賒刀人、劊子手、哭喪下靈遍地走;二皮匠、守陵人、千盜蘭花神調門。
以上這些,實則都是我們古時候的一些神秘職業。我們今天要說的呢,就是第一個「賒刀人」。在傳聞中,其實賒刀人是屬於算命這一行的分支。這種洩露天機的流派有許多的,祖師爺爺也有許多,比如說睜眼算命的劉伯溫,瞎眼算命的東方朔,風水就屬郭璞,而梅花易數這種就是麻衣神相。賒刀這一支,拜的很奇特。
賒刀人一支拜的就是玄微真人鬼谷子,他們總是自稱是鬼谷子的後人,但也不幹別的事兒,就專門賒刀。據說是在北宋時期就出現了,行事低調。大多都是幾位賒刀人一起,聚眾而行,背著一袋子大菜刀,專挑這偏僻的鄉鎮村屯兜售。
他們的刀可比普通的刀貴多了,別人的刀大多是半吊錢。而賒刀人的刀卻是要整一兩銀子之多,但是卻不是現在拿錢。你給我打欠條,刀則是賒給你。等到何時出了何事了。到時候我拿著欠條來取錢。這口中的何時何事其實一般都是一種聽起來匪夷所思的話語,比如公元1117年記載的一次賒刀人事間,那時候的「皇為奴,妃衝娼,三千宮鵝盡北往」這等預言在村中盛行。聽起來似乎是絕不會發生,一朝天子,如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呢?
但等到十年之後,也就是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發生,北宋城破。徽欽二帝被捕,趙氏皇族等連帶著他們的妃嬪,宮女大臣向北而行。百年國恥,給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而這時候,賒刀人就前來收錢了。
且歷史上這種賒刀事件也是流傳了許多的,賒刀人一脈也是日漸就變得神秘起來。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賒刀人再次重出江湖,在皖魯豫一代橫行。若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讀者應該會對此有印象。
他們一般會在每個村鎮趕集的時候出現,大部分都不會是本地人。操著一口的外地口音,地上鋪一塊麻布再放上刀就可以開始做生意了。大部分都是以順口溜的形式吆喝,這種形式有點像北方民間文化中的「數來寶」。但實際上,他們與古時傳說中的賒刀人又不一樣,比如你看他們吆喝的句子:
實際上,他們賣刀。不像傳說中的賒刀人只賒不賣,他們賒刀的錢也是賣刀的錢的十倍以上。其次他們的預言也大多和經濟之類的有關,還很通俗。比如說:「等到大蒜三塊錢一斤來收」,或者是「等到豬肉以後十塊錢一斤來收」這種,以此來給人們一個心理壓力,你買刀才這麼點錢,賒刀到時候就是十倍了,不如買我的刀。
你問他們是不是真的,他們反而會對你笑笑:「你等我這讖語應驗來收錢就知道了」。但實際上,就算等到他們說的話應驗了。也沒有見到賒刀人來收錢,因為這其實就是一種營銷手段。
農村人心理淳樸,他們賣東西的時候先通過吆喝來吸引你的注意力,再和你說「賒刀」之事勾起你的購買慾望。最後用天大的差價來打消你"賒刀"的欲望,因為賒刀人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感,他們就是靠著這種感覺來抓住你的心理。就算真有賒刀的,他們就當是一個成本送出去了,顯示自己是真的。更可以增加自己的信任度。
這就是現代的「賒刀人」,怎麼樣,是不是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神秘?其實這就是一種具有時代特色的營銷手段而已。他們是商人,商人逐利是他們本性。現如今進入網絡時代,賒刀人不就漸漸消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