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雲端!第四屆「兩岸學者共話·世界史」論壇順利舉辦

2021-02-07 民進網

11月21日,由葉聖陶研究會和復旦大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兩岸學者共話·世界史」論壇在復旦大學召開,論壇主題為「變動世界中的世界史研究」。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葉聖陶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新成出席會議並致辭。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葉聖陶研究會原秘書長高友東,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出席開幕會。開幕會由高友東主持。

說起「兩岸學者共話」論壇,大家或許並不陌生——它是由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葉聖陶研究會於2014年創建的小範圍、高層次的兩岸學術對話平臺,該論壇圍繞「世界史」、「社會學」、「教育學」等專題已舉辦過多屆。

為適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的論壇改為雲端舉辦:大部分大陸學者和所有的臺灣學者通過線上方式出席論壇。方式雖有改變,卻絲毫沒有影響到與會專家學者們的熱烈交流與傾心分享。

具體論壇怎麼安排?小萱這就帶大家回顧一下——

會議名稱:

第四屆「兩岸學者共話·世界史」論壇

研討主題:

變動世界中的世界史研究

會議時間:

2020年11月21日

舉辦單位:

主辦:復旦大學、葉聖陶研究會

承辦: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葉聖陶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新成在開幕會上致辭

劉新成在致辭中代表論壇主辦方向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表示歡迎。他說——

在當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區域的發展已經無法置身於世界的變化之外,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進一步告誡我們,各國休戚與共,在重大危機面前沒有誰能獨善其身,世界史研究能夠幫助我們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傳統及跨文化的互動和交流,了解世界的整體發展與多樣性,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在世界中的定位。

世界史的研究日益受到世人的關注, 「人類往前看多遠,決定了他們往後能看多遠」,道出了歷史學科,特別是世界史學科的基本學科功能,每個歷史學工作者也因此無法避免地承擔著這個天賦的專業責任。在人們面對這個迅速變化的世界,對未來既充滿期待,又不無忐忑的時代,希望海峽兩岸的世界史學者,以炎黃子孫特有的學養和智慧,以超越任何一種民族中心主義的胸懷,為人類能夠在往後看得更遠的基礎上,為今天與明日提供有益的啟示。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在致辭中對論壇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她說——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特殊的時代呼喚世界史學界,通過對世界歷史的深入研究,深刻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為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挑戰,開拓美好未來提供強有力的經驗支持和理論支撐。希望兩岸之間能夠通過這次論壇深入交流,互相切磋,增進友誼,在思想交流和智慧碰撞中收穫更多的見解與感悟,為推動世界史研究和學科發展共同努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楊肅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乘旦在開幕會上致辭。

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周亞明,黨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民進中央研究室副主任朱一多,民進上海市委會專職副主委胡衛、秘書長何少華參加了會議。

論壇為期一天,來自海峽兩岸22位世界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專題共進行了三場交流和一場自由討論——

兩岸學者連線研討交流

秦曼儀 臺灣大學

十八世紀法國貴族與文學共和國:平等互動的實踐、限制與社會變化

錢乘旦 北京大學

《英帝國史》(8卷本)的緣起和思考

孟廣林 中國人民大學

中世紀英國政治史研究的要旨與理路

林美香 政治大學

變裝女扒手茉爾(Moll Cut-Purse, c. 1584-1659):十七世紀英格蘭服飾與性別文化

楊肅獻 臺灣大學

吉朋史學的現代性:幾點考察

陳恆 上海師範大學

知識史能成為一個研究領域嗎?

區曣中 成功大學

由科技史哲談變動世界中「史識」之重要性

裔昭印 上海師範大學

婦女史研究的啟示與世界歷史的重構

主持人:楊肅獻 臺灣大學

李劍鳴 復旦大學

從跨國史視野重新審視美國革命

汪採燁 輔仁大學

十八世紀末英國公共輿論、煽動誹謗罪與新聞自由之辯

戴麗娟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十九世紀前期英、印、中植物信息流通網絡的運作:以茶樹移植為焦點的討論

郭家宏 北京師範大學

新濟貧法體制下英國貧民醫療救助體制探析

李峙皞 臺灣師範大學

思想的實踐與思潮的更迭:論工人教育協會 (Workers』Educational Association) 與英國唯心論的興衰,c.1900-1940

梁佔軍 首都師範大學

1923 年科孚島危機與英國的對策研究

李秉忠 陝西師範大學

土耳其民主黨執政時期的選舉政治與宗教復興——西方外交官的觀察和認知

主持人:錢乘旦 北京大學

金壽福 復旦大學

文化交融中的宗教因素——伊西斯崇拜在古代地中海東岸傳播的路徑和接受過程

黃洋 復旦大學

古代希臘和中國「自我」和「他者」的轉化

範姜士璁 中興大學

古典時代晚期的武裝衝突與人口流動

張倩紅 鄭州大學

國際組織對大屠殺記憶的傳承

楊小華 輔仁大學

兩線之間——柏林猶太博物館的歷史敘事與解釋

董經勝 北京大學

委內瑞拉的查維茲主義評析

(主持人:李劍鳴 復旦大學)

