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Siyi 8月10日報導
「南安問我要不要去學會計???」6月15日,吳星潔按下朋友圈的發送鍵時,加上了憤怒的表情。在收到新郵件之前,他已經被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知識與信息系統管理專業錄取。
英國應對新冠病毒時所推崇的「群體免疫」令人擔憂,美國新增病例人數持續攀升,高校財政緊縮,加之留學政策和國際關係複雜多變,老牌留學目的地危機四伏。不同於本科階段出國留學的長久規劃和剛需,碩博階段更加靈活,計劃打亂後不少學生選擇「間隔年(Gap year)」或隨疫情態勢保持觀望。
而彼時的香港高校似乎看到了絕佳的招生機會,瘋狂抄底。香港大學的博士招生計劃甚至寫明:「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候選人,持有頂尖大學2020-21學年的錄取通知書,請提交(相關)材料給香港大學,我們將進行獎學金(Presidential PhD Scholarship)初步甄選。」
博士項目之外,香港各大高校的碩士專業也開啟了補錄通道,吳星潔隨即轉向香港城市大學的信息系統管理學,「從遞交申請到正式拿到offer僅隔了一天。」他說。
香港被很多與吳星潔有著相似經歷學生視為留學備選地。但自7月下旬開始,連續12日新增破百的壓力之下,港校紛紛發布通知,秋季學期線上授課。8月5日晚間,廣東再次收緊香港入境限制,留學「無路可退」,租房計劃打亂,學成歸來落戶一線城市還能否實現?
這一切都因為香港新一輪疫情變得撲朔迷離。
在收到南安普頓大學詢問轉專業意向郵件的十天前,吳星潔已經向香港城市大學遞交了申請材料。
「南安的郵件是分批發的,當時群裡有人說我申請的這個專業人少,可能會取消開課。我一下就慌了。」吳星潔回憶起當時的心情:「然後我就想著申一個港城試試吧,算是一條退路,沒想到就成功了。」
「那時候覺得,香港至少有線下開學的希望,英美是不太可能了。」吳星潔說。出於疫情防控,北京高校一直沒有線下開學,經歷雲畢業的吳星潔怎麼也沒想到香港的情況會在7月下旬急轉直下,網課命運難逃,毫無撤退可言。
據深圳特區報報導,香港7月8日新增了5宗源頭不明的本地感染病例,新一輪疫情中,多名患者為學生、家長或學校教職員工的親屬,導致香港至少有12所中小學緊急停課,民眾擔憂疫情將在學校廣泛傳播,呼籲政府安排全面停課。
7月22日,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宣布陸澳臺入境檢疫再次延長一個月,至9月7日。港校紛紛採取措施,發布秋季學期相關的課程安排,基本採取大面積網課和小範圍線下面授。
7月24日,Dove收到香港中文大學的郵件通知,她選擇的社會工作專業秋季學期全部轉至線上。「我和很多同學都計劃疫情好轉之後就過關。」Dove告訴芥末堆,即使上網課,她也想去香港。畢竟一年時間很短,如果明年春季有望線下開學,「只有一個學期在港的話,留學體驗會差很多。我想多接觸學校自習室和圖書館這類的資源。」
擔憂的同時,Dove仍然保持樂觀,「這幾天新增(病例)終於下百了,希望在粉籤入境日期截止之前,我能順利過關...」Dove提到的「粉籤」,是由香港入境事務處籤發並通過學校寄出的Visa Label(籤證標籤頁),對學生赴港讀書首次入境香港的時間作出要求,逾期需要通過學校重新辦理。而香港這次疫情暴發時,許多學生的「粉籤」沒來得及寄出。「學校說由於疫情沒有郵寄的粉籤都暫時不會再發給學生了。」Dove說,這意味著,沒有拿到Visa Label的學生,只有在內地上網課這一種選擇。
此前歐美疫情和留學政策不明朗時,「網絡授課形式下,是否還值得花高昂學費留學」成為各大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高價函授」「夜校苦讀」這類戲稱也成為留學生之間苦不堪言之外的玩笑。
而香港彼時的疫情防控相對有力,轉申香港的留學生不在少數。但當「無路可退」時,更多的「麻煩事」開始浮現。
原本已經找好房子的Dove無奈之下只能和房東協商修改租約,延遲起租。「本來打算8月15號開始,現在溝通下來房東其實有點不想晚起租,如果不行的話我可能就不租了,等到確定了去香港的時間再做打算。」
