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衛生健康委、市文明辦聯合發布了《重慶市民健康公約》,《公約》倡導市民要「定期體檢打疫苗」,不少家長也很糾結:到底打不打二類疫苗?7月20日,西南大學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吳宗輝表示,公眾可以根據經濟狀況、個體的身體素質,選擇接種二類疫苗。
據了解,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疫苗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免疫規劃疫苗,是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規定受種的疫苗,目前免疫規劃疫苗以兒童常規免疫疫苗為主,包括B肝疫苗、卡介苗、脊灰減毒活疫苗、脊灰滅活疫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風疫苗、A肝疫苗、A群流腦疫苗、A+C群流腦疫苗和乙腦疫苗等,此外還包括對重點人群接種的出血熱疫苗和應急接種的炭疽疫苗、鉤體疫苗。
第二類是非免疫規劃疫苗,是由公民自願接種的其他疫苗。「非免疫規劃疫苗是對免疫規劃疫苗的重要補充,其並非不需要接種,實際上有些非免疫規劃疫苗針對的傳染病對人們威脅很大,如流感、水痘、肺炎等,患病後不僅對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也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吳宗輝說。
以肺炎球菌為例,它一般經由呼吸道飛沫傳播或由定植菌導致自體感染,嬰幼兒是其主要宿主,攜帶率為27%-85%。當嬰幼兒抵抗力下降時,隱藏在鼻咽部的肺炎球菌便會侵入人體多個不同部位,導致一系列侵襲性或非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肺炎球菌可以穿越黏膜屏障,引起非侵襲性疾病,如中耳炎、鼻竇炎和症狀較輕的肺炎等;另外,它也可以直接侵入血液,可引起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如菌血症性肺炎、腦膜炎、菌血症、敗血症等。
所以肺炎球菌是全球兒童重症肺炎的首要病原。在全球疫苗可預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性疾病位居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的首位。鑑於肺炎球菌性疾病導致的嚴重疾病負擔,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需極高度優先」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自首個肺炎球菌性結合疫苗2000年上市以來,該疫苗已在全球165個國家和地區被廣泛使用,累計接種總量超過14億劑次。
專家提醒,市民可以根據經濟狀況、個體的身體素質,選擇接種非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疫苗後,有時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主要為接種部位的疼痛、紅腫、硬結等局部反應,以及發熱、倦怠、乏力等全身反應。一般無需就醫,只要加強護理,對症治療,可自行消失。但是,如果出現較嚴重的反應如高熱、過敏等,一定要及時就醫,並向醫生說明接種情況。
重慶日報全媒體 記者 李珩
【來源:重慶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