論壇已圓滿落下帷幕,希望繼續加強兩岸學術交流,共同努力推動兩岸世界史研究和學科發展。

葉聖陶研究會是由以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領導人為主的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和葉聖陶先生的生前好友,於1989年發起成立。研究會在對葉聖陶的思想進行整理、研究和宣傳的同時,也積極推動大陸跟臺港澳學者、學術團體的交流交往。

「兩岸學者共話·世界史」論壇是由葉聖陶研究會於2014年創建的小範圍、高層次的兩岸學術對話平臺,每兩年舉辦一次,來自兩岸的學者就共同關注的話題展開討論,對於交流學術研究成果、探討世界史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體制問題,以及引發海峽兩岸學者關於世界史學科取向的進一步思考,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 第四屆「兩岸學者共話·世界史」論壇順利舉辦
    11月21日,由葉聖陶研究會和復旦大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兩岸學者共話·世界史」論壇在復旦大學召開,論壇主題為「變動世界中的世界史研究」。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葉聖陶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新成出席會議並致辭。
  • 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聚焦中華傳統教育思想
    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聚焦中華傳統教育思想 2020年12月18日 08:28:00來源:新華網   記者17日從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獲悉,由葉聖陶研究會和西南大學主辦的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當天在重慶舉行。
  • 兩岸學者共話 | 中華傳統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
    12月17日,由葉聖陶研究會和西南大學主辦的第三屆「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在西南大學召開,論壇議題為「中華傳統教育思想的當代價值」。對於「兩岸學者共話」論壇,朋友們應該並不陌生——這是由葉聖陶研究會於2014年創建的小範圍、高層次、重實效的兩岸學術對話平臺,先後舉辦過「世界史」、「社會學」、「教育學」等多個專題,受到兩岸學者的認可和歡迎。今年的「兩岸學者共話·教育學」論壇是怎麼安排的?
  • 第四屆海峽兩岸美食文化論壇在臺中成功舉辦
    2014第四屆海峽兩岸美食文化論壇現場。(圖片來源:北京朝陽區臺辦)  中國臺灣網6月19日臺中消息 日前,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市朝陽區商業聯合會主辦,臺灣「中華兩岸餐飲連鎖經營協會」協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美食文化論壇」在臺中市成功舉辦,二百餘名來自海峽兩岸的知名餐飲界人士及海外知名學者出席論壇。
  • 翹楚集結,雲端論劍|第五屆海峽兩岸眼科高峰論壇圓滿閉幕
    為總結年度眼科學術成果及臨床經驗,整合國內眼科資源,促進海峽兩岸學術融合與交流,由寧波市第一醫院太學眼科中心舉辦的「第五屆海峽兩岸眼科高峰論壇」於2020年11月29日在寧波富邦大酒店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正式召開。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暨兩岸藝術家論壇成功舉辦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暨兩岸藝術家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26日 08:17:00來源:海外網   鑑於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勢,本屆論壇採取「雲會議」形式,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設主會場,臺北學者進行視頻致辭與演講,在高雄設分會場,海內外暨兩岸專家學者和文化界人士在為期兩天的議程中將以參加主會場和分會場研討、視頻連接、提交論文等多種方式共襄盛舉。應邀出席北京主會場的學者100人,臺北、高雄多形式與會者共50人。
  • 聚焦兩岸青年創業 第四屆臺胞社團論壇青年創業分論壇舉辦
    第四屆臺胞社團論壇青年創業分論壇在北京舉辦(青年公社 陳文韜 攝)     青年公社1月10日北京訊 (記者 陳文韜)9日-10日,以「創新引領未來,創業鑄就夢想」為主題的第四屆臺胞社團論壇青年創業分論壇在北京舉辦。來自臺灣、港澳以及海外的臺胞社團領袖、青年企業家代表以及專家學者等百餘名嘉賓齊聚一堂,圍繞兩岸青年創業展開熱烈交流。
  • 第四屆海峽兩岸殘障事業南湖論壇在武漢舉行 聚焦殘健融合教育
    新華社武漢7月10日電(記者黎昌政、吳植)以「殘健融合、共享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殘障事業南湖論壇暨海峽兩岸殘障人士融合教育交流研討活動10日在湖北武漢舉行。兩岸殘疾人代表、殘疾人工作者及專家學者共聚一堂,交流心得,暢敘親情,共話未來。
  • 第三屆兩岸國學論壇在福建平潭盛大舉辦
    華夏經緯網11月2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10月31日,第三屆兩岸國學論壇福建平潭盛大舉辦,弘揚兩岸中華文化共築兩岸中華精神文明是此次第三屆兩岸國學論壇的主軸。第三屆兩岸國學論壇現場本次論壇聚集兩岸學者專家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貢獻心力,六個主題演講,分別為大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張志強教授:《製作之原》中探尋中華的治道理想和治術思維。臺灣大學苑舉正教授:《儒釋道的核心:仁、滅、為》。北京師範大學朱小健教授:《說文解字所見生態觀》。
