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在什麼地方?它為何出現在很多詩中?

2020-12-20 尚宮女史

玉門關在詩詞中出現的頻率是比較大的,其中最著名的還是王維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戍守玉門關的將士是何等的孤寂荒涼?

這句詩無論是從詩句本身的美感還是意境來說,李白的「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都要好很多。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玉門關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為什麼會頻頻被詩人寫進詩中呢?實際上,玉門關是歷史上一處極為重要的關隘,地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玉門關的設立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西漢初期,匈奴的勢力發展極快,在漢朝的西部形成了一股極大的勢力,而漢武帝初登基就盯上了匈奴以及西域地區。

而也是在漢武帝初期,因為匈奴和大月氏之爭,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以共同對付匈奴。雖然張騫並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但是歷經十三年的辛苦卻是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通道。

此「鑿空」式的出使為後來開拓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更是為漢武帝對付匈奴和溝通西域各國創造了機會和條件。

之後,漢武帝開始對匈奴用兵,衛青、霍去病、趙破奴等將軍都曾是抗擊匈奴的大將軍,而正是因為漢武帝用這些大將來對付匈奴,讓匈奴節節敗退,也就有了後來的河西四郡。

分別是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敦煌郡,並建立長城,設下兩關,即玉門關和陽關,這就是漢武帝時期著名的「列四郡,據二關」

根據《漢書·地理志》的記載:「有陽關、玉門關,皆都尉治。」他們都在敦煌郡內。關於陽關,也有著名的詩句流傳下來,最著名的莫過於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中原與西域的交通,這玉門關和陽關是必經之地,因此就顯得格外重要,他們作為重要的屯兵之地、軍事關隘和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一直有將士戍守,其地位可見一斑。

而玉門關之所以被叫做玉門關,還和古代的絲綢之路有關係。我們知道,古代絲綢之路開通之後,玉門關就不再寂寞,它每天都不知疲倦地迎接東來西往的商隊和使者,這裡從來就不缺悅耳的駝鈴聲、人們的叫喊聲,這裡的一切都是熱鬧的、喧囂的。

而西域的玉石源源不斷通過玉門關運往中原各地,也因此,這一關隘也就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即玉門關。這個好聽的名字,再加上它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地位,也就難怪很多詩人對它情有獨鍾,喜歡將它寫進詩中了。

實際上我們看,玉門關就是將東西方隔開了,玉門關內是以農耕文明為主的中原大地,而玉門關外存在著的則主要是遊牧文明,這樣的區別在當時是很大的,關內和關外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境況。

也因此,玉門關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隘,歷來為中原所看重,總也少不了戍邊的將士。

玉門關本身因為地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生存環境在現在看來是很惡劣的,它距離敦煌市有九十公裡,距離羅布泊大約有一百五十公裡,而其四周則是戈壁、荒漠、河流和湖灘,總起來說,視野還是比較開闊的。

只不過,到了今天,我們已經很難感受到漢朝時期的玉門關是何等的壯闊遼遠了。現在一般認為,玉門關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小方盤城。

小方盤城遺址已經被確定下來,而其中城牆的高度在十米左右,寬度約在三米,而牆基的寬度大約在五米左右,整個的方形關城由黃膠土夯築而成,很是堅固,只不過也經不起兩千多年的風吹雨打,尤其還是西部那樣的惡劣環境,能保存下來部分城垣已經是很不錯了。

一般認為,這個小方盤城遺址就是玉門關遺址,當然,這也是存疑的,並沒有確切的史籍資料和出土文物來佐證這件事,玉門關也可能距離小方盤城還有一段距離也說不定,但確定的是,玉門關和小方盤城之間有很強的聯繫。

說起來也很是可惜,漢朝時期就開始存在的、鼎鼎有名的玉門關,在現在居然無法真正確定它的遺址。但玉門關的歷史地位並不會因此就有所降低,小方盤城遺址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會是玉門關遺址。

