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影《永無止境》的朋友,估計都對電影中的那種神奇的NZT藥片神往不已。是啊,一片小小的藥片,就能讓智商達到四位數,從此考試、學習、信息處理不成問題,各種生活中的難題迎刃而解,事事都能考慮的比別人領先50步,人變得自信、快樂、條理分明……
當然這是電影中的虛構,但是裡面也包含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我們的大腦,潛力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我們只是利用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的大腦被某些東西牢牢的束縛住了。
到底被什麼東西給束縛住了?那就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發音的語言。誠然我們的語言在人類進化史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現在,我們的大腦已經變成了這種語言的奴隸。肯定有人會站出來說,沒有語言我們怎麼思維?載體是什麼?這是無聲思維理論剛剛提出來的時候,被攻擊的焦點之一。沒有發音的語言,我們照樣可以思維,而且思維的更加快捷迅速全面。
舉一個例子:比如一句話「我想吃掉這個蘋果」,用英文表達是「I want to eat the apple」, 兩種語言,字形不同,發音不同,但是表達的都是同樣的一個意思。而這個不用語言表達的本源的意思,就是所說的內語言。這種內語言就是無聲思維的載體。我想很多人上學的時候都體會過這種情況:一道題想很久想不出來,但是某一個時刻突然明白了,想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那一瞬間,自己知道自己已經徹底的明白了,但是此時並沒有發音表述。這時候運用的,也是大腦的內語言。
無聲思維的訓練,就是把這種內語言從被發音語言的壓制中解放出來。所以,無聲思維的過程,就是一個大腦的「自我釋放」「自我修復」的過程。
有些朋友有過練習「冥想」「禪定」的經歷。很多人會感覺到,經過冥想或者打坐,自己的思維變得快捷了,頭腦變得清澈了。為何?因為在冥想打坐的過程中,左腦的語言中樞會被很自然的抑制,是不會有發音的語言出來的。這樣,頭腦中有思維的話都是以內語言或者圖像為載體的。所以,不經意間完成了這種大腦的自我釋放過程。可惜,冥想或者打坐是要消除一切想法或者思維的,達到冥想的高級階段之後,這種內語言載體的思維也會被抑制。雖然此時身心得到了淨化,更加的協調統一(這也是冥想的目的),但是大腦的這種自我釋放(修復)過程也已經停止了。
大腦密碼中的慧覺思維訓練,也是這樣的自我釋放和修復的過程。通過音讀切斷技巧以及注意力的分配,把語言中樞的活動很自然的控制住,然後讓大腦的內語言充分的釋放出來。在訓練的過程中,一直強調「要做旁觀者」「不要幹預大腦的思維活動,不要去驅使它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旁觀即可」等等,都是為了不要讓自己主觀的去幹預這個大腦的自我修復過程。
一旦大腦完成了這種自我釋放和修復,無聲思維途徑作為一個思維路徑被建立起來,大腦從此以後就會煥然一新了,遇到問題,大腦會自發的調用內語言瞬間完成思維,得出解決方法。這個解決方法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但是就算是錯的,也可以以此為起點再次進行這種瞬間的思維。給人的感覺,就是大腦不再會有「一片空白」的情況發生,而是「才思洶湧」。
比如一位訓練者alot所說:
「思維能力的增強。想什麼問題,幾乎眼前立刻就出現一些圖像。活靈活現的演示解決方法。就算是邏輯的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這些圖像到底是什麼,但是總是能瞬間得到答案。由於沒有以前那樣邏輯思維的參與,我也不知道對錯。所以往往會再自己驗證一遍,但是往往十有八九是對的。」
而且,這種思維途徑用到平時生活學習中,也是非常高效的。
例如一位訓練者wtfly的體會:
「從6月14號到今天7月4號,不到一個月。訓練成績超出我想像數倍。匯報如下:
思維:脫胎換骨的感覺。平時一看就通,一點就透,有時候看別人的表情就知道他要說什麼。工作開始變得得心應手,原來非常累,現在遊刃有餘。
閱讀:一般的書都能一目兩三行的看,包括南懷瑾的系列,基本都看完了。難點的技術書,一目一行精確理解。
記憶:用慧覺思維看、回憶,都保持一個狀態,看完記住百分之七八十,看三遍都能記住(如果量不大的話,一般兩三頁)。其中會用到一些記憶術的東西,類似於軟體的鎖鏈法。 以上老王賣瓜了,但是對於我自己是天翻地覆的感覺。」
還有一點,就是無聲思維和發音語言的共存問題。很多人說,是不是使用無聲思維就會口齒不伶俐了?甚至有的人擔心,使用無聲思維會不會造成「失語症」?這純屬是杞人憂天。無聲思維是和平時的發音語言的思維共存的,是兩條不同的思維路徑,一個快,一個慢。就好比說,你學開車之前如果誰告訴你,會開車以後你從此就不會走路了,你肯定會認為這是一個神經病。但是到了無聲思維這裡就犯糊塗。其實練過無聲思維的人都知道,就算頭腦中念念有詞,無聲思維照樣可以運行,只是一個音剛發出來,也許一個問題就想完了,一段話也已經讀完了。
這種無聲思維能力,其實我們是人人具備的。只是,從小到大的學習教育,都是把發音思維放到第一位的。內語言被牢牢地壓制住了。假如有一天我們的教育大佬們能意識到這個問題,民族幸甚,國家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