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7萬,兒子學費5萬: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悲劇開始

2020-09-14 聽說

不知道是不是應著開學熱,這兩天我在X乎上看到一個活躍度很高的話題:


在三線小城市,年收入7萬,平均月收入6千,孩子快上幼兒園了,老婆一直說要選一個好的,想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這樣就能結識很多有錢有勢的人,也就能進入所謂的「圈子」。(一年5萬學費,在三線小城,應該可以上很不錯的私立幼兒園了。)


這事兒有沒有必要,顯而易見。


當然沒必要啊。


年薪只有7萬,就敢拿出5萬來交學費,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你以為花5萬入個園,就萬事大吉了嗎?


當然,吐槽歸吐槽。還是有些很「拼」的家長,寧願自己節衣縮食、能省一點是一點,也要讓孩子上個「貴」的學校,自己200塊的衣服捨不得買,但給孩子花錢,眼都不眨一下。



想給孩子最好的,這當然沒錯,但我擔憂的是:你以為花5萬入個園,就萬事大吉了嗎?


我們小時候,都聽過一個關於「象牙筷」的故事吧。


殷紂王即位不久,就命人給自己打造了一雙象牙筷,他的臣子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糧,只能和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能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錦繡,乘華車,住高樓。」


因為得到了一雙精貴的象牙筷,就要整身行頭全換成「名牌」,吃的用的全換成「山珍海味」,才能配得上這雙筷子。


而5萬塊錢的學費,就像這雙筷子。這不是遊樂園VIP,一次性付款之後,所有項目隨便玩。恰恰相反,這5萬塊錢,其實只是你日後巨額開銷的「開胃菜」啊!


學校組織海外研學夏令營活動,去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動輒四五萬,別的孩子都報名,你的孩子去不去?


別人家孩子忙著學馬術、網球、橄欖球,芭蕾、高爾夫、冰球這類巨費錢的富人運動,你家孩子要不要跟著學?


別人家的媽媽自費購買新風、空氣淨化器、高檔淨水器、採購各種孩子們需要的學習生活用品,作為班中的一員,不好意思白佔便宜不出力,但你又有多少閒錢可以「支援」班級呢?



看看《三十而已》裡的顧佳,費盡周折讓孩子上貴族幼兒園,對他們這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家庭來說已經不堪重負,後來為了結識富太太送孩子上馬術課,甚至到了要變賣首飾的地步。



這些看似跳一跳就能夠著的東西,有時候真的很讓我們眼熱,但別忘了,學費只是你看得到的冰山一角。入學之後龐大的隱匿消費,不知剛勒緊褲腰帶交完學費的父母們又能持續「供養」多久呢?


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是悲劇的開始


其實我也理解,有的家長想狠狠心,咬牙掏跟自己收入完全不匹配的學費,為的是能跟著孩子從小擠進「上流社會」,多被身邊「高段位」的人影響,多結交這樣的朋友。


但現實往往跟我們想像的差距甚遠。



進入貴族學校對孩子可能意味著什麼?我有個朋友之前從老家搬家來北京,因為丈夫在順義工作,她就咬牙給孩子報了家附近的國際幼兒園,想著順便認識一些「高端」爸媽也許對一家人未來的人脈有幫助。


剛入園沒多久就收到了同學的生日邀請。朋友讓孩子精心製作了一張卡片去赴約,沒想到其他同學,有送四位數樂高套裝的,有送最新款大型變形金剛的,而且,朋友說了一句,人家孩子的生日派對上竟然是有廚師、小丑和甜點臺的。


周圍都是有錢人家的心肝寶貝,吃穿用度自是不必說,而我們普通人家的孩子會不會因為穿著被其他孩子孤立?孩子會不會因此而變得自卑甚至自閉?



