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階平:中國當代泌尿外科學第一人

2020-12-14 全景科學家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畢業典禮是很多人難忘的記憶。1941年6月北平協和醫學院(現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吳階平以最優異的成績被選為畢業儀式的「學生司儀」。「學生司儀」必須是從畢業班的下一屆中選拔出品學兼優的學生,任畢業式的學生司儀。

吳階平(左一)擔任學生司儀

在儀式過程中,司儀手持由紅木做成的圭狀紀念牌,紀念牌上面套著一道道金箍,金箍兩面刻著歷屆學生司儀的名字,金箍套滿了就形成一根金棒,學校將永久保存。吳階平的名字被鐫刻在了第九道金箍上。

吳階平,「中國當代泌尿外科學第一人」,曾任周恩來總理醫療小組的組長,主持過多位中國領導人的醫療會診,被稱為「御醫」。他曾被派往印尼、菲律賓等國為其元首治療,是中國「醫務外交」的專家。

吳階平個人照

作為一名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新中國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吳階平始終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緊密相連,對國家和人民忠心耿耿,無私無欲,將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教育和多黨合作事業。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副院校長董炳琨說:「從吳階平一生奮鬥的軌跡看,他追求的目標始終如一、終生不懈。」

年少立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吳階平,名泰然。1917年,他生於江蘇常州,幼年時受父輩「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訓教, 於1933年天津匯文中學畢業後,考入北平燕京大學醫預科。1936年,他考入北平協和醫學院。

1941年6月在協和醫學院畢業典禮上,吳階平以最優異的成績被選為畢業儀式的「學生司儀」,名字被刻在學校紀念牌的第九道金箍上。

1942年,他畢業於北平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在校時,吳階平深得我國泌尿外科鼻祖謝元甫厚愛。後來,太平洋戰爭使協和醫學院被迫停辦,吳階平進入了中和醫院(現北大人民醫院)。

吳階平(後排左二)做實習醫生時與同事合影

1947年11月,吳階平赴美留學,師從後來獲得諾貝爾獎得主的著名泌尿科專家C·哈金斯教授。

吳階平敏銳的思維、熟練的手術操作、流利的外語深受老師的賞識,相處僅一年,哈金斯就誠懇地希望吳階平能留在美國。但是,吳階平希望能為貧窮落後的祖國服務,哪怕只出微薄之力。他婉言謝絕了導師的一片真情,飛抵古都不到一月,迎來了北平的解放,他歡欣鼓舞,從此,沿著自己的理想開始向前邁進。

吳階平參加北京市抗美援朝志願手術第二隊和中國紅十字會國際醫防服務隊合影

1951年,韓戰爆發,34歲的吳階平率領手術隊奔赴長春,駐守後方醫院,積極搶救治療傷病員,因成績卓著榮立大功。

1956年1月27日,在黨旗下,他高舉握緊拳頭,立下「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誓言。

新中國的誕生為人才開闢了用武之地,不久,剛過而立之年的吳階平榮任北京大學醫學院外科副教授,同時,他開始籌劃建立泌尿外科。

吳階平在腎結核對側腎積水、男性絕育和腎上腺髓質增生三個方面的成就,奠定了他在我國泌尿外科發展史上的地位。

科研領域大展身手

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結核病發生在亞洲極為普遍,泌尿外科在臨床上最常見的是腎結核。如果是一側病變摘除結核腎,可靠另一側健康腎存活;如果判為雙側腎結核,在當時是不治之症,這是醫務界的共識。

吳階平(左三)在鞍鋼千山結核病院合影

吳階平不甘於滯留在這種共識上,他注意到在部分被診斷為雙腎結核的病人中,證據並不充分。他用腎穿刺取出無功能腎內尿液,進行檢查和結核菌培養、做腎造影,最終獲得的充分證據說明,原來診斷為雙腎結核的病人中,有一部分是誤診。

後來,他又通過病理解剖證實,從臨床積累的大量資料中終於證明臨床診斷為雙腎結核的患者,約有15%是可治療的一側腎結核。他的這一新認識,使每年數以千計腎結核病人起死回生。

他的研究成果公諸於眾後,迅速引起了國內國際泌尿外科的廣泛重視。相關專題論文在俄文雜誌上發表後,蘇聯醫學界也報導了類似病例。

吳階平(中)工作照

50年代中期,計劃生育成為一項基本國策。由於傳統的輸精管結紮術依然有可能使女方受孕,所以醫學界的注意力多放在女性避孕研究方面。吳階平對於這種已有百年歷史的輸精管結紮術提出改進措施。

