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百家號野百合春天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景點是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北京市紅樓舊址。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沙濰原北京大學紅樓舊址。北京大學的前身是始創於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的清代京師大學堂,1912年改稱國立北京大學。從1916年開始,北京大學在沙灘興建學生宿舍樓,因大樓用紅磚砌成,故稱紅樓。1918年落成後,改作北京大學校部、圖書館和文科教室,組成文學院。
紅樓為「工」成。紅樓建成後,以當時「雄視一方」的西式樓房風格,成為北京大學的標誌和象徵。蔡元培在這裡提出「 兼容並包」的辦學理念, 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曾在這裡任教,毛澤東曾在這裡任圖書館助理員。紅樓內產生過許多革新團體和進步刊物。北京大學因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發源地。
1920年3月,李大釗、鄧中夏等在北大紅樓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10月,又在這裡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北大紅樓成為中國最早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共北京地方組織的領導機關也曾設在這裡。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北平淪陷後,紅樓被日本憲兵隊佔據達8年之久。紅樓地下室曾被當做囚禁、迫害愛國志士的監獄。1945年日本投降後,北京大學在紅樓復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紅樓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與保護。1952年北京大學有紅樓遷至西郊原燕京大學校址。1961 年北大紅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4月,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以北大紅樓為依託,秉承宣傳和弘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的宗旨,不斷推出各種形式的展覽。參觀區由紅樓舊址一層和院內平 房展廳組成,面積3000平方米。有圖書館主任室、第二閱覽室、登錄室、第十四書庫、新潮雜誌社和學生大教室等陳列,並開闢了蔡元培專題陳列、陳獨秀專題陳列等。該館是全面展示五四新文化運動歷史的專題性博物館,凸顯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紅樓歷史氛圍。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堂子胡同,是1917年至1923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租住的居所,門牌33號,為東、西各三進的院落,現分為75號、77號兩個院落。蔡元培寓居此地時,將5間倒座作為客廳。2009年故居修繕後對外開放。
今天的景點就給大家介紹完了,有喜歡旅遊的小夥伴可以去玩玩哦!
文章由百家號野百合春天故事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