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再過一個多月就到預產期了,她問我需要準備什麼母嬰用品,還聽說網上建議的很多東西其實很雞肋。她這一問,不由讓我想起了幾年前辛苦並幸福著的時光。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兩個孩子相差兩歲半。
聽到她如此一說,我笑了。我現在說的內容,一發布以後不也就成了「網上的建議」嗎?同樣的東西,有的媽媽用著非常好,有的媽媽則完全用不起來。
所以,到底雞肋與否,還要看個人的需求和使用的具體情況。
我仔細想了一下,然後給了她這些使用感受,僅供參考。
(一)我買過的最後悔的母嬰用品:
(1)溫奶器
妹妹當時完全純母乳餵養,哥哥是第一胎,沒經驗,孩子隔一段時間就哭,身邊有人總是懷疑我的奶水不夠,孩子是餓得哭。我也沒經驗,不知道怎麼判斷夠不夠,孩子長得確實不快,所以弄得我也沒什麼自信。於是,就在第二個月的時候,給哥哥加了一個月的奶粉,每天加一到兩次。
衝多少總是把握不好,孩子喝不完的,我就放在溫奶器裡。可是等到孩子再一次餓了,我總覺得時間太久了,奶粉不新鮮了,所以最終還是倒掉重新衝。
到了第三個月,哥哥突然拒絕奶嘴,一餵奶嘴就哭,一餵母乳就好好吃。於是徹底放下奶瓶,轉而純母乳餵養了。當沒了後路,心情穩定,不再患得患失時,母乳很快就夠孩子吃了。接下來的兩三個月,哥哥呼呼長體重。
後來這個溫奶器好像在二手平臺賣掉了。
(2)嬰兒手套
買了嬰兒手套,據說可以防止孩子抓傷自己。可是後來,醫生根本不建議用。因為戴上手套妨礙孩子的觸覺,影響孩子的感覺統合,對孩子生長發育很不利。
所以,直接扔了。
(3)水果咬咬樂
看著廣告做得挺好的,可是我給孩子買了不同尺寸的咬咬樂,試了不同的水果,孩子依然吃不到嘴裡。好不容易把水果咬碎了,結果水果汁都順著小洞流到孩子的手上和身上,孩子吸收不了多少。
而且水果切完,幾分鐘就會氧化變黑,也不太有營養了。
所以,要吃水果,我就用勺子刮著給孩子直接餵著吃;若是想磨牙,就買大人手指粗細的磨牙棒給他磨。
咬咬樂,棄了。
(4)嬰兒指甲剪
嬰兒指甲剪做得很漂亮,可是用起來非常不方便。
要是孩子長大一些,自己給自己剪,倒還可以。可是,小嬰兒的指甲還得爸爸媽媽給剪。兩側包著的部分實在影響視線,而且嬰兒指甲剪大多比較小,拿起來很不方便。尤其像我手這麼大的人,更是不靈活。
所以,用了兩次就閒置了。
(5)學步車
這個醫生不建議用。
當孩子骨骼還沒發育完善的時候,用這個就揠苗助長了,影響孩子的發育。孩子如果能夠站立了,長時間用學步車則容易形成O型腿。當時朋友送了一個,除了我上廁所的時候,會為了安全把孩子放進去玩幾分鐘之外,其他時間都不怎麼用。
(二)最值得買的五大母嬰用品
(1)防溢乳墊和哺乳衣
兩個孩子都是純母乳餵養,每個孩子母乳餵養的前三四個月,防溢乳墊是必不可少的。既防止了乳汁滲透到衣服上的尷尬,而且更加衛生。給寶寶餵這一側的同時,那一側就墊上一個。
哺乳衣更是必備物品。居家的哺乳衣,外穿的哺乳衣,我都買了好幾件。帶著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孩子餓了困了,找個沒人的地方或者母嬰室,就可以給孩子餵奶。不用擔心自己著涼,也不用擔心走光。
(2)吸鼻器
有些媽媽吐槽吸鼻器不好用,我則剛好相反,特別喜歡。
哥哥小的時候,鼻子稍微一堵,就會用手使勁揉,揉不出來就氣得直哼哼。每次,我都把乳汁擠到孩子的鼻孔裡一兩滴,抱著他平躺呆上幾分鐘,待裡面的鼻涕潤溼了,就用吸鼻器輕輕地往外一吸,鼻涕就都出來了,非常好用。
吸鼻器一定要買軟頭的,用的時候控制好力度,扶好孩子的頭即可。
(3)嬰兒理髮器
我先後買了兩個理髮器,一個是嬰兒理髮器,適合小寶貝的,用了整整四年;現在用的是大一號的,類似於成人的。哥哥今天十歲,最近疫情,沒帶他出去理髮,都是用電子理髮器給他在家理的頭髮。
兩個孩子小的時候,五歲之前,都沒去過理髮店,全部是我們給他倆理髮。
不會看電視的時候,就一個人抱著逗著,另一個人理;會看電視了,就放著動畫片,一個人足以。
(4)水溫計
對於心細、敏感的父母來說,這個可能是個雞肋產品。可是對頭腦大條、觸感不靈敏的我來說,這個水溫計就是家中必備。
尤其當孩子還沒學會說話的時候,我每一次調洗澡水的水溫,都會把水溫計放在浴盆裡。不然,不是給孩子涼著了,就是熱得小臉通紅。
(5)腰凳和簡易的嬰兒背帶
對全職媽媽,尤其是一個人帶孩子的媽媽來說,這兩個物品應該是家中必備。
當孩子半歲以後,外出的想法就越來越強烈。要是有老人在,兩個人還能換著抱一抱。可是如果只是一個人,沒有腰凳或者嬰兒背帶,不但非常辛苦,而且手中什麼也拿不了。
經常帶孩子出去的人知道,我們很難兩手空空,至少要帶上水杯、紙巾、手機等物品。再說,如果上公交車的話,沒有腰凳這些輔助工具,媽媽們就會加倍辛苦,連平穩地站在公交車裡都成問題。
朋友們,你們都準備過什麼母嬰用品?
最好用的是什麼?最後悔的是什麼?
歡迎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