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小巷丨三義閣:古城深處的「寶藏」老街

2021-01-18 揚州廣播電視臺


  長按下方二維碼下載

揚帆APP


揚州人有一句口頭禪:一人巷,二郎廟,三義閣,四望亭,五亭橋、綠(六)楊春、七裡甸……一處地名就是一段歷史、一段文化。今天,走進古城核心區域的三義閣,去尋覓它背後的故事。


視頻詳情↓↓↓


三義閣老街東接永勝街,西至國慶路,全長兩百多米,因街內有「古三義閣」而得名。在明代,揚州是兩淮鹽業的中心,許多山西商人來揚州業鹽。山西人崇拜關羽,認為他是忠義的化身、道德的榜樣,更是闖蕩江湖的保護神。明嘉靖年間,山西鹽商在此處建了座「關侯廟」,每年舉辦祭祀活動。清康熙年間,關侯廟重修,增祀劉備、張飛,更名為「三義閣」。



    

附近居民介紹,三義閣的劉關張三個人都是用泥做的,原來兩邊還有泥做的馬。

    

65歲的何偉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也是一位散文專欄作家,專注於用鏡頭和文字記錄揚州。在他看來,三義閣這條街雖然不長,但濃縮了揚州風情的精華。



何偉說,三義閣居高臨下,有一種俯瞰眾生的氣勢。古建築上有個石額,上面寫著「古三義閣」這四個字,磨磚的門樓能顯出當年的那種氣派。可惜經過幾百年的滄桑歲月,裡面其他的建築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這個古代的門樓還保留了下來,成為三義閣這條街的一個象徵性的建築。揚州過去說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三義閣這條街有美食小吃「蘇揚小吃部」,有理髮美容「施美髮屋」,有搓背修腳「永寧泉浴室」,還有住宿旅店,短短的一段街,把老百姓的市井生活元素都涵蓋了。



施美髮屋位於三義閣老街的西端,前面是店鋪,後面是住家,老闆娘丁大姐一臉和氣。

    

丁大姐說,店名「施美」是讓你美的意思,結婚以後,她就到這來開店了,有32年了。城區接地氣,平民生活,簡單快樂。


揚州人習慣「餓肚子洗頭,飽肚子洗澡」,在老街上,有一家創辦於清同治年間的老字號浴室——永寧泉,門前有這樣一幅對聯:「步上瑤池氣象新,身離曲水精神爽。」


    

何偉介紹,永寧泉是為平民服務的,澡資不到十塊錢,雅座也就一二十塊錢。浴籌也是多少年前的款式,是一種原生態的竹籌子,浴客買過浴資以後,就憑著這個籌子下澡堂洗澡。



雖然價格平民化,但永寧泉的服務和設置可一點都不馬虎,有著「湯飽氣圓九條龍」的特色。利用餘熱,通過浴室的地龍,三層的疊加,然後最終排出去,就相當於現在最流行的地暖。九條地龍的迂迴曲折,讓煙道裡面的煙塵得到沉降,排出去的煙不是黑煙,減輕空氣汙染,現在最提倡的節能環保、綠色發展在這得到了驗證。何偉介紹,洗澡水的這種加熱方式,符合祖先們天人合一的這種理念。


    

既有「桃園三結義」的意氣奮發,也有「揚州三把刀」文化的集中展現,三義閣真是一條「寶藏」老街。在三義閣老街上,還有一家老字號,同樣歷經了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它就是——寄園。



位於三義閣65號的寄園,是一家老字號旅社,成立於1912年1月8日。寄園旅社負責人夏梅紅介紹,這是一家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變過的百年老店,原址原店原經營方式都不變,梅蘭芳、朱自清、鬱達夫等名人都住過,有很多遊客慕名而來。

    

為了讓老字號留住老味道,2016年,旅社請來園林大師對內部進行了升級改造。


    

夏梅紅表示,寄園它本身就是一個歷史建築,建築結構是前後兩進的一個串樓。他們在裝修的時候,基本上全部保持原貌,結構沒有更改,只在原有的基礎上,做了加固翻新,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舊貌換新顏,力求讓客人們有一種穿越感,突然之間,好像從現代回到了民國。