他主張在切斷輸精管後,輸卵管尚未結紮之前,向遠段精道注入少量殺滅精子的藥物。這項輸精管絕育術方法簡便、效果良好。1958後在全國得到推廣運用,為國家推廣計劃生育做出新貢獻。

這一成果與「腎結核對側腎積水」成果,同時榮獲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載入了中國醫學史冊。

腎上腺位於腎臟之上,左右各一,屬於人體非常重要的內分泌腺,跟泌尿系統關係不大。但在臨床實踐中,由於解剖位置毗鄰腎臟,歸屬於外科。

1960 年,吳階平應邀為一名患嗜鉻細胞瘤的病人做手術。但奇怪的是,手術切除的病理標本中未見嗜鉻細胞瘤。病理檢查證明,雙側腎上腺都有明顯增生,但又不像是皮質增生。這是吳階平從未遇到過的一種病變。

通過查閱文獻,他發現6個類似的病例。為此,吳階平決定要研究清楚,給患者和學界一個交代。

吳階平(左二)與《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泌尿外科分冊》第一次編委會成員合影

1960年至1976年,他一共搜集了17個此類病例,足以證明這是一個全新的病種。1978年,吳階平在英文版《中華醫學》上發表了《腎上腺髓質增生問題》的研究論文。這篇論文1979年被《美國泌尿外科年鑑》收錄,國際學術界開始承認腎上腺髓質存在增生。

吳階平的科研成果有很多,僅在臨床科研方面,曾七次榮獲全國科學技術獎,撰寫醫學科學論文百餘篇,編著的醫學書籍幾十部,其中《吳階平泌尿外科學(上下卷)》成為高校教材和醫學生的必讀書。

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獎頒獎會照(左四為吳階平)

「醫生最需要辯證法」

從1957年起,吳階平開始擔任周恩來總理的保健醫生。在與周總理相處的日子裡,總理偉大的品格和周密的思考是他的榜樣。

談起這段經歷時,吳階平總是充滿深情地說,總理實在了不起,只要和總理在一起,一種無形的力量使我思維高度集中,不容忽略總理的任何一句話、一個字,事後還要仔細推敲,思考領會總理的意圖,這是真正結合實際的教育。

審查上交的病情報告,吳階平一句一字,甚至一個標點都要進行審改,並加上批註。他不負總理的信任和重託,幾次受總理派遣,率領醫療組為一些國家元首進行治療,並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吳階平(二排左二)與中國醫療組成員等在印度尼西亞合影

1962年,總理委派吳階平率隊9人為印尼總統蘇加諾治療,僅用4個月的時間,就免除了這位總統摘除左腎之苦,喪失的功能得到恢復。此後,總統連傷風感冒也非請到吳階平不可。1965年1月2日,蘇加諾授予吳階平「偉大公民"二級勳章。

吳階平經常向人推崇周恩來總理的一句話「醫生應該很好地學習毛主席的《實踐論》、《矛盾論》,醫生最需要辯證法。」

他深有體會地說:「臨床工作中所進行的思考正是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製作。歷史上很多科學家都是在業務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後才感到哲學的需要,才認識到沒有正確的哲學指導,業務很難再發展。」

不僅是業務工作,人的一切活動都需要正確的哲學思想指導。吳階平在實踐中學習哲學、運用哲學。他審時度勢,既能堅持原則,又要講究方法;既較好的完成了任務,又能有效地保護了自己。

吳階平在北京醫學院留影

作為醫生的吳階平不僅認真服務高幹的保健治療,而且以同樣的熱情服務於平民百姓。

患者王繼宗是一名普通工人,患尿頻多年,求醫多處都被判為腎結核,在求醫無望的情況下,吳階平為他切除了結核,改造了他的泌尿系統走向,使他活下來。術後30餘年,他身體狀況一直良好。經吳階平領導的泌尿科治癒的類似患者就有200餘人。

發展教育,醫學「伯樂」

1946年,吳階平開始了他的教學工作;1960年,他創辦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1985年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現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

縱覽近50年的教學生涯,吳階平認為,實踐是第一位的,只有通過實踐和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而知識不通過實踐和思考就不能成為真正的知識。他對自己、對講課人的要求概括為「科學的內容,邏輯的展現,藝術的表達」。

1982年出版的《性醫學》一書是吳階平指導研究生的教學時主持編譯的。這本書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有關「性」問題的第一本正式專著,當年還是暢銷書。

