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事件,讓林則徐名垂青史,在學習中國近現代史時,都會提及林則徐這個人物。他堅決抵制鴉片,後來更是在虎門銷毀收繳而來的數量眾多的鴉片,不僅顯示了中華民族的不屈氣節,也展示了對抗外國侵略的決心。
林則徐為清朝官員,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為福建侯官人。出生於1785年,去世於1850年,嘉慶三年(1798)中秀才,在鰲峰書院讀書。嘉慶九年(1804)中舉,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後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嘉慶十六年(1811)取進士第,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先後任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嘉慶二十五年(1820),任江南道監察御史轉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興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聲。此後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因為他嚴禁鴉片,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不屈精神,被後世尊為「民族英雄」。
虎門銷煙
清朝末年的時候,英國的資本主義革命已經完成,迫切需要廣闊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中國廣袤的土地和眾多人口,成了西方各國最好的選擇。在貿易中,英國的紗布、生活用品等的銷量,大大低於中國出口的茶葉和瓷器。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英國人開始向中國輸出鴉片。鴉片的輸出,使得英國從中國獲取了大量的黃金白銀。但鴉片輸入中國,對中國人民和軍事力量的影響極大。面對這種狀況,自然會有人站出來堅決抵制鴉片,其中就有林則徐。1839年林則徐受命在廣東禁菸,不僅收繳鴉片,拘捕售賣鴉片的中國人,而且還派人明察暗訪,迫使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同年6月,為了顯示抵抗鴉片的決心,將收繳而來的鴉片全部聚集起來在虎門銷毀。但這次虎門銷煙卻成為英國入侵中國的藉口,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由於戰事失利,原本堅決抵制鴉片的道光帝,一改常態,變得頹廢起來,而眾多大臣也將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推到林則徐身上,於是道光帝下令將林則徐革職查辦。
林則徐一生都致力於抗擊西方的入侵,但他卻並不是一個迂腐的人。在抵抗之時,林則徐充分認識到西方各國的強大,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中,不止讚揚了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氣節,同時也記載了他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態度。林則徐不僅自己學習,還經過自己的努力,組織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受林則徐囑託,將其及其幕僚翻譯文書的基礎上,編譯出《海國圖志》。林則徐也被稱作「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作為禁菸英雄的的後代,林則徐的後世子孫嚴格遵守祖先的遺志,致力于禁煙。林則徐第六代長房長孫林鴻漢,從未抽過一根香菸。他退休前是南京金陵石化烷基苯廠中學的校長,因此對于禁煙有著更好的宣講條件。他不僅將毒品的危害,結合事實例子進行詳細講解,加上自己教學的40年經驗,他在宣傳上更加得心應手,講的道理總是深入淺出。
林鴻漢
「戒毒也要從孩子抓起。」林鴻漢打算今後到南京所有的中學給學生們上課,把禁毒宣傳和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他還多次呼籲,要求將「遠離毒品,消滅毒品」納入中小學課本,讓中小學生從小就認識到毒品的巨大危害。
你自己抽菸,還怎麼勸別人禁菸呢?這麼一句極為樸實的話語,我們卻從中看出了林則徐後代對於祖先的尊崇,對於祖先遺志的堅決繼承。
(來源:鳳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