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一千零一眼」原創作品,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謝謝)
說起成都的中學,人人想到的一般都是「四七九」。
自然,「四七九」指的就是成都石室(四中)、成都中學(七中)、成都樹德(九中)。在人們普遍看來,這幾所學校在成都教學質量最好,入讀這幾所學校的學生,基本上都能入讀大學。
甚至,就算不是讀的本校,只是冠名了它們的私立學校,也是金光閃耀,和那些泯然於眾的學校有著天壤之別。
可以說,起點高的這三所中學,有資格在成都昂首挺胸。
尤其是成都七中,其學校的一些老師和同學更牛,直接是瞧不起隔壁的四川大學。
這個說法不是沒有來由,也不是近幾年才有。
記得多年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同學們,有10來個就是成都畢業的。其中就有一位畢業於成都七中。
在一次深夜臥談中,該小子就吹噓了他們成都七中如何如何的好,並說老師經常告誡他們說,「不好好讀書,就到隔壁去。」這個隔壁,自然指的就是四川大學。
為何說是隔壁呢?因為四川大學本部和成都七中,都位於成都市中心的磨子橋附近,幾分鐘時間就能相互走到對方校門。
同學說到那句話的時候,我們都能感覺到那種蘊藏在成都七中師生胸中的豪氣幹雲。我猜測潛臺詞是:你們這些學生目標應該遠大,應該緊盯清華北大,或者海外知名大學,奮發圖強,否則只能落到讀四川大學的地步。
四川大學是西南地區最牛的綜合性大學了,成都七中為何還這麼牛氣哄哄呢?
別人也有驕傲的資本。建校歷史悠久,由時間不可考的墨池書院和芙蓉書院合併而來,延續到1907年成都高等小學堂,隨後一系列建制到今。
師資牛叉,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名、成都市教育專家4名、四川省特級教師26人、正高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202人。
另外,學生也拔尖,學生中先後有9位院士,2018年學校考入北大、清華的學生人數為74人,約佔成都市1/2。另外,每年還有近200名學生被國外一流大學錄取。已在學科奧賽中獲得12枚國際金牌,每年學科奧賽獲全國一等獎的人數佔四川省的1/3以上。
這樣的學校,放眼成都市,有幾所中學能夠比肩?
不過,分析了一下,之所以七中的一些師生看不上四川大學,可能也有太熟了的緣故。想想,大家始終挨著,川大的大門也是常年敞開,大家隨便進,根本沒有一點陌生感。另外,熟人圈子太多,大家估計也會聽到川大不過爾爾的說法。耳然目睹,自然就看不少川大了。
此外,也有人分析,成都「四七九」及成都其他牛叉的私立學校,之所以這麼出名,一部分原因是建立在「掐尖」的基礎上。所謂掐尖,就是搜羅全省的尖子生到自己的帳下,多年高考積累下來,名聲自然就越來越響亮了。
而這又是一個良性循環,學校被大家公認教學質量好,於是好學生蜂擁而來,藉助好學生高考考得好,進一步提升學校名氣。當然,也不能否認一所好學校來自於各方面的努力,沒有老師的盡心盡力,好學生也是會被帶進溝裡的。
所以有人建議,九年義務教育,應該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實行流動搖號,不僅學生搖,老師也要搖(教完一輪後又重新搖,不能連續兩輪都在一所學校),杜絕好學生和好老師都集中到幾所學校去,雖然不能實現完全的教育公平,但也能確保師生都分散,不給一家獨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