當時,有幾位研究生看到國內沒有一本有關性醫學的專著,就想根據國外材料自己編寫一本。吳階平贊同他們的想法,為他們指定了參考書目並指導他們從這些書上選擇適宜的內容進行編譯。這本書出版後的暢銷程度出乎吳階平的意料,他也很高興能有這樣的影響。他認為,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突破守舊性觀念,普及基本性知識,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吳階平讀書照

吳階平不僅是一位醫學科學家,還是一位社會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善於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緊密結合在一起,用自然科學的成果不斷更新人們的意識和觀念。他努力宣傳計劃生育的重要性;多方推動青春期教育的開展,強調開展青春期教育必須正面進行性教育,對性教育既要有知識教育,又要有道德教育。由於他的努力,從80年代開始,青春期教育被列入中學生教育計劃之中。

他在教學中總是突出認識論,為協和醫科大學學生講《臨床實踐與思維》時,吳階平有言教,更注重身教。他培養的一批批科學人才,有的已成為我國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長,有的成了海軍醫院副院長,可謂桃李滿天下。

吳階平(右)與王志鈞獲得「伯樂獎」合照

1987年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向吳階平頒發了首屆「伯樂獎」榮譽證書和閃爍的銀鼎。吳階平感慨萬分,他說:「我平生獲得的獎勵不只一種,但我最重視授予我的『伯樂獎』,因為這涉及到培養下一代的問題。」

吳階平在醫學界奮鬥了半個多世紀,兢兢業業、奮鬥不止的精神使他在臨床醫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行政管理多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就,詮釋了即為良相又為良醫的一生。

吳階平生活照

生於舊知識分子家庭,成長於社會制度發生重大嬗變時,在複雜的環境下,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士子之心,十分從容地成為新時代優秀知識分子的典型。

吳階平的一生,是偉大光輝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獻身醫學的一生。他的非凡業績和傑出貢獻,已被深深銘記在我們心中,他的愛國情操和崇高品德,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相關焦點