  • 第四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比較教育論壇順利召開
    第四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比較教育論壇順利召開 11
  • 與你一起實現夢想:第四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創意論壇在廈門成功舉辦
    」在廈門理工學院隆重舉行…10月29日上午,由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廈門市臺灣事務辦公室、廈門市文化發展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主辦,思明區文化體育出版局、廈門市大學生文化創意協會、廈門市青少年文化創意協會、廈門理工學院數字創意與傳播學院聯合承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創意論壇」在廈門理工學院隆重舉行。
  • 第四屆大江論壇促兩岸養老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
    第四屆大江論壇促兩岸養老與健康產業融合發展 2017年08月28日 22:0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8月28日北京訊 (記者 黃曉迪)由臺盟中央舉辦的第四屆大江論壇·兩岸養老與健康產業論壇於28日下午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
  • 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 兩岸近70名學者「共...
    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廈門開幕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2日在廈門舉行,共有海峽兩岸近70餘位出版業界代表及專家學者與會, 共同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兩岸出版交流拓展深耕、出版與人文智庫平臺建設、「一帶一路」與兩岸出版合作新機遇、中文出版「走出去」與兩岸出版共創雙贏
  • 海峽兩岸教師教育論壇暨「網際網路+」時代教師核心素養與教師教育變革研討會順利舉辦
    9月20日,為促進「網際網路+」教育教學新常態下海峽兩岸教師教育學者的交流與合作,探討兩岸友好師範院校合作的新舉措,「海峽兩岸教師教育論壇暨
  • 第五屆「大江論壇」在深圳舉行 共話兩岸融合
    新華社深圳10月11日電(記者 王豐)由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主辦、臺盟深圳市委等承辦的第五屆「大江論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精英論壇,11日在深圳開幕。來自兩岸政、經、產、學等領域代表性人士和青年團體代表近200人與會,圍繞「共享改革成果、助力兩岸融合」進行交流研討。
  • 北京科技大學「校長相約 共話成長」主題論壇舉行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彭詩韻)4月23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學「校長相約 共話成長」歷屆校長獎章獲得者主題論壇暨第十一屆校長獎章評選啟動儀式舉行。  主題論壇上,第一屆校長獎章獲得者、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級策劃牛傑通過分享自己的故事,告訴在場的學弟學妹要通過多讀書、多參與和多嘗試,把握住每一個機會,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第三屆校長獎章獲得者、國家「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劉瑋書以「尋找屬於自己的精彩」為題分享了童年、大學、留學和歸國的人生經歷,為現場同學們帶來不一般的故事和啟迪。
  • 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舉辦
    本報訊 (記者 楊珊珊) 6日,作為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在第十三屆海峽文博會上舉辦。 來自兩岸文創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大學生代表會聚一堂,以「與你一起實現夢想」為主題,圍繞兩岸大學生文化創意設計、實踐、合作等方面展開腦力激蕩,對海峽兩岸高校文創發展提出建議。 論壇上,還頒發「2020年海峽兩岸文化創意交流工作特殊貢獻獎」「2020年海峽兩岸文化創意交流合作優秀單位」等獎項。
  • 第八屆網際網路安全大會「雲端」啟幕 共話新時代
    今年可謂是打破時間、內容、空間桎梏,匯聚全球豪傑,共襄盛舉。「一創」全球首場網安萬人云峰會多國專家突破空間界限,共謀時代安全數據表明,自2013年首次舉辦以來,ISC歷史參會人數達21.4萬人次。八年磨一劍,今年大會首次以「雲端峰會」的形式召開,舉辦網絡安全萬人云峰會,同樣是一呼百應、陣容強大、規模空前。
  • 第三屆全國世界史中青年學者論壇入選論文名單公告
    第三屆全國世界史中青年學者論壇徵稿活動於2019年8月10日結束。
  • 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舉辦 聚焦「維護和平穩定 深化融合發展」
    中國臺灣網12月13日北京訊(記者 張亞靜)12月13日,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在北京舉辦。60餘位兩岸專家學者通過連線方式,圍繞「維護和平穩定 深化融合發展」主題進行交流與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