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地理行知錄」,關注公眾號,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關於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經常合併設問並結合太陽方位的判斷。這都繞不過太陽視運動。而這正好是教材和許多教輔或缺的內容。什麼是太陽視運動?其實它是地球自轉和公轉過引起的,處在地球上的人們感覺不到地球在運動,直觀感受到的是:日月星辰在圍繞地球運動,東升西落,我們就把這種日月星辰看起來的運動,叫做視運動,我們看起來太陽東升西落,這就叫太陽視運動。 太陽一天的視運動叫做周日視運動,也就是東升西落,這是地球自轉的表現;太陽一年的視運動叫做周年視運動,周年視運動軌道就是黃道,黃道上有二十四節氣,這是地球公轉的體現。太陽視運動包含了晝夜長短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思維導圖如下:三、內容說明:
3、太陽周日視運動規律並不複雜,雖然要說很多話,想清楚了其實很簡單,概括如下:
(1)一般規律:子夜0點下中天-6點正東-12點上中天-18點正西-24點回到下中天,周而復始;
(2)夏半年(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3日前後):全球除極晝區域外,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只是正午太陽方位因為觀察點在直射點南、北有差異:直射點以北地點,正午太陽在正南方上中天;直射點以南地點,正午太陽在正北方上中天位置。而且,緯度越高地方,日出方位越偏北,緯度越低地點,日出方位越接近正東方向。
(3)冬半年(秋分9月23日-次年春分3月21日):全球除極晝區域外,日出東南,日落西南,只是正午太陽方位因為觀察點在直射點南、北有差異:直射點以北地點,正午太陽在正南方上中天;直射點以南地點,正午太陽在正北方上中天。而且,緯度越高地方,日出方位越偏南,緯度越低地點,日出方位越接近正東方向。
(4)二分日(春分和秋分),全球日出正東,日落正西,至於正午太陽方位,因南北半球不同,北半球地點正午太陽在正南方上中天;南半球地點正午太陽在正北方上中天;
(5)赤道上觀察點,完全遵循(2)(3)(4)規律,沒有什麼特殊;
(6)極晝區域比較特殊,因為終日太陽可見,那太陽又是怎麼運行的呢?在北極附近的極晝區,太陽位置是:子夜正北-隨後升高6點正東-12點最高位於正南方天空-隨後下降18點正西-繼續下降24點正北,太陽沿著順時針方向繞觀察者一圈。而南極附近極晝區不同:子夜正南-隨後升高6點正東-12點最高位於正北方天空-隨後下降18點正西-繼續下降24點正南,太陽沿著逆時針方向繞觀察者一圈。
(7)極點的太陽更特殊,太陽高度終日不變,不升不落,太陽高度等於直射點緯度,太陽繞著極點觀察者平穩地繞圈圈。北極點和南極點不同的是,繞圈的方向不同,北極點是順時針繞,而南極點則是逆時針。
熟悉了太陽視運動規律,對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就有了立體的理解。
三、唐老師講真題:
真題1:(2018年高考江蘇卷3-4題)
圖三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陽視運動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
3.線①所示太陽視運動軌跡出現時的節氣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該地所屬省級行政區可能是( )
A.瓊 B.新
C.蘇 D.贛
【解析】:考察太陽視運動與太陽高度規律。3、從曲線①看,該地日出東南,正午正南,日落西北,太陽視運動軌跡弧線遠小於180°,說明晝短夜長,而且可以讀取這天正午太陽高度只有25°左右,所以是二分二至中的冬至,選D;
4、該地第二條虛線是二分日太陽視運動軌跡線,可讀取正午太陽高度是50°,因為二分日太陽直射點緯度為0°,計算方便。由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可計算該地的緯度為:90°-正午太陽高度=90°-50°=40°。我國選項所列四省中位於北緯40°的地方是新疆,選B。
真題2:(2018年高考天津卷8-9題)
天津廣播電視塔(簡稱「天塔」)高度約415 m。讀圖文材料,回答8~9題。
8.拍攝到該照片的時間(北京時間)最可能介於( )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9.拍攝到該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於( )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解析】:此題難在方位的判斷,如何身臨其境?找到兩幅圖中的對應點,因為只有圖2中才有方向標,我們做出輔助對應點和表示塔影的短線,如下圖:
圖中ABC 三點一一對應,現在就可以在圖2中依據方向標和比例尺進行判斷了。第8題,應用太陽視運動規律,影子指向西北,太陽在東南,是早晨6時後12點前的情況;太陽視運動是每小時15°,即影子指向每小時轉動15°,早晨6點影子指向正西,此時指向西偏北約30°,估計是地方時8點左右,而北京時間比天津地方時(天津約東經116°)更早,可估算出拍攝時間大約8:16分左右,選B;第9題,從圖中影長約200m,估計正午12點還要縮短;天津位於40°N附近,冬至正午太陽高度H=90°-(40+23.5)=26.5°,影子會大大長於塔高;春秋分正午太陽高度H=90°-40=50°,影長大致等於塔高;夏至太陽高度H=90-(40-23.5)=73.5°,這時,影長才會比塔高短很多。圖中的影長是上午8-9點鐘的,已經短於塔高了,所以答案選接近夏至的C項。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圖片,關注公眾號,專業的地理教師帶領你走進真實的地理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