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即將出發之前幾個小時,當地時間12日,美國務院官網突然發布聲明,宣稱為了確保當選總統拜登「平穩而有序的過渡」,國務院取消本周所有出訪計劃,包括蓬佩奧的歐洲之行。
政客新聞網報導截圖
美國政客新聞網稱,此前一直跟著美國總統川普拒絕承認拜登勝選的國務卿,突然專心接管政權過渡的指揮棒,以至於取消了任內的最後一次出訪,這是真忙嗎?
當然不是。對於行程被取消的原因,路透社援引歐洲外交官的話透露說,是因為盧森堡外交部長和歐盟高級官員拒絕與其會面。上周,川普支持者湧入美國國會大廈發動暴力示威的行徑,讓歐洲唯恐避之不及。
蓬佩奧資料圖。圖源:蓋蒂圖片社
政客新聞網稱,蓬佩奧本來還計劃與盧森堡外交大臣讓·阿瑟伯恩(Jean Asselborn)見面,但也已被取消。在國會大廈發生暴力起義的第二天,阿瑟爾伯恩就告訴盧森堡廣播電臺,川普是「政治狂熱分子,必須被帶上法庭」。
盧森堡總理哈維爾·貝特爾(Xavier Bettel)同樣譴責了發生在華盛頓的騷亂,並在推特上說:「國會大廈發生的暴力是對民主和新聞自由的猛烈攻擊。我們相信當選總統@拜登能夠彌合美國的分裂現狀。」
盧森堡總理哈維爾·貝特爾推特截圖
與此同時,歐盟、北約也不打算安排與蓬佩奧相關的公開行程。蓬佩奧原來準備在13日晚間與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共進私人晚餐,然後與北約盟友比利時外交大臣會面,但這些活動全部被取消。
在歐洲碰釘子的情況對於蓬佩奧來說,應該並不陌生。蓬佩奧今年11月出訪法國、土耳其等國時,在首站法國,被法國媒體「France 24」形容為一場「尷尬之旅」。出訪土耳其時,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沒找到時間會見蓬佩奧。
美媒稱,在過去的四年裡,川普「下了大力氣」來毀滅美歐關係。為了表達對美國的「貿易逆差」和大筆軍費開支的不滿,要求歐洲盟友「要麼給錢,要麼自己保護自己」,甚至稱歐洲盟友為「敵人」。
蓬佩奧對歐盟也是類似的態度。2018年12月4日,蓬佩奧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出席新聞發布會,威脅說美方將退出《中導條約》,並對川普的民族主義言行大加讚賞。
美國國務院還在努力維持最後一點臉面,在新聞稿中堅稱,蓬佩奧是因為「工作太忙了」才沒有時間出訪。
美國國務院網站截圖
美國國務院表示,該機構「在過渡過程中進展順利」,「已充分參與了數周」,並稱需要蓬佩奧留在華盛頓,等待拜登團隊的計劃確定好人事安排,能夠為其提供行動便利。
然而諷刺的是,就連美媒也搞不明白為什麼下一任國務卿需要蓬佩奧的特別關照。
不論蓬佩奧是真忙還是假忙,在距離下臺不到十天的日子裡,威風倒是沒少抖。
對內,向媒體施壓。當地時間11日,蓬佩奧前往美國之音(VOA)總部「訓話」,要求VOA宣傳好美國是「史上最偉大的國家」,少批評自己的國家。
記者帕齊·威達庫斯瓦拉(Patsy Widakuswara)向蓬佩奧提了兩個問題,國會大廈暴亂事件發生後,蓬佩奧為恢復美國聲譽做了什麼?以及是否後悔曾想要成立第二任川普政府。兩個問題不僅被蓬佩奧直接無視,記者還被勒令停職。
對外,繼續拱火。7日,蓬佩奧宣布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將訪臺灣;9日,宣布解除美臺官方交往限制;11日,宣布把古巴重新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古巴外交部長布魯諾·羅德裡格斯怒斥蓬佩奧的行徑,為「偽善和具有諷刺意味」的政治投機主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出,蓬佩奧留下的不是所謂政治遺產,而是遺毒。他對美國同其他國家關係、對美國國家形象和聲譽所造成的損害比美國歷史上任何一屆政府都多。
(來源:長安街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