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在奧地利多位訪華使團代表,媒體記者,以及中外雙方嘉賓的見證下,世界上最古老、最優秀、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視為奧地利國寶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下文簡稱「維童」)與中國復星集團達成一致觀點,在中國建立以音樂為特色的維童之友幼兒園,將奧地利卓越的音樂教育理念及體系落地中國。這也是維童在五百年歷史上第一次對奧地利以外的國家在學前教育體系方面參與和支持的合作項目。
世界知名的教育家、作曲家、指揮大師,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主席及藝術總監傑拉爾德·維爾特教授在談及在世界上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選擇中國作為合伙人的原因時表示,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就維童來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與中國方面保持著長期合作,大家實際上在這個過程當中,積累了很強的信任感,而且這個過程當中,大家合作的默契度也都經歷過時間的檢驗,雙方的訴求都可以得到非常充分的滿足。雙方的合作需要志同道合的夥伴,所有這一切,實際上都是團隊在完成。一個團隊如果沒有辦法有效的溝通,戰略眼光和判斷都存在差距的話,完成合作也將非常困難。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維童之友幼兒園有非常強的團隊背景,大家可以密切合作,一起往前衝,這一點非常關鍵。
第二,在文化層面上,歐洲作為一個相對傳統,歷史感比較厚重這樣的一個領域。而中國其實也有點類似,中國同樣也擁有很悠久的歷史,有很深厚的文化背景。但與此同時,中國又是一個非常有活力,一日千裡的發展趨勢,有著很多經濟和商業上的機會,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選擇中國就變成了一個自然。
世界交流與中國特色
維童之友幼兒園創始人、奧地利中國關係促進會秘書長、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中國及東南亞事務負責人王健博士也參與了這次活動。
早在2007年,王健博士即獲得奧地利總統金質勳章的榮譽(文化教育領域)。至今,他也是在這個領域獲得總統金質勳章的唯一華人。
據王健博士的介紹,維童之友幼兒園引進了維童五百年沉澱下來的優秀教育理念及學習方式,是以音樂為特色的幼兒園,融合中奧雙方教育精華,不是將維童一比一的搬入中國,更是做了深度研發及內容的銜接,具有中國特色,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幼兒園。
在中外專家的帶領下,維童之友的研究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專門做了落地的中國化移植。除了課程內容之外,這種中國化的落地也體現在了幼兒園教師的配置上。維童之友的師資力量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最基本的來源是從當地招優秀的老師,集中送往北京、上海培訓;第二,聘請北上廣的優秀骨幹教師及管理人員,派到各幼兒園;第三,英語外教方面,將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外教聘請到幼兒園中;第四,從奧地利、德國地區尋求優秀的幼兒園音樂老師,經過維童教學法及內容的培訓派駐到中國來做音樂老師。換句話說,與其他的高端幼兒園相比,維童之友幼兒園不僅有其他幼兒園擁有的軟硬體良好條件,例如,英語為母語的外教,還額外多出一個最棒的音樂老師。
王健博士表示,中國的教育,在數理化方面,尤其是在小學、中學,在世界上都是遙遙領先,而我們所缺失的,正是幼兒園、小學、中學,尤其是幼兒園階段,在音樂教育、藝術教育上付出的精力。維童之友幼兒園做的,就是把別人的優秀經驗拿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中國的音樂教育界水平。這種提升,最終受益的將會是孩子,會帶給孩子們更大的成長空間,有利於孩子更好的成長、更好的發展。
以人為本與因材施教
什麼是維童之友幼兒園最大的特色?維爾特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人為本」,維爾特說。小孩子自己,也就是被教育的那個人永遠是中心點,教育不應該是別人告訴他什麼是最好的方式或者什麼是最合適的辦法,而是永遠以他為核心來做教育安排,以這個為中心,可以發現被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間有很多的交互,大家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交流,持續的改進。
維爾特還指出,除此以外還有對被教育方的尊重。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所以對每個人都應當使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維爾特認為,維童之友幼兒園的音樂教育,目的在於將孩子自身的興趣和需求開發出來,只有在這種條件下,被教育者才能激發出最大的吸收力,把東西學到最好。
王健博士這樣說維童之友的教育方式: 維爾特提出的口號「每個人都能唱歌,在快樂中學習音樂」。而維童之友幼兒園做的,就是用這種正確的方法讓孩子學習音樂,陶冶情操,開啟智慧,而不是強迫性的!
維童之友幼兒園CBO陳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音樂是維童之友幼兒園的特色與靈魂。維童之友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推崇的也是一種精神理念和教育方式。作為社會責任,未來維童之友幼兒園的發展不僅僅局限在幾百家幼兒園連鎖,我們更希望這是一個教育平臺,比如開展與政府主管部門以及其他機構的合作,承擔課題研究與更廣範圍的師資培訓任務,開展更深入的家園共育活動,向社會傳播音樂的正能量,也讓更多的人受惠於教育之中音樂所帶來的價值。
高端教育與全面推廣的教育體系
現階段,首家維童之友幼兒園將落戶上海。維童之友幼兒園董事呂亞軍介紹,一方面,維童之友幼兒園在國內的推廣,最看重的是品質,而不是數量。所以起步階段計劃在上海、北京和廣州等一線城市裡面,建設一些旗艦園,這些旗艦園實際上體現的就是我們對音樂教育的超高標準。另一方面,至於下一步的計劃,是能夠成功地把維童之友用「音樂讓孩子快樂去學習」的音樂理念推廣開來,而不是再去進行第二步的擴張。相對於大面積的擴張,教育質量和維童的精神才是維童之友發展最大的關鍵。
維童之友幼兒園董事呂亞軍先生是資深投資銀行家,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畢業後在摩根大通、法國巴黎銀行、廣發控股等機構領導了超過三百億美元的海外IPO融資和併購。此前,呂先生在國家商務部服務多年,深度參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呂先生也是歐洲聯盟翻譯總司認證的資深同聲譯員,是中歐跨文化交流的積極推動者。
維爾特先生表示,不管在奧地利或者是僅針對維童自己,都把音樂的普世性作為一個核心。不管你是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對於他來講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是他基本的權利。「我們在中國的合作實際上也是如此」,此次合作,實際上也有非常注重工益的一部分。包括對於中國一些弱勢家庭,他們的孩子能不能享受到最好的音樂教育,實際上也是在合作的範圍之內。維爾特認為,維童此次在中國的落地,不僅是一種商業的落地,更是一種教育的落地。
王健博士還補充道,維童之友未來還將考慮與其他幼兒園的合作,推廣維童之友的教育理念。例如,對其他幼兒園老師進行培訓。維童之友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引起家長重視,引起社會重視,從而帶動整個幼兒園行業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現在很多家長認為我的孩子為什麼學音樂?我又不想當音樂家,這是錯誤概念,孩子從小學音樂,不僅對他智力的開發,還是對人生的個性、魅力的塑造,都將會是巨大的收穫。
「我們不怕我們的幼兒園將來會有競爭對手,因為整個社會都重視了,它的整個市場會更大,你好我更好,互相往前比著走。」王健博士如是說。對於維童之友來說,這將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當然最好也是一個良性循環和競爭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