經意識到盈虧是我們所左右不了的事情,我們只能從宏觀上來尋找所謂的概率優勢,而在為微觀上的得失只能交給「天意」來決定。這時的交易者已經發現,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我們都是在不斷的做同一件事情。
當我們規避了虧損,同時也就規避了利潤。如果說我們的交易方法是具有正期望收益的話,那麼避免虧損就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假設我們採用的是趨勢跟蹤系統,那么正確率就會必然的低於50%。這時規避一次虧損似乎並不困難,但問題是這種規避虧損從賠率上來講根本就不划算。也許這時的交易者,已經開始思考交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人類的智慧在市場面前到底意味著什麼?
第五層境界:得失隨緣、心無增減
當交易者已經明白,除了尋找宏觀的概率優勢以外,我們對市場根本無能為力時。他們明白獲利的交易來自於我們通常會不斷出現的虧損。
讓我們規避虧損等於就是在規避利潤!如果說這時的交易者已經能夠「愛上你的虧損」,那麼可能顯得有些誇張。但最低限度,應該可以做到「得失隨緣、心無增減」。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嗎?這已經到了我所知道的交易最高境界:放下交易,而跳出市場之外。
這是一個心靈成熟的標誌,需要很長時間來慢慢的磨練。對於交易的結果而言,交易者已經從「依賴」轉變為「順其自然」。對於交易信仰而言,交易者已經從與市場的「對抗與爭鬥」轉變為「包容與融合」。這就是道教文化中所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個股或指數K線長上影K線的幾種含義:
①市場自然拋壓
②主力撥高出貨逃莊
③短線機構滾動操作
④場內機構高拋低吸賺差價
⑤莊家打壓拿貨吸籌
⑥拉升前洗盤
⑦上升中途洗盤
⑧其它不明情況
這是實踐中總結的個股日K線出現長上影線時所代表的含義詳細分類。實踐中通過分類認識個股出現長上影K線有哪些意義,分析時只需對該股多個可見要素進行分析研判,然後確定屬於哪一兩種含義的概率最高就行。
金羅盤——等長上下影K線經典量態應用
技術特徵:標準金羅盤K線量能,其對應的K線為陽線實體有較長且等長的上下影線,像金羅盤。同時金羅盤量能是前期均量線的5倍,說明多空多方經過激烈較量,勢均力敵,實體為陽線,表明多方稍佔上風。上影線愈長表明拋壓愈重,下影線愈長表明買方旺盛,買賣雙方戰鬥激烈。這種形態多發生在大盤連續上漲突然巨幅調整行情。注意與發生在高位短上影長下影線的「上吊線」以及發生低位的「勢力線」的區別,金羅盤K線多發生在拉升途中突遇劇烈調整,如7.29行情呈現262多點的寬幅調整,較少碰到。
出擊買點:再度放量時。
修正條件:
1、金羅盤量能K線為具有標誌性上下影線,上下影線等長;
2、金羅盤K線為前期標誌性K線1/2處為佳;
3、金羅盤K線發生在標誌性K線的3、5、7、11交易日:
4、金羅盤K線前面K線形態多有明顯的上下影線較佳;
5、金羅盤K線量能為前期平臺量能均線的5倍。
案例解析:
技術特徵:
1、標準金羅盤K線經典量態;
2、K線上下影線較長且等長;
3、金羅盤K線對應量能是前期平臺均量的5倍;
4、金羅盤K線前有四根較長影線K線輔襯;
5、金羅盤K線收在標誌性K線(A處)的1/2以上。整體看這種金羅盤K線只有股價非常劇烈波動時才出現,下跌抵抗形K線形態,蓄積做多動能。
技術特徵:
1、變異型金羅盤K線經典量態;
2、K線上下影線較長且等長;
3、金羅盤K線對應量能是前期平臺均量的3倍;
4、金羅盤K線收在標誌性K線(A處)的1/2以上。整體看這種金羅盤K線只有股價非常劇烈波動時才出現,下跌抵抗型K線,強勢格局。
交易的成功與否,究竟取決於什麼?
很多人是從方法上著手,所以就有了研究基本面的基本面分析方法、研究技術面的技術分析方法,或者把兩者結合起來分析的混合方法。
這些林林總總的方法,究竟有沒有用,不能一概而論。一個工具,在不同的人手裡,作用是不一樣的。
我所推介的「規則交易法」,也是屬於方法的範疇之內的東西。和上述的方法相比較,前者依賴於各種各樣的分析,多了主觀的東西,而我的方法依賴於結構變化出現的可能的反轉信號,少了些主觀的東西。
僅僅從交易的方法上說,我個人以為我所推介的方法更加尊重客觀、更加簡單幹淨、更加易於複製。規則交易法,從不追求避免失誤,失誤是成功的必須條料,沒有失誤就沒有真正的成功。
那麼,是不是有了有效的方法、或者超級有效的方法,交易就一定會成功呢?非也!
交易的最終成功與否,在沒有合理恰當的方法的時候,方法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一旦有了合理恰當的交易方法,方法的重要性就下降了,這一點很重要!!!
很多人,犯了一個不被大多數人認知、但是是致命的錯誤:把方法的研究始終放在第一位,不斷地在方法(技術)上精益求精而忽視了健康合理的心態的建設。
實踐的進步過程應該是這樣的次序:方法的建立 -- 心態的建設 -- 穩定的盈利 -- 方法的優化 -- 盈利穩定+提高。
有了可以令人達到穩定盈利的交易方法後(無論盈利率的高低,關鍵是穩定的),一個優秀的交易者從那一刻開始,應該把自己的心態的建設永遠放在第一位。心態的建設,是一件活到老、建設到老、永無止境的基本功。失去了這樣的基本功,有效的方法無法顯示出其有效的功能,穩定的盈利也僅是水中月。
方法的改善不是不可以,而是應該跟從於一個交易者的心態。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交易的成功與否,更加取決於一個交易者的心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