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如何聽聲音——聲波的分類
語音識別的前提是自動獲取聲音信息。我們從物理課中知道,人在說話時聲帶產生振動,拉小提琴時琴弦產生振動,擊鼓時鼓面產生振動,我們將聲帶、琴弦和鼓這些發出聲音的物體稱為聲源。聲源產生的振動推動鄰近的空氣分子,並輕微增加空氣壓力。空氣分子在壓力的作用下又推動周圍的分子,依此類推。高壓區域穿過空氣時,在後面留下低壓區域,形成壓力波,稱為聲波。
-
聲波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它可以用作武器嗎?
在一些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利用聲波武器來殺人和震碎玻璃的情景,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可以做到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它以聲波的形式通過介質進行傳播。所謂的介質就是指所有的固體、液體和氣體,這是聲音能夠傳播的前提,所以真空狀態下是不能傳播聲音的。它沒有重量,可以輕易穿過固體、 液體和氣體,也就是說可以穿過人類的身體。聲波有兩個關鍵的參數,分別為強度和頻率。聲音的強度單位是分貝,頻率的單位是赫茲。
-
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聲音,聲波繞了地球至少4圈
聲音是在有大氣的星球上才會出現的一個現象。它的實質是振動,在地球上,振動通過空氣傳到我們的耳朵裡,我們就聽到了聲。地球上大部分的物種都選擇進化出了聽覺,因為它能夠幫助物種更好的感知世界。既然有聽覺就要製造聲音,很多物種都能夠製造聲音,說白了也就是製造振動。
-
常識積累:聲波
傳播介質 除了空氣,水、金屬、木頭等彈性介質也都能夠傳遞聲波,它們都是聲波的良好介質。在真空狀態中因為沒有任何彈性介質,所以聲波就不能傳播了。 人對聲音的感覺有一定頻率範圍,大約每秒鐘振動20次到20000次範圍內,即頻率範圍是20Hz--20000Hz,如果物體振動頻率低於20Hz或高於20000Hz人耳就聽不到了,高於20000Hz的頻率就叫做超聲波,而低於20Hz的頻率就叫做次聲波。所以說不是所有物體的振動所發出的聲音我們都能聽到的。另外要能聽到聲音也必須有傳播聲音的介質。
-
為什麼要學聲波共振療愈?這是我聽到的最好答案
聲音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人類有多容易被聲音影響,人體就會對聲音有多大的反應。比如:海浪伴著微風輕拂耳際,你會感到安然;晨鐘暮鼓敲擊,你會覺得肅靜……聲音本身沒有情緒,只有頻率。如何利用聲波恢復個體最初的平衡安定?這是所有療愈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是治癒音樂坊聯合國內頂級聲波共振療愈機構推出『聲波共振療愈』工作坊的初衷。此次『聲波共振療愈』工作坊,將由國際級聲波共振療愈大師冷繼珊 Japbir Kaur引導。因疫情影響,延期至2020年3月14-3月16日正式開課。
-
聲音也能做成戒指?K-Pop韓流聲波環走紅網絡
尤其以聲波為靈感做成的金、銀戒指是SomeMoments的熱銷款。看起來像水波一樣的圖案,其實是聲音的化身。聲波環的原理是這樣的。顧客將錄製好的音源以郵件的形式發到SomeMoments後,通過專業軟體程式去除各種雜音,得出高級的刻印設計預覽圖。「聲波戒指」也因此得名。
-
聲波驅蚊
驅蚊手機軟體是這個夏天網上的大熱門,據說它能通過發出雄蚊的超聲波來趕走叮人的雌蚊,這也使得市面上的許多「聲波驅蚊器」熱賣,商家宣揚的聲波驅蚊的原理是:雄蚊僅靠花蜜、植物汁液等營養就足夠,不吸血;而雌蚊必須吸取人畜血液才能孕育產卵;雄蚊子會不斷發出求偶的聲波,但已經受孕的雌蚊因為不想重複受孕,便會竭力迴避雄蚊。
-
看到聲音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一個小實驗帶你直觀感受聲波
看到聲音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一個小實驗帶你直觀感受聲波 2020-09-05 00:00 來源:勤奮的足球
-
聲波武器知多少
LRAD定向聲波驅散器。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該國國民警衛隊一度啟用聲波炮——LRAD定向聲波驅散器,來驅散大規模集結的人群。聲波炮屬於聲波武器的一種。聲波武器是指利用各種聲波和聲音對目標造成幹擾或殺傷的武器。世界各國對聲波武器的研究和使用由來已久。1940年,德軍曾計劃向英國投放著名音樂家籤名的唱片,這些唱片通過專門錄製,加入了次聲,可令聽眾恐慌甚至精神失常。
-
聲波的威力有多大?能用作武器嗎?1分鐘帶你了解真相!