  • 《坎貝爾-沃爾什泌尿外科學》(第11版)中文版新書發布
    本網訊(記者 範燕瑩)1月9日,泌尿外科學界重量級著作——《坎貝爾-沃爾什泌尿外科學》(第11版)中文版新書發布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  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總編輯耿相新,本書主譯、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紀志剛,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總編輯李喜婷等出席新書發布會。
  • 郭應祿院士:中國現代泌尿外科巨擘—新聞—科學網
    2011年,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為他頒發了中國泌尿外科終身成就獎,這是分會成立三十年來首次頒發這個獎項。如今,他依然帶領著年輕一代的泌尿外科醫生們,為實現「中國夢」不斷前行。 ■戴志悅 郭應祿(1930年5月4日~) 男,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泌尿外科和男科學學科帶頭人。
  • 吳階平:醫學研究從自己摘除一隻腎萌發
    94歲老人吳階平平靜地走了,一如他一慣的平和淡然。一位醫者,給無數患者帶去健康,讓許多籠罩愁雲的家庭重拾歡笑。他大醫精誠,博愛仁心。人們尊稱他是新中國醫學界的權威人物,而他自己,畢生最看重「吳大夫」這個普通稱謂。 吳階平兄弟四人皆為名醫1917年1月22日,吳階平出生於江蘇省常州武進縣。
  • 國之大醫:吳階平---中國科學院
    從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吳階平的醫學事業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解放初,他在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外科病房附設三張病床,收治泌尿外科患者,開始了他創建新中國自己的泌尿外科的事業。1954年,吳階平經過觀察、實踐,發表了《腎結核對側腎積水》的學術論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中國醫大一院孔垂澤教授、王瑋教授獲評第十四屆「瀋陽市優秀科技...
    兼任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泌尿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遼寧省男科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腫瘤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腎癌指南編寫組組長等學術任職。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子課題)3項,局限性前列腺癌隊列研究1項,衛生部、教育部、省市科研課題16項。
  • ...教授、王瑋教授獲評第十四屆「瀋陽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孔垂澤,中共黨員,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大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泌尿外科主任,中國醫科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長,教授(二級)、主任醫師、博士生/博士後導師,遼寧省特聘教授、遼寧省優秀專家、遼寧省百千萬人才百人層次、瀋陽市優秀專家
  • 顛覆傳統醫療:泌尿外科全息影像系統 給醫生一雙「透視眼」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這項『透視眼』技術將顛覆傳統醫療模式。」發送出這樣一句話的簡訊,給北京各大醫院20餘位泌尿外科專家的一周後,吳階平泌尿外科中心首席醫學專家、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那彥群,在北京召集會議,為一項「冉冉升起」的創新——泌尿外科全息影像系統的臨床應用,展開學術討論,收到簡訊的主任、副主任們無一缺席。
  • 北大第一醫院周利群教授榮獲2016世界華人泌尿外科學會(WCUS)傑出...
    在大會第二天召開的「世界華人泌尿外科學會(The World Chinese Urological Society,WCUS)」年會上,來自中國、新加坡、美國等地的華人泌尿外科同道500餘人參加了華語專場會。
  • 「先專後紅」:一代國醫吳階平
    吳階平的導師哈金斯(Charles Huggins)是現代腫瘤內分泌治療的奠基人,曾獲得諾貝爾獎,他很賞識吳階平,想把這位高徒留在身邊當助手。但吳階平還是希望回國發展自己國家的泌尿外科。 △1979年,吳階平與導師哈金斯(右)重逢吳階平1948年回國,作為新中國成立前夕第一批歸國的知識分子,受到新政權的極大重視。
  • 北大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開闢了中國泌尿外科的大多數「處女地」
    泌尿外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專科,醫學發展到今天,泌尿外科也以其技術發展更新較快,在醫學體系中呈現出很強的生命力。作為新中國泌尿外科實業的發源地和領導者,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暨北大醫院泌尿外科在專業領域內長盛不衰,不僅擁有吳階平和郭應祿兩代院士,而且從最初只有三張病床發展成為如今的擁有三個病房和一個男科中心,並且集醫、教、研、防於一體的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泌尿外科中心。
  • 逸仙榮光|林天歆教授當選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12月19日,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第三屆委員會選舉成立大會隆重召開。會上,我院副院長、泌尿外科副主任林天歆教授當選為副會長。林天歆教授作為泌尿外科青年醫師中的領軍人物,長期致力於泌尿系腫瘤的臨床與科研工作,特別是在膀胱癌的早期診斷、精準診療、微創手術治療等領域取得了卓著的成績,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 齊魯醫院承辦山東省第十八次小兒外科學學術會議
    6月13日至15日,由山東省醫學會主辦,山東省醫學會小兒外科學分會、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承辦的山東省第十八次小兒外科學學術會議暨山東省兒童下肢畸形診治進展學習班在泉城濟南召開。山東省醫學會小兒外科學分會第七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小兒外科主任王克來教授擔任大會主席。大會共分名醫講壇、小兒普外科專題、小兒泌尿外科專題、小兒骨外科專題、新生兒外科專題、小兒心外科專題以及小兒腔鏡外科專題七大模塊。
  • 第三屆「2018北京長城泌尿外科論壇」召開
    如何應對全新挑戰,使手術越來越微創,讓患者得以更快更好地康復,成為全球泌尿外科學界同仁共同關注的話題。6月23日,第三屆「2018北京長城泌尿外科論壇」在北京和睦家醫院召開,今年的主題是「泌尿外科機器人手術創新與實踐」,來自中國、歐洲以及亞太地區的數十位頂尖專家參會,聚焦於世界各地泌尿機器人外科的發展現狀與創新,分享泌尿機器人手術的經驗及技巧。
  • 張龍當選中國性學會基層泌尿男科分會常委
    中國江西網吉安訊 通訊員劉振華報導:4月28日至30日,首屆中國基層泌尿男科及性醫學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國性學會基層泌尿男科分會新一屆委員,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張龍當選常委。
  • 當代中國正能詩書第一人、國體書法創始人——國子大師的藝術人生
    國子大師近照他被譽為中華正能詩書第一人,他是當代書畫界諸子百家之一,他年創作古體詩詞近千首,他可出口成詩、揮毫成書,他是暢銷書作家、演講大師文化部認證建國60年60位中國當代書法大家之一、建黨90周年9位大家之一,《中國書畫名片》五位大家之一。
  • ...中看更中用——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哈醫大一院泌尿外科...
    說這句話的正是哈醫大一院泌尿外科二病房倪少濱主任。最近倪少濱主任新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達文西」,它不僅名字洋氣,樣子也十分炫酷。遠遠的一個操作平臺、四隻機械手臂、一個三維攝像系統組成了一個全新的手術方式。
  • 清華長庚李建興醫師當選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兼總...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12月21日電(通訊員 南子鈺)12月19日,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 (CUDA)第三屆委員會選舉成立大會在京召開,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外科部副部長、泌尿外科主任李建興當選第三屆委員會副會長兼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