父母以為那是快速結識「上流社會」的渠道,實際上不過是異想天開,當你們的社會地位不對等時,又有多少人會真的跟你交心?就算現在你成功打入「富人圈層」,那孩子畢業之後又能有什麼聯繫?不說別的,想想你的朋友圈至今躺著多少點讚之交。


就算是想要奮力一搏,也要考慮後果,別讓孩子為你的一廂情願買單。


雞娃不是全部,我們還得過日子啊


之所以一而再地想要突破教育投資的底線,對此我也深表理解。


人人都有育兒焦慮,個個都想「精緻化養育」。所以「傾盡所有」也要給孩子最好的、在教育投資上也毫不考慮有「預算」這回事……有時候這些好像成了為人父母后的一種「本能」和「愛孩子」的方式;


對孩子抱以「在他這輩實現階層晉升」的高期許,不惜「破釜沉舟」,花大代價也要上好學校,有時也成了「望子成龍」的父母們的執念。


給孩子更好的,這無可厚非,只是一旦超出了「力所能及」的範圍,我們可能根本無法抵禦其他讓你始料未及的家庭風險。


就拿《三十而已》裡的顧佳來說,丈夫許幻山的煙花公司只能算作是小微企業,而且屬於「高危行業」,稍有不慎就可能因為爆炸導致破產。


在這種情況下,她仍然選擇不計風險、不留後路地把錢砸在一套房子上,不惜巨額貸款買江景學區房,這無異於讓全家人都坐在「火藥桶」上,一旦公司出現意外,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抵禦風險。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後來許幻山的煙花廠爆炸後,為了償還債務,孩子只得從貴族學校退學,江景房也被抵押了出去。


我們也是一樣。


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為了孩子讀書買套學區房無可厚非,但如果為了買一套學區房,賣掉原來的房子、加上兩口子的積蓄、甚至老一輩們的積蓄,掏空全家六個人的腰包,一點餘地都不給自己留:


萬一老人突然生個大病怎麼辦?


萬一孩子有個什麼差池該怎麼辦?


萬一自己失業了又怎麼辦?


當家庭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大大減弱,這對於孩子來說,又真的是件好事嗎?


生活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不可預估的風險,而在教育投資上狂熱到無底線,會讓全家人在突然遭遇生活的某記「重錘」時,毫無還手之力。



雞娃不是全部,我們還得過日子啊。


比投資教育超支更可怕的,是你的焦慮


當然,出現家庭「變故」,或許只是小概率事件,只是一種可能性而已,但因為「教育超支」而帶來的焦慮和每時每刻的危機感,卻是必然的。


因為當我們為高額支出所累時,會特別迫切地希望得到一些「回報」——要在孩子身上看到「效果」,這時候你還能心平氣和、心態良好地養娃嗎?恐怕會時時刻刻琢磨:


「這錢花得值嗎?」


「孩子分數提高了嗎?」


「輔導班講的東西孩子都聽懂了嗎,有用嗎?」



畢竟是花了大價錢,都希望投資在孩子身上的錢能「不白花」,我們處在過度的經濟壓力和育兒焦慮中時,心態難免失衡:


你覺得為孩子付出和犧牲太多了,他應該要爭氣、他必須要很努力才對得住你的付出。


可當你把這種焦慮和壓力傳導給孩子的時候,孩子也很無辜:我又沒讓你為我花這麼多錢、費這麼大勁,但我還得按照你的意志、你的意願,活在高壓下,我的苦跟誰說啊?



之前就曾看到一個報導稱,上海的一位媽媽,為了讓2歲半的兒子日後能進知名幼兒園,給孩子報了5個學前培訓班:英語、數學、鋼琴、畫畫和小主持人。


結果孩子不堪壓力,晚上睡覺經常滿頭大汗、半夜驚醒,而頭旋的位置,居然禿了一塊。


就醫後才得知,孩子是因為精神性高度緊張,從而引發了斑禿性脫髮。把孩子逼到這個份上,就為了上個優質幼兒園,真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孤注一擲的架勢,拼了老命的決心,放到自己拼事業上或許行,但用來對付娃,肯定不可取。


你拿錢給孩子砸出一個優質起跑線,但孩子被你的焦慮籠罩、活在「萬眾矚目」的期待裡,承擔了上一代甚至兩代人的壓力,在起跑線上背負了太多金錢成本,你還能指望他輕裝上陣、贏在起點嗎?