所以,現在玉門關遺址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極為重要的遺址。

相關焦點

  • 為何「春風不度玉門關」,它和玉門關「有仇」嗎?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王之渙的一首詩,我們早就耳熟能詳,熟記於心了,把它稍微改動一下,中間缺一字,就可以變成一首詞: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在《涼州詞》當中,最著名的一句莫過於「春風不度玉門關」,那麼,在氣象上,這又該如何解釋呢?首先,這裡的春風指的絕對不是春天的風,而是夏季風。其次,這裡的玉門關指的是甘肅省敦煌縣境內的一處重鎮。
  • 玉門關在哪裡,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首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大家都能倒背如流。詩中描繪出塞外的蒼涼以及戍邊士兵的思鄉之情,雖然鄉愁難耐有些哀怨,但為國戍邊也是責任所在,並沒有頹廢之情。因此,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喜歡的詩詞中的經典。我們今天要說的是玉門關在哪裡,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呢?
  • 春風不度玉門關,為什麼玉門關在唐詩裡出現頻率這麼高?
    在初唐時期,他們抒發立志報國的豪情壯志;盛唐時期,他們讚美雄奇瑰麗的自然風光;中晚唐時期,他們表達國破家亡的沉痛悲哀,所有的情緒和感慨都體現在了他們的詩句裡。我們都熟知的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那麼玉門關是哪呢?它在今天的甘肅省敦煌市西北80公裡的戈壁灘上。
  • 王之渙「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春風指的是什麼?我被萌娃問蒙圈了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大量的帶有「春風」的詩詞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但又有幾個人能夠準確地回答出來「春風」指的是什麼?
  • 「春風不度玉門關」歷史上的玉門關究竟在什麼地方?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悲壯蒼涼的《涼州詞》傳誦了千年,讓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記住了玉門關這座古老的關塞。玉門關究竟身處何處?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1000多年前,絲綢之路最繁忙的年代,玉門關就靜靜矗立在關外。那時,玉門關是一個繁華的邊關,處於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
  • 春風不度玉門關:歷史上的三個玉門關,這春風不度的是哪個?
    提到玉門關,人們一般立即會聯想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將徵夫的思鄉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也使玉門關成為難以抹去的時代記憶。玉門關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關隘,也是重要的軍事關卡。歷史上玉門關共有3處,分別是西漢玉門關、隋唐玉門關、五代宋初玉門關。
  •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
    春風不度玉門關,不!這裡怎一個美字了得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王之渙的詩,最後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是,過了玉門關,春風就再也吹不到了!從漢唐到如今,玉門關都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必經之地,也是將士們戍邊的重要補給之地,更是從古至今我國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 為何春風過不度玉門關?那些藏在詩歌裡的小百科,你知道嗎
    《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7、不度:吹不到。度:吹到過。8、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 春風不度玉門關,有家不可歸的感受你可懂?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有很多詩人會寫《涼州詞》。有時候就是在涼州寫的,有時候則未必。因為《涼州詞》並不是詩的題目,而是樂曲的名字。在這個樂曲下,不同人會填上不同的歌詞。當然,大概這首曲子本身就雄赳赳氣昂昂,有種軍旅氣質,所以歌詞也往往與邊塞生活、戰爭場景有關。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譯文及注釋】譯文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遊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 詩行天下|玉門關: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提及玉門關,許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了: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羌笛」是我國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一種笛子。「楊柳」指的是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大唐開元末年,唐玄宗一心沉迷玩樂,不務邊防。王之渙來到涼州城後,聽到了一曲哀怨的笛聲,於是寫下了這首《涼州詞》,表達對遠戍士卒的同情。
  • 《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句譯文創作背景《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比較著名的有王之渙的和王翰的詩作。前者描寫了壯闊蒼涼的邊塞景物,抒發了守衛邊疆的將士們悽怨而又悲壯的情感。詩的首句寫自下而上對黃河的遠眺,次句寫邊塞環境的險惡,兩句合在一起,用大筆寫意的手法,渲染刻畫了邊塞風光的雄奇蒼涼和邊防戰士們生活環境的艱苦惡劣。後兩句筆鋒一轉,引入羌笛之聲。
  • 春風不度玉門關,古人如此的讚揚,到底有多少的奧秘呢?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大家對這首詩肯定是非常熟悉了,他是出自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我們在小學的時候應該會學到這篇古詩。這首詩描寫的是邊塞的壯麗風景,我們試想一下這樣的場景,遼闊的高原之上,黃河在咆哮著,在大山的環抱之中,一座邊塞的小城屹立在大山之間。這是多麼壯麗的景象。簡單兩句就能讓我們感受到 祖國山河的壯美秀麗。
  • 春風不度玉門關 | 看雲吟誦教學經典案例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遠上」的意思究竟是從下遊往上看,還是從上遊往下看?看雲以為,「上」字含有努力奔赴的意思,且徵夫登城,深情眺望的只該是黃河迤邐而去的方向。那是家園的方向,是楊柳春風所在的方向。那麼,「黃河遠上白雲間」的視覺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呢?
  • 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座漢代關隘現在什麼樣,為何在唐詩中反覆出現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首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大家都能倒背如流。詩中描繪出塞外的蒼涼以及戍邊士兵的思鄉之情,雖然鄉愁難耐有些哀怨,但為國戍邊也是責任所在,並沒有頹廢之情。因此,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喜歡的詩詞中的經典。唐代玉門關在哪裡?如今已經找不到確切的所在。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4],春風不度玉門關[5]。[解析1]這是唐代邊塞詩人王之渙的一篇膾炙人口之作,有名的「旗亭畫壁」的故事,唱的就是這首詩。詩的內容,反映了古代邊塞地區兵士生活的痛苦,《唐詩紀事》 題為《出塞》。作者通過聞笛的感受,表現了對成守邊塞士兵思鄉的深切同情。僅二十八個字,活畫出一幅孤城戍守圖。詩的開始,「黃河遠上白雲間」一句,即把讀者引進一個雄偉壯闊的境界,呈現出波濤滾滾,一瀉千裡的黃河的壯觀景象,與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 王之渙《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中國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在眾多經典的古詩詞中也蘊含了很多的地理知識,我們選擇一些來介紹介紹古詩詞中的地理知識,今天我們來看看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唐)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天天打卡 | 「春風不度玉門關」上一句是?
    新鮮:①(剛生產、宰殺或烹調的食物)沒有變質,也沒有經過醃製、幹制等;②(花朵)沒有枯萎;③(空氣)經常流通,不含雜類氣體;④(事物)出現不久,還不普遍;稀罕。大腦是一個「電力器官」,利用脈衝磁場激活大腦神經線路,可以緩解壓力、增進認知,甚至克服疲勞。答案:B。
  • 春風不度玉門關|湃客年度視覺大賽
    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誕生了中國第一口油井,誕生了「鐵人」王進喜。1957年12月,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在玉門建成,當年原油產量達75.54萬噸,佔當時全國石油總產量的87.78%。玉門劃區設市,拔地而起。半個多世紀過去,石油開採殆盡,市政府、油田和9萬名居民相繼外遷。
  •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帶你了解玉門關的前世今生
    玉門關人們都很熟知了,它是中國最古老的關隘之一,是漢武帝時期設置的,因輸送新疆和田玉而被稱為玉門關。它也是中國古詩詞裡被提到最多的關隘。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尤其是最後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人們對玉門關最初的認識。包括我自己也是,因為這兩句詩曾對玉門關有過無限的嚮往和憧憬,很想去那裡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