陳堅是一名史料收藏愛好者,在他的藏品中,有一件就提到了寄園,這是一本民國時期的書籍——《揚州覽勝錄》,作者是晚清民國時期的揚州地方名人王振世。


陳堅介紹,在民國時期,揚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文人團體,叫冶春後社,王振世是其中重要成員。當時處於抗日戰爭時期,這部著作《揚州覽勝錄》匯總了揚州所有曾經的和現有的,或者已經消失的景點,通過這些來喚起國人的愛國熱情。



《揚州覽勝錄》稱得上是揚州較早的旅遊書籍,書裡介紹了160多處名勝古蹟。正文結束後,最後部分則是「商店要覽」。陳堅表示,「商店要覽」其實就是當時揚州老字號的一次大閱兵,其中在涉及到古三義閣的時候,提到了這條街上當時有兩家非常著名的店鋪,一個是榮華棧,一個是寄園。


     

古老泛黃的書籍記錄下了三義閣曾經的繁華。陳堅介紹,舊時三義閣曾是旅社集中的地方,除了榮華、寄園,還有新新、美成、壽年等旅社。不過在歷史長河中,只有寄園延續至今。

    

寄園外面是大馬路,裡面卻別有洞天,可謂是鬧中取靜,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兒既是一個可以休憩的場所,也是一個可以寄放心靈的港灣。

    


除了旅社、理髮店、浴室、小吃店等商業場所,三義閣老街上居住的都是老揚州,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對老街充滿感情,91歲的董奶奶就是其中一位。董奶奶說,從前這裡可熱鬧了,三義閣是個好地方,是揚州最好的地方。

    

何偉介紹,這裡的老揚州們性格淳樸可愛,普通的日子也過得很精彩,這種心態很值得當下社會的一些年輕一代去參考。


雖然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但三義閣保留了「最揚州」的一面,難怪在董奶奶看來,這裡就是揚州最好的地方!外表貌不驚人,內在大有乾坤,這正是揚州小巷的獨特魅力,值得我們一再品味。


