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學會歷史般的旁觀》曾刊發於《語文月刊》《作文周刊》《中學語文園地》等著名期刊上。
閱卷現場,兩位老師點評本文: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顯示如此厚實的底蘊、如此俊逸的才華,委實難得。
作文題目在文章後面,先來看文章吧。中間的文字是為了間隔,請忽略。
這裡涉及了兩個著名的歷史故事,霸王別姬和楚漢之爭。世人多稱讚項羽的神勇與重情義、鄙夷劉邦的陰險與狡黠。作者認為,這有些主觀。
相傳,揚州有一種名花,叫瓊花,世間無雙。隋煬帝想去看,但路途遙遠,於是他就下令開鑿了長達四五千裡的京杭大運河。
關於開頭。
文章的這個開頭堪稱經典。花、蝶、蜂的比喻,清新雅致,又有深意,很多人可以在三者裡面看到自己與周圍人的關係,會產生共鳴,會去思考。這句話通俗點說,意思就是:很多判斷太主觀,不夠客觀。但如果換成這樣直白的表達,就像白開水一樣沒了味道。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比興式的開頭,像「人類不能沒有愛,就像魚兒離不開活水,就像草木離不開陽光」之類,都是套路,沒有靈氣。
每年考生幾十萬,這個經典的開頭,就是那十萬裡挑一。
關於語言。
作者似乎不屑於直接表達,或者是習慣了在作文中換一種異於他人的表達方式,然後沉醉在句子的參差錯落、和諧的平平仄仄裡,這點值得稱道,這就是一種寫作態度。
像「虞姬將生命之花化作了鋒刃的湛藍」一句,就是為了說明霸王別姬的故事讓項羽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更立體更完美了,但作者偏偏不講明,也不去過多渲染。
當然,這也讓某些內容顯得有些含蓄、單薄。
關於觀點。
本文最精彩的還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新穎,有格局。
人有時候會不管事情的真相,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個人的感情或者世俗的偏見等等看問題。這樣不夠客觀,免不了在判斷上出現偏差,可能對他人不公,甚至造成傷害。
作者敏感地捕捉到了這點,但沒有直接寫現實中的人之間怎樣怎樣,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歷史人物。作者想說,我們怎樣看歷史人物,我們就可能怎樣對待身邊的人。
於是,作者站在歷史的高度,為我們作出了深刻和獨到的剖析。
「給所有事物一個旁觀的眼神」,包括對過去事物的重新解讀,也指向現實中的客觀公正。在感性之外,多一份理性,不要「昏鏡」,要「明鏡」,這就是作者要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