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技巧有時候比古箏指法還重要,然而並不是每一位箏友都能掌握彈古箏的技巧,其實,在之前,古箏大師趙曼琴早就分享過他彈古箏這麼多年來關於古箏技巧的經驗,快來瞅瞅吧。
趙曼琴大師彈古箏擇師篇任意門:彈古箏選怎樣的老師好?古箏聖手趙曼琴這樣說……
彈奏技巧篇
語錄一:
刮奏要靠自然張力,刮奏時手指指尖立起,稍有彎曲,與琴弦垂直,沿弦平面運動以保持與弦垂直,而不要伸平手指去刮,否則很容易將義甲刮掉,這不僅只為音色和流暢,還可以防止演奏中假甲脫落等不應該出現的問題。
語錄二:
弦平面與撥弦角度之一時刻要牢記:弦平面不是水平面。若弦平面是水平的,則只需保持手臂各環節的狀態、將身體前後平移就能以同一種角度撥奏每一根弦。但弦平面卻是一個拋物線狀的弧面,每根琴弦的弦平面都不相同。此弦上最佳的撥弦角度,水平移動到另一個琴弦上就可能是最糟的撥弦角度。
弦平面與撥弦角度之二:
我們的思維常常被我們的錯覺所蒙蔽。即便我們以為是絕對平面的水平面也是拋物線狀的弧面,否則當我們從太空中看地球時,有海洋的那一邊就不可能是圓的,即便不像賈伯斯仿佛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標誌那樣,也會是一個側面觀的刀切面狀。那樣海水就會流出堤岸、流入空中。
弦平面與撥弦角度之三:地球引力使水平面、地平面成為裹著地球的球面狀層面。因此我們奔跑時身體必須不斷前傾,才能在每一步與地平面保持相同角度、躍出原來的重心。撥弦也一樣,要使假甲與每根琴弦的弦平面保持絕對一致的角度,就必須不斷調整身體、手臂與水平面的角度。但大多數人卻並非這樣。
語錄三:
不要以為只有彈響琴弦才是練琴。 在很多情況下,將手指儘可能接近休息位地放在琴弦上不彈奏、或僅撫摸琴弦模擬彈奏,甚至只空彈而不接觸琴弦,或者進行幾次空彈再彈奏一次琴弦,都比不停地在琴弦上彈奏更能取得好的練琴效果。
語錄四:
不要再聽信關於彈弦點「三點一線」「正鋒撥弦」的混帳說法,那是真甲彈奏時期的理論。 若將四個手指強扭在一條縱線上,各個假甲只能邊稜接觸琴弦,很難正面觸弦。如再強扭轉手指使假甲正面貼著琴弦,手指就會變得僵硬緊張,就像模特沿著直線走貓步一樣,很難進行快速的演奏。
語錄五:
四個手指都正面觸弦是追求的目標,不是容易做到的。當容易做到時,方法必定是錯的,手指有扭轉。只有在儘量接近休息位的狀態下,二三四指假甲額狀角(左右的角度)為向右傾斜、矢狀角(前後的角度)向前傾斜,大指假甲尖(不是大指尖)向下觸弦才行。手形類似歐姆定律手勢電流圖。
語錄六:
別以為用力大就搖得響,用力小就搖得弱。假甲的入弦深度、與琴弦接觸面的正、側,撥弦時的戧茬、順茬,與琴弦的矢狀角、額狀角的大小,支點以遠關節的固定程度,大、食指對假甲固定的松、緊程度等諸多因素都直接影響著搖指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