留學生推遲赴港,讓香港的房產中介發了愁。往年3、4月就開始租房的熱潮,在疫情之下並未如期到來。因為擔心安全而退租並支付違約金的學生也大有人在。芥末堆觀察到,香港當地一家主要服務留學生群體的房屋中介,直到現在仍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房源,而往年旺角、西營盤等熱門地區幾乎在7月中旬就全部訂出。
吳星潔已經放棄了現在租房的想法,他暫時還未拿到「粉籤」。「我想過要推遲一年,先工作再上學,可是香港的這個offer不能推遲入學。」雖然擔心在線授課的質量和課下協作的反饋時效,但他更看重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如果先工作一年,之後研究生畢業再找工作也不算應屆了。」他說。
此外,一線城市之外的學生,除了考慮應屆生身份,還有落戶問題。Dove初步計劃畢業後回家鄉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編制,「但一年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如果遇到了其它合適的工作,我也會去嘗試。」Dove告訴芥末堆,由於一線城市落戶對境外留學天數有嚴格的要求,例如北京是360天以上,「我還不知道能不能湊滿,應該不會考慮。」她說。
加之近年來不斷有關於留學生境外學歷要求認證的「民間說法」——在境外的時長需要佔全部學年的70%。不過,目前尚未出臺相關規定時間比例的官方文件。
今年4月,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已對留學人員關心的畢業後學位認證問題作出通知,文中提到:「受疫情防控影響,留學人員無法按時返校而選擇通過在線方式修讀部分課程,以及因此導致的其境外停留時間不符合學制要求的情況,不作為影響其獲得學位學歷認證結果的因素。」但對於非京籍留學人員落戶北京的時間要求,芥末堆詢問留學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暫未接到調整通知。
由於複雜的政治和社會因素,近年來香港的留學市場一度被外界唱衰。可這是現實還是表象?
與吳星潔不同,香港是Dove的第一選擇,她看重的是地理位置和文化優勢。「對我而言只是換了一個城市的區別,語言文字和人們的面孔都沒有發生變化,我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適應新環境。同時,相比內地,香港的教育資源更能培養學生國際化的視野,是我理想的深造之地。」加之香港高校的QS排名近幾年不斷提升,也是她考慮留學香港的重要因素。
隨著留學大眾化趨勢的持續深入,亞洲國家和地區以其相近的文化環境、相對低廉的留學費用、高含金量的文憑等因素,吸引力不斷提升。
然而申請前夕,香港發生動亂,Dove考慮過安全問題,也曾產生過一絲猶豫。「但我想入學是在一年後,而且政府肯定會針對香港問題有一些舉措,所以我還是堅持了。」
新東方前途出國副總裁、新東方歐亞教育總經理俞仲秋曾告訴芥末堆,「香港在所謂的修例風波之前,留學勢頭是非常好的。」他觀察到,香港高校數量有限,研究生申請對於以託福、雅思等語言成績的要求逐年提高。「但是最近受此(風波)影響,申請的學生數量減少,(學校)標準還降了一些。」
今年6月發布的2021 QS世界排名中,亞洲國家和地區有26所學校躋身前100名,是有史以來入選最多的一年。其中,香港大學22位,香港科技大學27位,香港中文大學43位,香港城市大學48位,香港理工大學75位。
俞仲秋對香港留學的未來抱有有信心,原因便在於港校的強勁實力。「香港高校大部分在全亞洲甚至世界都是頂尖大學。只要科研力量還在的話,我相信香港的形勢未來會趨於穩定,並且向好。」
顯然,香港本身具備的留學吸引力猶在,但當其披上一層「疫情+社會形勢」的外衣,學生需要考量的因素增多之時,一切都變得撲朔迷離。唯一讓人慶幸的是,單單從學術方面來看,香港還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