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二流老闆會裁員,一流老闆會招聘

2020-12-16 CEO來信

2020年,企業與員工的關係要巨變

2020年,疫情的影響加劇了不少企業的經營困境,降低成本已經不可避免。

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最近在直播中就鼓勵企業儘快砍成本,並且要迅速堅決。而人力成本就是最大的一塊企業經營成本。朱嘯虎還建議創業公司裁員要一步到位,不要慢刀割肉,這樣也有利於穩定軍心。

另一方面,疫情的影響也讓越來越多企業適應了團隊遠程協作。國外遠程視頻辦公軟體Zoom在近兩個月裡,日活從1000萬暴漲到2億;阿里的移動辦公軟體「釘釘」在App Store免費排行榜反超微信,佔據首位,也說明遠程協作將會是全球的大趨勢。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最近也透露,目前辦公是通過遠程視頻會議的方式解決的,而且他認為這種方式基本沒什麼影響。「過去一定要飛過去面對面,現在不需要飛過去,因為即使飛過去,也需要隔離,只能視頻,那何必要飛過去呢?」

隨著零工經濟崛起,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也開始「單幹」,這為企業在線上尋找雲隊友奠定了人才基礎。

儘管歷史不會重複,但會驚人的相似,在2009年經濟危機時,零工經濟也曾經十分普遍。據艾瑞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初國內有75%的中小企業選擇在線外包來降低用工成本,有28%的外國中小企業選擇在線外包僱傭中國的IT人才。

今年4月10日,國家發布了《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大力發展共享經濟、數字貿易、零工經濟,支持共享員工、遠程辦公、「宅經濟」等新業態,引導雲服務拓展至生產製造領域和中小微企業。鼓勵發展共享員工等靈活就業新模式,充分發揮數字經濟蓄水池作用。

2020年,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係,又將迎來一次巨變。為了節省成本,提升效率,企業會更傾向於與個體合作,而不再是強僱傭關係。

創業,要學會四兩撥千斤

比如美團這家公司,目前有兩百多萬外賣員,但他們的正式員工卻僅有幾萬人。這幾百萬外賣騎手,並非是其直接僱傭的員工,而是合作方。但美團通過這種方式,成功的連結了五六百萬的餐飲商家,服務了國內數億的餐飲消費者。

這就是美團的聰明之處,騎手的運力是他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但產生這核心競爭力的,卻並非是他們的核心員工。

再看美國的創業公司,社交軟體WhatsApp的開發團隊早期僅有50人,卻創造了一個服務於全球9億人的平臺,當它2014年被Facebook以19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時,該公司55名員工的人均市值達到了破天荒的4億美元!

Instagram也是同樣,當它被收購時,公司只有13人,Facebook卻給出了10億美元的收購價,人均價值7700萬美元。

這兩家美國公司之所以這麼成功,是因為他們有意的保持了較小但精悍的團隊,且專注於核心業務。甚至把一些常人看來非常核心的業務都外包出去了。比如WhatsApp 電話服務功能都外包給了Twilio去做。

術業有專攻,這些公司充分利用了網際網路的優勢,也明智的選擇了與其他人協作,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

找對「雲隊友」,創業才能事半功倍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當危機來臨時,會裁員的老闆,比比皆是;但會招人的老闆,卻鳳毛麟角。

無論是投資人朱嘯虎,還是創業公司WhatsAPP、Instagram,這些案例並非要警告大家不要招聘,而是要學會更聰明的招聘。

朱嘯虎在前兩天的直播中也說,疫情期間是一個為企業崗位「超配」人才的機會,因為經濟不景氣,大量人才都在找工作,這時候,企業就能花更低的成本,把以前請不到的人給請來,甚至還會出現一個普通崗位上安置資深員工的現象。

朱嘯虎說:「超質量的儲配一些人才,等到疫情過後,企業就可能發展的更好。我覺得疫情時期是一個非常好的進行組織調整、優化並升級的時機」

那老闆如何找到那些「散落在民間」的人才呢?

