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在各類疾病中「一馬當先」,成為人類首位死因。相對於西方國家心血管疾病對人們造成的健康威脅,在中國,發生率、致死率、致殘率更高的是腦血管疾病。毫不誇張地說,我們身邊多少有幾位腦梗過的親友或熟人。尤其在城市,腦梗病人出現「低齡化」趨勢,青壯年人群也成了腦梗的受害者。雖然大多數腦梗與腦血管病變關係密切,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腦梗病人並沒有明顯的腦血管病變,臨床上稱之為「不明原因的卒中」。有的僅表現為偏頭痛,也可能出現「蹲下起來就頭暈」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不明原因暈厥等,最令人焦慮的是,這種不明原因的腦梗會反覆出現,一旦治療不及時,輕者留下偏癱等後遺症,重者則危及生命。
隨著對疾病的進一步理解和認識,醫生發現這類反覆出現的不明原因的腦梗可能與心臟裡一個「隱秘的角落」有關——卵圓孔未閉(PFO)。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房間隔缺損,卵圓孔在人們出生前的胎兒時期是重要的血流通道,而一般在出生後第1年自動閉合。若大於3歲的幼兒卵圓孔仍不閉合,則稱卵圓孔未閉。卵圓孔未閉是目前成人中最為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異常,在正常人群中約4人中即可檢出1人患有此病。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未閉的卵圓孔一般不引起心臟的血流動力學異常,因而認為「無關緊要」。但經過深入的研究,卵圓孔本身及其周圍的結構異常,往往導致血栓的形成和栓子脫落。正是這些脫落的血栓直接導致腦血管的堵塞。因此,最前沿的觀點並不把卵圓孔未閉視作一種獨立的疾病,它實際是與神經系統疾病密切相關的。
要想找到未閉的卵圓孔,主要依靠心臟超聲的檢查。由於卵圓孔在形態上的「隱秘性」,超聲醫生需要通過一些特殊的手段才能做出診斷。十院心臟超聲科醫生在為患者檢查時,注射微泡對比劑,再加上病人特殊的動作配合,可使卵圓孔未閉的檢出率大幅提高。
以往,如果發現心臟裡面有這個孔,封閉治療依靠外科做開胸手術;如今,隨著導管材料和技術的發展,絕大部分病例可以通過介入封堵治療達到根治的目的。十院心臟外科醫生能在超聲引導下進行卵圓孔的封堵,完全不需要打開胸或使用體外循環,甚至也不需要在X線的透視下進行手術,真正做到了無切口、無體外循環、無輻射傷害的「三無手術」。
得益於醫學領域的不斷探究,越來越多病症的「隱秘角落」被發現,這也將使越來越多的患者最終得到針對病因的有效救治。
周健(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