更多內容請收看揚州電視臺1套每周六17點30分播出的《新聞女生·玩收藏》節目。


來源:新聞女生玩收藏

新媒體責任編輯:孔秋婷


一處地名就是

一段歷史、一段文化。

點亮下方的「

一起去感受揚州小巷的魅力……

相關焦點

  • 愛上揚州的N+1個理由
    攝影丨丁春晴這一份獨特,不似江南之小橋流水,不似北國之大江大河,既得溫柔恬淡之清秀,又兼開闊豪邁之壯美。水城天下無雙,有大江,有小河,剛柔相濟。文旅名城 優雅溫潤「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歷經無數王朝的興衰更迭,揚州人民在這裡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攝影丨何偉這裡有著紀念一代大儒董仲舒的董子祠,有鑑真東渡日本前修行住持的大明寺,還有西域先賢普哈丁建造的仙鶴寺及其墓園,這裡處處流淌著古城的溫潤和優雅。
  • 揚州最具代表性老街,位於古城市中心,百年老店很常見
    每個觀光城市都有古老的街道,商店林立,遊人如織,建築也是古色古香的姿態,在揚州,這條街叫東關街,位於古城市中心,曾經是古城市的交通要道。東關街的最東端是古運河的東關古渡,在水運曾經發達的年代,長江和京杭大運河聚集,揚州成為水路交通的要衝,成為了理所當然的商品集散地,出自古運河渡口,東關大街, 這座城市的歷史已經超過了一千年,古城的東端是大門,體現了這座城市的悠久歷史,旅遊者必須從這扇門進入東關街。
  • 揚州東關街,這條老街延續著揚州的千年繁華
    每座旅遊城市都有一條老街,商鋪林立,遊人如織,建築也是古色古香的樣貌。在揚州,這條街叫東關街,位於古城的中心,曾經是古城的交通要道。東關街的最東端,就是古運河的東關古渡。在過去水運發達的年代,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匯集於此,揚州成了水路交通要道,也是當然的商品集散地。從古運河的渡口出來,就是東關街。這條街的歷史已超過千年,古街東端是一座高大的城門,彰顯著這座城市悠久的歷史,遊客必須從這座城門進入東關街。
  • 古城·小巷·油紙傘
    在中國,最精緻的時光往往濃縮巷子裡,巷陌深處,人情日常世代傳遞。蘇州的巷子是浪漫而多情的,泉州的巷子飽含紅磚古厝人家的閩南情懷,而福州的巷子則縈繞著更多文人情懷。
  • 細數揚州當年繁盛,感嘆老街古巷如煙往事
    一個城市的DNA符號,往往就隱藏於老街古巷那坑凹不平的青石板下。當你有緣面對那些樸素、和善、滄桑抑或平靜的面孔,猶如欣賞一幅斑斕的市井風情畫卷。▲百年老街---揚州國慶路上著名的老街-得勝橋,這裡鱗次櫛比的傳家店鋪,賣的就是揚州的「三把刀」。平時,古色古香的老街很清靜。沒有那種行人摩肩接踵,車水馬龍的景象。
  • 揚州大小東門:民國揚州文化娛樂中心(圖)
    大東門街話當年明清和民國年間,大東門街是古城揚州東西向的主要幹道,東接彩衣街——財神廟——東關街直達東關古渡,西經開明橋(系唐二十四橋之一)——四望亭——縣學街——西門街,直通西門外大街,是一條貫穿揚城的東西通衢。
  • 紹興市古城老街 斑駁中濃縮著歷史的風塵
    一下車,一條原汁原味的紹興老街——倉橋直街神奇的展現在他們面前。保存完好、古樸渾厚的建築讓他們驚嘆和留戀,那是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飄著杏黃色的酒旗,河裡不時有烏篷船划過,石板路上是閒庭若步的人們。與相鄰的紹興城市廣場的川流不息和現代氣息形成絕對反差,老街始終透著從容與閒適。  「她的美麗超乎我的想像,讓我很興奮、很吃驚,太漂亮了!
  • 「最揚州的古巷遊」攻略網上走紅 展示158張美圖
    花局巷 陳明 供圖  揚州攝影師用鏡頭記錄,外地背包客紛紛點讚    去年8月,市旅遊部門精心開發了古巷風情遊、鹽商文化遊、文博體驗遊三條古城旅遊線路。  1  攝影師用鏡頭探秘古城  158張美圖展現最揚州的古巷  天寧門街、彩衣街、東關街、丁家灣……在國內知名螞蜂窩網上,揚州網友「玩味生活陳明」的一條題為「最揚州的古巷遊」的古巷遊攻略被不少外地網友收藏。
  • 廣東梅州修復整治民國老街 恢復古城風貌
    廣東梅州修復整治民國老街 恢復古城風貌   中新網梅州3月14日電(唐林珍 羅娟娟 廖曉)記者14日從廣東梅州市有關部門獲悉,梅州城區一江兩岸景觀提升二期工程正式啟動,對梅江北岸民國老街凌風東路建築物及相關配套設施進行修復和整治,恢復古城風貌。
  • 揚州九大旅遊景點,你都去過哪?