外包大師最近推出的「雲隊友」平臺很值得關注,據平臺運營人員透露,雲隊友系統上線後,共發布職位5320個,累計註冊服務商(即資深行業人才)63903人,累計工作時長169340小時。曾經最快3小時就為企業客戶匹配到了合適的人才,直接進入工作階段。3日內成單比例15%。

隨著疫情隔離期間遠程協作的需求量增大,雲隊友的業務量也暴漲了700%。

在雲隊友,企業可以按需僱傭業內資深員工,隨用隨停,線上操作,簡單靈活,大大節省了企業經營成本。

以傲遊瀏覽器招聘高級前端開發工程師為例,原來的成本在每月25000元以上,通過雲隊友找到合適的工程師以後,整個項目做下來企業平均成本僅為15000元/月。

樂保科技的新媒體運營崗招募員工,原本每人需要14000元左右,而在雲隊友招募的成本僅為4000元左右。

據云隊友的數據統計表明,企業每僱傭一名遠程員工,人力成本將節省10000元以上。此外,雲隊友在員工僱傭效率上也更加高效,有企業從發布職位到僱傭員工開始工作僅用了兩小時。

在雲隊友平臺,不僅可以招募工程師和新媒體運營,還可以招募社群運營、HR、UI設計師、翻譯等諸多崗位。

事實證明,面對困境,二流的老闆會裁員,一流的老闆反而會用另一種方式開啟招聘。

小結:

2020年的形勢異常嚴峻,朱嘯虎曾說今年所有企業的第一優先級就是兩個字:活著!

「雲隊友」平臺的出現,讓企業找到了更聚焦的方法,同時也能快速促進業務發展。正如其平臺介紹中所寫的那樣:

每一次遠程協作,都是一次面向未來工作方式的探索; 都是現有人力結構的優化;都是對公司風險的管控!

疫情期間,為了幫助更多企業渡過難關、升級團隊,「雲隊友」還宣布了企業入駐將全部免費,這樣的機會,千萬不能錯過!