最珍貴的教育,永遠不是靠「錢」砸出來的


能給孩子儘可能優渥的教育環境,當然更好,但最珍貴的教育,永遠不止與錢有關,教育成果,也從來不由砸錢多少來決定。


很簡單的道理,設想一下,如果起跑線真的越貴越好、高額輔導班要上得越多越好,那是不是清北復交(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的錄取標準,也不必通過考試成績來衡量,直接查一查考生家裡有多少資產,按照父母身價高低錄取就得了?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寒門貴子能突破自身家庭局限、鯉魚躍龍門?

今年的北大考古學專業新生鍾芳蓉,是從大山裡走出來的留守孩子,她才8個月大時,父母就離開家出門打工,只留下她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但她照樣憑自己的努力,踏進了北大的校門。



而從她看似「沒什麼文化」、「不懂教育」的父母那裡,我們似乎也能在當下焦慮的環境裡,找到一些關於教育的啟示:


鍾芳蓉坦言,父母對自己的要求是「盡力就好」


在面對飽受爭議的專業選擇時,鍾芳蓉的媽媽說:她有權利選擇她自己喜歡的,因為她是個有夢想的人。



在我看來,這已經是鍾芳蓉父母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的最好的教育了:


不能時常陪伴,但至少能保證孩子衣食無憂、有相對好的學習環境;不給孩子學習上設置太大壓力,告訴她盡力就好;


不把階層躍升、「過好日子」的期望施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認為孩子有她自己的夢想,她有權利去選擇她喜歡的東西,儘管這東西,可能以後並不能「掙大錢」。


所以你要說什麼是好的教育?一定和錢,沒有必然聯繫。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你能的,就是最好的、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科學養育的方式、對孩子發自內心的尊重,這些都是龐大育兒工程裡的重要因素,而這些,都不是靠花錢能解決的。


而孩子自己,也並不會在意自己上的是1萬一年的幼兒園,還是5萬一年的幼兒園,他們更看重和我們在一起的,可以舒展放鬆的親子時光。


當你把教育的範圍,拉回到理智的、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時,我們都將不再焦慮,對於教育投資的回報,也更坦然淡定:我們盡我們的力、孩子盡他的力,就足夠了。


