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岸區檢察院檢察官們來到位於南坪的一所中學,隨機對校內食品自動售貨機的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如今,該校食堂門口擺放的4臺食品自動售貨機都整齊劃一地「佩戴」著「合格證」上崗工作,為學生們提供著安全放心的食品。
「這些自動售貨機有了『證件』,就像是給學生們的食品安全上了一道『安全鎖』。」組織回訪的南岸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吳言才欣慰地說道。
校園食品自動售貨機從「無證上崗」到「持證上崗」的改變還得從一份檢察建議說起。
看似方便的自動售貨機實則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今年8月,南岸區檢察院檢察六部檢察官陳中丁在走訪時了解到,轄區許多學校校內都設置了操作便捷的食品自動售貨機,很受學生們青睞,常常一到休息時間,飲料、餅乾、薯片等「爆款」零食便被前來採購的學生們一掃而空。
可學生們購買的這些食品是安全的嗎?自動售貨機的經營者是否取得了食品經營許可?許可信息是否需要公示呢?
通過實地調查,陳中丁發現這些自動售貨機並未在顯著位置公示《食品經營許可證》、經營者名稱、地址、聯繫方式等基本信息。「這些自動售貨機難道是違規『上崗』嗎?」帶著種種疑問,他查詢收集了《食品安全法》《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據辦案檢察官介紹,對於自動售貨機的經營條件是有相關明文規定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重慶市食品經營許可審查細則(試行)》等相關法律法規,食品自動售貨機應當公示食品自動售貨銷售商名稱、地址、聯繫方式,以及銷售商《食品經營許可證》複印件等內容。
「看似方便快捷的自動售貨機,實則存在隱患。」陳中丁表示,學校是未成年人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校園食品安全顯得尤為重要,「就我們走訪調查的情況看,所涉及到的學校的學生規模都在千人以上,食品自動售貨機無證照經營,其銷售的食品得不到質量保證,一旦買到『問題』商品,消費者也無法及時聯繫到商家……這些都存在著較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可能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致使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針對部分售貨機不規範問題送達訴前檢察建議書
隨後,陳中丁便及時將此公益訴訟線索移交給了該院檢察五部,希望兩個部門通過積極聯動,共同解決校內食品自動售貨機「無證上崗」的問題。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裡,檢察官們通過實地走訪、調查詢問、拍攝照片等方式,固定了與食品自動售貨機相關的違法經營證據。
9月1日,經市檢察五分院審批後,南岸區檢察院針對部分學校校園內食品自動售貨機公示信息不規範的問題,向南岸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現場送達了訴前檢察建議書,要求其依法進行整改處理,加強對全區校園內食品自動售貨機的全面排查整治,並對經營者開展食品自動售貨機投放要求、公示內容等專題宣傳培訓。
收到檢察建議後,南岸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此高度重視,迅速落實檢察建議。該局通過開展現場監督檢查,對經營食品自動售貨機的相關公司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督促整改落實,並要求經營企業嚴格落實各項食品安全制度,定期維護、清洗自動售貨設備,定期檢查銷售、貯存食品。
同時,該局還對全區所有中小學校園內設置的食品自動售貨機開展全面清理檢查工作,先後共出動執法人員129次,檢查校園內自動售貨機經營者12戶,檢查食品自動售貨機30多臺,並對清查中所發現的公示信息不規範的食品自動售貨機完成了督促整改。
「校園食品安全無小事,檢察機關將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督促行政機關加強對食品安全的檢查監督,共同築牢校園食品安全防線,消除校園食品安全隱患,保障學生們『舌尖上的安全』,為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吳言才在回訪中表示。
記者 張柳妞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