    地 址:揚州市維揚區大虹橋路2-3號朱自清故居從東圈門歷史街區旁的小巷,或者吳道臺府旁的小巷進入,都可以到達朱自清故居,你可能很難想像一代文人竟然住在這樣的深巷中。這座始建於清代的建築,是揚州典型的民居「三合院」建築,透露著濃厚的書卷氣。
  • 揚州的千年歷史老街,位於運河之側,古城之中,古色古香
    十年一覺揚州夢。這首詩還是不能寫盡揚州的。她是一個需要細細觀察的城市。在微風和迷人的花朵中,我想像著杜牧在江南睡了多少個美麗的夢,寫下許多美麗詩篇,甚是羨慕,揚州是以多水而得名的。東莞街是在運河的河畔之上。
  • 安民夜揚州系列:夜徜皮市街
    按理說,這樣一首流行音樂的曲調,與這麼一條歷史久遠的老街,怎麼也不搭的,但整條街上的文藝範,都在空氣中瀰漫著咖啡的氤氳,散發著幽幽的故紙香。如果說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那麼揚州就有「巷子」。揚州方言裡有句俗語叫「巷子裡扛木頭——直來直去」,古城裡許多街巷的取名就是如此,即使你從來沒有聽說過,就靠望文生義,也能將這條街的歷史猜出個七到八。
  • 天南地北過大年丨在閩南,在老街,感受古老的年味
    漳州:老街上的慢生活漳州是老煉春節閩南尋年味的第一站。漳州古城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唐宋古城、明清街區、民國風貌、閩南韻味、僑臺同輝」等5大特色。
  • 鎮江:三千年江南古城,金山焦山北固山龍蟠長江
    江南運河主幹改在鎮江東郊的諫壁口入江後,鎮江城下的運河變作「古京杭運河」,已經很少見南來北往的船隊,古運河靜靜地沿古城邊緣流過,身後是2000多年的繁華。一條潤揚大橋橫跨南北,連接了鎮江、揚州兩座古城。三山已經和長江主航道隔開,北固山在城東,金山和焦山在城西,靜待遊人來訪。
  • 一條3100年的小巷,一個難得的歷史文化奇葩
    千年此地尋遺事,只要回邯鄲,我就一定會來到這條老街,在古風古韻中去回味我曾經的記憶,也會踏著故人的足跡去領略趙文化的博大精深。邯鄲,一個三千年沒有改變名字的城市,也是我的第二故鄉。說邯鄲一定要說那條老街,一條沉澱著3100年歷史的老街——城中街。
  • 小巷,喀什老城的一個深處--老城的天空
    迷宮似的老城小巷、就是喀什的一個「深處」,一個神秘的大匣子,總是沉湎於對往事的回憶。走進喀什老城,就走進了公元17世紀。  1988年第一次去喀什採訪,出發前《新疆日報》著名記者肖廉老太太提醒我:到了喀什一定去喀什老城的小巷裡看一看,走一走……。30多年過去了,我每年都會去幾次喀什,而每次到了喀什,老城的小巷是我一定要去的地方。
  • 黃山屯溪老街內以徽商文化為主題的民宿,體驗到真正的徽商生活
    老街深巷鋪連肩,密雨重簾古畫延。黛瓦馬頭藏密語,徽商儒影透微煙。丨黃山開元頤居·還淳屯溪老街店丨九棟老宅,五大主題,集合成一片擁有39間房的徽州儒商生活文化民宿集群,是黃山市首個徽商主題民宿集群,亦是開元頤居旗下的首個民宿集群。酒店新開了2期,設計風格以徽商文化為主題。
  • 揚州是一個有歷史底蘊的城市,每個小巷都很乾淨
    揚州城裡的房子都很矮,因為要保護古城,顯高,偷偷掃了一眼房間裝修布局,顯得有點凌亂擁擠。隨後,他和計程車大哥聊起了這件事。他說,那些住在老房子裡的人,在郊區都有大房子。老房子住在情懷裡,因為這才是展現一座城市底蘊的唯一方式。都說雞逃不出廣州,鴨逃不出南京,鵝逃不出揚州。
  • 揚州旅遊必去老街,已有1200多年歷史,小吃眾多,不輸西安回民街
    對於揚州這個地方,我國人應該都充滿了嚮往吧,一個「人間天堂」,人生要是不來一次,都感覺是一種莫大的遺憾,那麼說到這裡,揚州作為一座歷史名城,旅遊景點自然是非常多的,無論是歷史遺址,還是自然風景或者是人造景點都非常多,那麼來到揚州一定要去的是哪個地方呢?很多人會認為是瘦西湖,但小編卻不認為,小編認為是一條老街。
  • 一起在江蘇老街裡漫遊,感知不同城市的溫度
    ,皇華亭畔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文亨橋上賈寶玉父子雪夜訣別,小巷深處夜夜燈火通明,宮梳名篦沿河送往京城。地址丨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高淳老街領略明清古街上的煙火氣息地址丨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城淳溪鎮漆橋老街遊賞古城淘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