所以別再拿「為了孩子,什麼都值得」這樣的價值觀綁架自己、綁架孩子,為人父母,我們也有能力上限,得學會「有所保留」「力所能及」,「有多少錢,辦多少事」。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凡事量力而為,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了,教育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年薪7萬兒子學費5萬: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是悲劇的開始
    5萬學費的幼兒園,這樣自己和兒子都能結識很多有錢有勢的人,也就能進入所謂的「圈子」。(一年5萬學費,在大城市不算什麼,但在三線小城市,應該是可以上很不錯的私立幼兒園了。)這事兒有沒有必要,顯而易見。年薪只有7萬,就敢拿出5萬來交學費,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 年薪7萬,要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兒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是悲劇的開始
    不知道是不是應著開學熱,這兩天我在X乎上看到一個活躍度很高的話題:在三線小城市,年收入7萬,平均月收入6千,孩子快上幼兒園了,老婆一直說要選一個好的,想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這樣就能結識很多有錢有勢的人,也就能進入所謂的「圈子」。
  • 年薪7萬送兒子讀5萬的幼兒園: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
    5萬學費的幼兒園,這樣就能結識很多有錢有勢的人,也就能進入所謂的「圈子」。(一年5萬學費,在三線小城,應該可以上很不錯的私立幼兒園了。)這事兒有沒有必要,顯而易見。當然沒必要啊。年薪只有7萬,就敢拿出5萬來交學費,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 年薪7萬 孩子學費5萬 牛校的家長圈比你想像的誇張
    這位網友在三線的一個小城市,年收入7萬,但是他的老婆卻想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這樣自己和兒子都能結識很多有錢有勢的人,也就能進入所謂的「圈子」。優小加認為:年薪只有7萬,拿出5萬來交學費,你們自己的日子不過了嗎?當然,家長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寧願自己節衣縮食,也要讓孩子上個「貴」的學校。但是,優小加認為,拼命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是悲劇的開始。
  • 年薪7萬,送兒子讀5萬幼兒園:拼命入圈子,是悲劇的開始
    5萬學費的幼兒園,這樣就能結識很多有錢有勢的人,也就能進入所謂的「圈子」。年薪只有7萬,就敢拿出5萬來交學費,這日子還過不過了?而5萬塊錢的學費,就像這雙筷子。這不是遊樂園VIP,一次性付款之後,所有項目隨便玩。恰恰相反,這5萬塊錢,其實只是你日後巨額開銷的「開胃菜」啊!
  • 年薪7萬讓娃讀學費5萬的幼兒園,到底值不值?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在某社交平臺上,一位爸爸發布了這樣一則來自靈魂的拷問:我一年只有7萬的收入,老婆卻想要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她說圈子很重要,圈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目前已經有10678人參與了這個問題的回覆,多數網友的回覆都是:圈子不同,不要強融。
  • 年薪有7萬,卻想讓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兒園,就為圈子?
    近日,一位題主的提問上了某平臺的熱搜榜,問題是這樣的:我一年只有7萬的收入,老婆卻想要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她說圈子很重要,圈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題主也補充說明了他家的具體情況:平均一個月工資6000左右,房貸一年3萬,孩子的保險一年7000,一年到頭基本上剩不了什麼錢。
  • 年薪7萬,要送兒子讀學費5萬的幼兒園:這或許是悲劇的開始
    5萬學費的幼兒園,這樣就能結識很多有錢有勢的人,也就能進入所謂的「圈子」。(一年5萬學費,在三線小城,應該可以上很不錯的私立幼兒園了。)這事兒有沒有必要,顯而易見。當然沒必要啊。年薪只有7萬,就敢拿出5萬來交學費,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 說說年薪7萬,送兒子上學費5萬的幼兒園是什麼心態?
    最近知乎上就有一個熱門話題,問: 自己年收入7萬,老婆卻想要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說圈子很重要。 圈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真不要覺得年薪20萬夠娃學費,就想試著看看國際學校的行情(常在論壇微博上看到這樣的困惑)。曾有個老母親費盡心機加入了個著名國際學校家長群了,想找個前輩打聽下入學面試技巧,結果發現對方是身價幾十億的網際網路的新貴。 這樣的人生差距能叫差距嗎?那明明是鴻溝吧。
  • 年收入7萬上年學費5萬幼兒園,為了融入所謂的圈子?
    最近在某網站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一位寶爸說自己年收入7萬左右,兒子馬上要上幼兒園,寶媽一直堅持要選擇好的,理由是讀好幼兒園基本都是有錢有勢的人,以後兒子的圈子和自己的圈子都會有很有用的人脈。雖然寶爸覺得融不進去的圈子就不用強行進,但換來的是各種爭吵。寶爸在標題中也問道,圈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想必,這個問題是很多父母都會考慮的。這裡提到了兩個圈子,一個是父母的圈子,一個是孩子的圈子。