聲波的威力有多大?能用作武器嗎?1分鐘帶你了解真相!聲音是我們用來傳遞信息的重要方式,其實,聲音除了可以用來傳遞信息之外,也可以用來當作武器,眾所周知,我們所聽到的聲音都是由聲波進行傳遞得,那麼聲波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它能否當做武器,1分鐘帶你了解真相。
-
聲波賜予人類美好享受,也可頃刻間殺人於無形,其中的科學很深奧
根據不同介質聲波傳播速度不同的特點,人們在很多方面會予以利用。比如早期鐵路信息傳遞不是很靈通的時候,鐵路工人會將耳朵貼在鐵軌上,能夠更早的聽到火車的運行聲。聲音有很多內在特性,響度、音調、音色是聲音的三個基本特徵。
-
聲波:物理學中的交響樂
鳥兒的叫聲,風吹過樹葉的聲音,孩子的吵鬧聲,汽車的轟鳴聲,聲音緊緊把我們包圍。聲音有一個最基本的特質:它以波的形式傳播。每個聲波都有它的來源及旅程。壓力向鄰近空氣傳播的過程產生我們所說的聲波。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首先,聲波是一種波動,聲源發出聲音後要經過一定的介質才能向外傳播,即聲波是依靠介質的質點振動傳遞聲能的。當介質發生變化(包括介質材料的變化,密度及溫度的變化等)時,聲音的傳播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例如聲速改變,傳播方向改變等。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一切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介質。
-
研究稱鼻涕黏液是海豚製造聲波的必要條件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海豚通過製造速射聲波流能夠探測到198米之外的獵物,然後在水中快速遊動進行捕獲。目前,科學家發現海豚使用回波定位導航和捕獵的秘密——鼻涕黏液。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海豚鼻涕黏液的潮溼粘性表面有助於海豚製造聲音更大、更高頻率的聲波,研究小組成員亞倫-索德(Aaron Thode)說:「對於海豚而言很難製造聲音更大、更高頻率的聲波,而黏液潮溼粘性表面卻具有這種功能。」
-
聲波武器的現狀和未來
2017年秋季,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駐古巴大使館多名工作人員莫名遭到特殊裝置發動的「聲波攻擊」,當時美媒援引醫學檢驗報告報導稱,數名美國駐古巴外交官被診斷為「輕度顱腦損傷」。事件一度掀起美古兩國外交風波。 美國駐古巴使館真遭受到「聲波襲擊」了嗎?
-
唱歌運用好共鳴腔體,讓聲音發生質的變化
歌唱的聲音要有比較寬廣的音域,要有相當響亮的音量,要有表達歌曲感情的各種聲音色彩。最重要的無非就是2點了,氣息和共鳴,如果說練習氣息是在打基礎的話,那麼學好共鳴就是對你的升華了。唱歌中運用好共鳴就能讓你的聲音變得更好聽! 當某個物體振動發出聲響時,影響到周圍的其他物體的振動,從而增強了原物體振動的聲響,形成了共鳴現象。
-
世界首個三維聲學隱形鬥篷誕生 能讓聲波偏轉(圖)
偏轉聲波實現隱身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發生反射,生物界中的不少動物,也會利用這種手段來定位、識別等。而人類雖然自身沒有這一功能,但利用設備,這一原理也被發揮了出來。 由於電磁波在水中衰減的速率非常高,無法作為偵測的訊號來源,以聲波探測水面下的人造物體,成為運用最廣泛的手段。
-
漩渦私生子--聲波
這三個都是具有某些玄乎成分的學科,多相流的難言之隱像啤酒裡面泡泡數不清一樣,氣動噪聲的煩人之處就是因為聲波是看不見的。不過聲波雖然看不到,但是好在聲波的速度是恆定的,而且還可以通過麥克風進行測試分析。相比而言電磁波的成分更加複雜,分析求解需要在兩種看不見的場之間進行不停切換,因此是更有挑戰的。
-
聲音的物理學原理
音叉還記得我們上學時候體檢嗎?人的耳朵能夠探測到大約20赫茲到2萬赫茲的聲波。我們把低於這個範圍的聲音稱為次聲波,而高於這個範圍的聲波稱為超聲波。我們知道許多動物的聽力範圍比我們人類的更廣,狗狗能聽到頻率高達45000赫茲的聲波,蝙蝠能聽到高達12萬赫茲的聲波,海豚能聽到高達20萬赫茲的聲波,令人吃驚的是,大象能聽到低至5赫茲的聲波。在音樂中人們所說的音高是指聲音的頻率,高頻具有高音調,低頻具有低音調。
-
左右耳朵竟不是同時聽到聲音的?雙耳效應,你知道嗎?
可你知道嗎,人們感知到的聲音並非是兩隻耳朵同步探聽到的,總有一隻耳朵離聲源更近,也因此更易辨別方位。要想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你需要知道什麼是「雙耳效應」。人體感知聲音共有兩種途徑。事實上,與只用一隻耳朵相比,雙耳共同作用能起到更好的聽覺效果:雙耳對強度、頻率的辨別力均高於單耳;對一定聲壓級的純音,雙耳聽到的聲音比單耳響2倍;尤其是雙耳能夠幫助人們判斷聲源的方位與空間分布,這是單耳所比不了的。這也就是所謂的雙耳效應。由於聲波到達兩耳處的狀態不同,造成了聽覺的方位感和深度感。
-
科學家利用聲波實現物體浮空移動
除了現有的磁懸浮技術之外,聲波移物近年來也同樣受到科學家的關注。據國外媒體消息,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機器,利用聲波可以讓物體在空氣中飄浮,甚至四處移動,並且可以一次性搬運多個對象。該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一般磁力被用於懸浮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