相關焦點

  • 「我被公司裁員,造假的老闆居然還沒坐牢?」
    光是在2018年年底,京東、知乎、美團、摩拜、網易、鬥魚、美圖、宜信、趣店等數十家網際網路企業相繼傳出裁員、優化、末位淘汰的消息。與此同時,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18年第4季度網際網路行業招聘崗位同比減少20%。
  • 2020對你的老闆好一點:因為很多老闆已抗不住了!
    來源:李光鬥2020年,要對你的老闆好一點,因為很多民營企業的老闆已經抗不住了。老闆的數量決定了經濟的發展速度,單身狗可以瀟灑地「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很多老闆身後卻寄託著全村的希望;老闆破產了,很多打工仔就得失業,所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 今年的疫情會導致大量失業嗎?
    她是做外貿行業的跟單,疫情影響,公司已經沒有訂單,老闆宣布停工4個月。停工期間沒有工資。社保也需要自己繳納。她老闆說希望大家理解。畢竟疫情期間大家都非常不容易。確實今年是會有很多人失業的,所以如果有一份收入還穩定的職業,真的應該要珍惜,不要想著還有更好的,現在招聘也減少了,所以會比較困難。
  • 用三流人,幹二流活,發一流錢
    有人說留人難,有人說招聘難,有人說財務難……昨日,創富群網友交流了經營與管理的經驗:如何留住骨幹、怎樣搞好招聘以及該如何「照看」公司財務。  留住骨幹:公司股份買一送一  網友(忘年交):  這些年物價上漲,費用上漲,公司利潤卻未漲多少。每個員工都希望工資增加,不漲工資人家就走人。
  • 「辛苦不怕,就怕疫情反覆」:老闆親自炒菜,懷孕老闆娘頂一個半服務...
    原因大致有三種:1.體量太小,和盒馬鮮生這樣的大平臺根本搭不上線,無路共享;2.疫情期間生意銳減,一些餐飲企業為了活下去,不得不進行大刀闊斧的裁員,無須共享;3.疫情爆發之後,情況長期不明朗,一些頭腦活絡的員工返鄉之後就不再想回來了,餐飲老闆們不是裁員,而是「被裁」,無人共享;但無論如何,生意變差、收入變少,店裡反正不需要那麼多人手,人力成本倒是省下來了
  • 什麼樣的老闆值得追隨?此次疫情期間,盡顯人心人性
    說到底,老闆就是變相希望她們主動離職,而且不願意補貼一分錢。這樣的老闆,在困難時期首先想得不是和員工一起共度難關,而是想方設法裁員,以此來節約成本,簡直low爆了。我跟小安說,走了也好,這樣的老闆格局太低,不能妥善對待員工,留下的員工以後也沒有多大的前景,你應該慶幸。
  • 二流大學的研究生有必要讀嗎?你會怎麼選?
    如果有些考生已經是第二年報考研究生,或者原本只是民辦三本院校,或者已經工作多年學習潛能有限,那麼如果可以去所謂的二流大學就讀研究生也是不錯的選擇。因此是否選擇就讀二流大學的研究生因結合自己的學習狀況。看專業,有些專業有這個價值,有些工作你信不信一條研究生學歷就把許多名校本科生舉之門外?至少在醫學專業,研究生一定要讀。君不見三甲醫院招聘全是研究生起?好的三甲都要博士。
  • 為什麼現在的員工越來越不怕老闆?
    疫情期間,為了開源節流,全國各中小型企業紛紛採取裁員或降薪措施,以求包住公司。復工後,也有不少員工接受不了公司的要求而提出離職。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現在的員工離職都很隨意,而且是越來越不怕老闆了呢?他們離職後,都懂得去創業了。
  • 美甲店月虧6萬 老闆仍在發紅包 她說好日子肯定會來的
    他們有的是美甲店老闆,有的是婚慶公司的創始人。這個冬天,美容和婚慶行業的從業者都在艱難地尋找出路,雖然很難,但他們從未放棄過希望。現在,就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故事.......湖北黃岡不會裁員 還要給她們發紅包劉姐是湖北黃岡最早一批從事美甲美睫行業的創業者。
  • 當前最重要的是,把北大浙大清華從三流提升為二流大學
    二流大學要求教師發表的論文,是在該領域裡最好的、影響因子最高的雜誌上。如果某人一年能在這樣雜誌上發一二篇論文,他會被認為是國際知名的學者。再發展,這位教師能幾年磨一劍,做一些引導、引領這個學科發展,更帶有原創性的工作,帶領學科往前走,那他就是國際一流學者了。所以,一流大學不要求教師發表很多文章,也不要求他們在頂尖雜誌上發表,只是給更寬鬆的環境做研究,由教師在好奇心驅動下自由發展。