  • 我年收入7萬,老婆想讓孩子讀一年5萬的幼兒園,她說圈子很重要
    文/喬治麻麻我一年只有7萬的收入,老婆卻想要讓兒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她說圈子很重要,圈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這是今天在悟空問答上看到的一個問題,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我同事小李的經歷。舉出同事小李的例子是想說,很多時候圈子不同,就算想強融進去也是很難的,很辛苦的,再說回年收入7萬,老婆想讓孩子讀一年5萬的幼兒園,稱圈子很重要這個問題吧。圈子重要有些道理,但我一直認為圈子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因為自己夠不著的圈子,進去之後也沒用。
  • 我年收入7萬,老婆非要兒子上5萬學費的幼兒園:圈子?格局?
    01 5萬學費的幼兒園網上一名男子訴說了他的苦惱:「我在一個三線小城市4S店做銷售,月均收入6000。兒子馬上3歲,要選擇幼兒園了,老婆就一直說要選擇一個好的,看中了一家幼兒園,全年學費5萬元。」「老婆覺得:能讀好幼兒園基本都是有錢有勢的人,以後兒子的圈子和我們的圈子都會有很多有用的人脈。而我一直覺得有多少錢多少能力辦多大事兒,融不進去的圈子為什麼一直要強行走進去?兒子讀了1萬多一年的幼兒園,就一定沒有出息嗎?」「老婆現在每天都跟我吵架,說我沒有出息,沒有作為,更沒有眼光和格局。
  • 「年薪7萬,老婆讓兒子上一年5萬的幼兒園」真的贏在起跑線上嗎
    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上幼兒園不是為了優秀的早教,而是為了「圈子」;孩子上小學、中學不是為了過硬的師資,而是為了「圈子」;孩子上大學不是為了接受專業的教育,而是為了「圈子」……老公年薪7萬,老婆認為圈子很重要,讓孩子上一年5萬的幼兒園
  • 「我年薪7萬,老婆卻要讓兒子上5萬的貴族幼兒園」
    年入7萬,想給兒子上5萬的幼兒園題主是一個三線城市的銷售,平均月薪6000左右,年入也不過7萬,可是他老婆卻想讓孩子上5萬/年的貴族幼兒園,原因是能讓兒子融入「貴圈」, 為日後的人脈打下基礎。
  • 「我年薪7萬,老婆卻要讓兒子上5萬的貴族幼兒園」
    然而不少父母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孩子人生最好的起跑線。前幾天,Mommy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頗為吃驚。題主是一個三線城市的銷售,平均月薪6000左右,年入也不過7萬,可是他老婆卻想讓孩子上5萬/年的貴族幼兒園,原因是能讓兒子融入「貴圈」, 為日後的人脈打下基礎。
  • 一年7萬收入,老婆卻想讓孩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他說圈子很重要!
    說到孩子上學我真的是多少也有點發言權的,話說現在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就像我們鎮上的一所私立小學,一季度學費就要4000元左右,一個孩子一年上學要1萬左右,兩個孩子就要2萬,一年掙五六萬塊錢學費就要消去1/3,真是感覺有點吃不消啊!
  • 收入只7萬,老婆卻選一年5萬學費的幼兒園,說圈子很重要,對嗎?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然而,有時候父母在培養小孩子的問題上,往往會思考很多不必要的問題,比如說人們口中常常談論的圈子,圈子固然很重要,但這對於一個讀幼兒園的小孩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如果你的年收入只有7萬,而你的家庭收入主要還是靠你一人佔大頭,那麼,這份收入除去家庭日常生活開支以外,恐怕每年還存不上五萬。如果小孩上幼兒園就得花費5萬一年的學費,生活開支豈不是捉襟見肘嗎!如果你每年的家庭存款不足五萬,豈不是還得借錢,這樣的話,壓力就太大了。
  • 年薪5萬 交稅1萬 學費如何幫你全退回來
    今天我們就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聊一下關於學費退稅的那些事兒。1. 如何正確申報學費2. 學費能退多少稅3. 學費申報注意事項4. 如何看到自己學費的申報情況1.從2019年開始,學生需要把自己的社保卡號SIN申報給學校,用於準備T2202表格。2.
  • 學費5萬元的橄欖球培訓機構跑路,你還在圈子裡硬融嗎
    有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夠在&34;的環境裡發展,認識&34;的孩子,融入&34;的圈子,花出超出家庭負擔的支出,讓孩子擠進&34;,可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教育支出,真的能換來孩子相應的成長嗎?家庭年收入只有7萬,但老婆卻想要讓孩子讀一年學費5萬學費的幼兒園,原因是因為覺得圈子很重要,讀好幼兒園的家庭都是有錢有勢有靠山,可以認識更多有用的人脈。7萬塊的年收入讀5萬學費一年的幼兒園,這怕是要貸款讀幼兒園,幼兒園支出都這麼高了,到了以後上小學,上中學,那家裡怕是可以抵押的東西都抵押掉了。
  • 7萬年收入該不該讓孩子讀5萬學費幼兒園,圈子真有那麼重要嗎?
    不可否認孩子的母親是一個非常愛兒子、也非常努力的媽媽。但是這也體現了當代很多家長的通病,家長可以接受自己不完美,接受自己不如別人,但卻希望自己孩子啥都棒、樣樣精通,於是他們傾其所有地為孩子打造所謂「完美」的學習環境,卻忽視了孩子的真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