  • 數字是財務管理者與老闆溝通的語言
    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就是將管理語言從「語文」轉化為「數學」,因為「語文」的表達主觀、會產生歧義,而「數學」表達的是客觀事實。以上五條信息,可以讓老闆基本掌握市場銷售情況、利潤情況、產品銷售權重、新客戶開發情況及應收帳款情況,這些就可以作為銷售總監的考核指標,指標就要用數字進行表達。不過,這些指標是要財務部進行加工後提供的,財務總監要為銷售總監提供管理報表和各類相關指標。3案例:裁員的成本如何考量?
  • 美國教授:當前最重要的是,把北大清華浙大從「三流」提升為「二流...
    二流大學要求教師發表的論文,是在該領域裡最好的、影響因子最高的雜誌上。如果某人一年能在這樣雜誌上發一二篇論文,他會被認為是國際知名的學者。再發展,這位教師能幾年磨一劍,做一些引導、引領這個學科發展,更帶有原創性的工作,帶領學科往前走,那他就是國際一流學者了。
  • 如何評價鬼滅之刃無慘的裁員行為 用職場眼光發現女裝屑老闆沒錯
    對於鬼滅之刃動畫最終話的無慘裁員行為,其具體的過程引發了觀眾的熱議,放到鬼滅之刃作品和現實中的影響因素來說,這樣劇情的出現多少是對現實環境的一種妥協(拖太大會被腰斬)而用職場眼光去評判這一行為,會發現女裝屑老闆沒錯,來看看具體的分析吧。
  • 我為什麼說二流的老師教不出一流的學生
    我開始反思,難道二流老師真的教不出一流的學生嗎?二流老師教不出一流的學生二流老師教不出一流的學生自己不是學霸,卻要求學生成為學霸;你在做夢嗎?其中10人北大, 5名清華,而高薪、高標準招聘中小學教師在整個深圳教育系統都較為普遍。高學歷人才入駐中學,這些優秀老師的見識、知識體系都超過了普通老師;以及他們在本領域的研究成果也會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 公司裁員,通才與專才,誰存活的概率更大?
    後疫情時代的影響是全方面的,為了活下去,企業不約而同選擇了裁員。裁員不僅僅是企業新陳代謝的正常行為,也是降低成本、對抗風波的手段。貌似這時候沒人提忠誠度了?裁員時,到底對通才下手,還是把專才掃地出門?一、一定是通才與專才二選一?
  • 說好寫離職申請給1500元,老闆咬定資金困難不給,勞動局來就打臉
    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從春節開始很多行業生意都大不如從前,特別是酒店和飯店方面,為了能節省點開支,有些酒店就會進行裁員,但是按照勞動法的規定,主動要裁員的話,那就需要給予員工不等的補償,有些酒店就會打起歪主意。
  • 疫情將過,生死存亡之際,餐飲老闆要從中學會什麼樣的長期思維?
    如果說疫情確實相當於菜園裡的除草劑,這直指一個殘酷的問題,報復性消費救市似乎變得無足輕重,該被淘汰的門店自然會被淘汰,該存活的門店自然會存活。而如果我們僅是觀察到這個事實,其意義不大。在筷玩思維(www.kwthink.cn)看來,唯有洞察到諸多事實背後的本質,然後將之提煉並落地,門店才可能基業長青。活下來是經營的本事,持續地活下去才是經營的本質。
  • 經濟低迷的形勢下,老闆最想要什麼員工?
    可很多人,因為疫情,公司倒閉、裁員...失去了工作。而今年的應屆畢業生更慘了,實習期縮水、公司停招、面試延後…並且2020年高校畢業生再創新高,達到了874萬。真正成為了#史上最慘畢業生#,人數增加不說,還有不可抗力的影響。疫情之下,如何找工作?
  • 疫情期間只讓領最低工資,員工辭職後曬出兼職收入,老闆都心動了
    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時小慢慢」因為疫情,很多企業撐不住倒閉了,還有一些企業為了節約成本,開始降薪、裁員,一時間人心惶惶,為了保護工作,很多人是費盡了心思,但是還有一些人卻在此時選擇了辭職,寧願呆在家裡,不拿工資也要辭職,這是為何呢?
  • 老闆裁員不給錢,還想用協議書來騙我,幸虧我備份的早還有錄音筆
    我29歲,在二線城市私企上班,來公司6年了,每個月工資10000,公司效益差,打算裁員,昨天早上剛上班,HR喊我去辦公室,HR表示我在裁員名單裡面,希望我能理解老闆難處,抓緊時間找下一家公司,現在機會多,跳槽方便。我聽了就納悶了,這難道是要我自己主送辭職嗎?可是我幹的好好的呀,我就問HR,這是要我自己找工作然後遞交辭職報告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