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礪「四度」人生 飛揚青春風採
——在東華理工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校長 孫佔學
2020年10月9日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上午好!
金秋十月,校園鮮花盛開,美麗如畫。今天,我們齊聚於此,隆重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歡迎6049名新同學。同學們帶著家人的殷切期盼,踏著逐夢的腳步,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走進東華理工,成為新的東華理工人。我代表全體師生員工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辛勤培育你們的家長和老師表示衷心感謝!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暴雨洪流為害南方多省,一場場抗疫防疫、抗洪防洪阻擊戰接踵而來。在這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同學們複習備考的秩序打亂了,高考延期了,但是你們最終克服重重困難,順利通過人生的第一次大考,躋身我國核工業第一所大學、被譽為「中國核地學人才搖籃」和「世界原子能事業的寶貴財富」的東華理工,祝賀你們!
在抗擊新冠肺炎和抗洪防汛戰鬥中,東華理工人秉承「敦本務實、崇義奉公」的校訓,弘揚「明德厚學、愛國榮校」的校風,主動擔當作為,奮力科技攻關,為疫情防控和抗洪防汛作出了重要貢獻。關鍵時刻,東華理工人扛起責任、衝鋒在前,生動詮釋了學校「核心意識,家國情懷;軍人特質,擔當奉獻;工匠神韻,勇於創新」的核軍工精神,充分展現了東華理工人心懷家國、人民至上、不畏艱險、攻堅克難的可貴品質。
同學們,你們的大學生活已拉開序幕,作為你們的學長、老師和校長,藉此機會,對你們提幾點希望與要求:
第一,提升思想高度,做志存高遠的東華理工人。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你們是新時代的「後浪」,要以遠大抱負激揚青春活力,把人生價值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之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人生旅途中,每個人的生活目標、學習態度、職業選擇和做的每一件事情,到底確定在一個什麼樣的基點上,這就是「第一粒扣子」,是「總開關」,是人生最重要的支點和底線。扣好「第一粒扣子」,就打好了人生順途的基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鑄就對民族對國家的使命感,鑄就對社會對他人的使命感,鑄就對職業對學科的使命感,要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實現個人價值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其次要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列夫·託爾斯泰曾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美好的生活。」理想是方向,是燈塔,而信念則是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正因為有了堅定的信念,才能創造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奇蹟。宋金如老教授退而不休,一頭扎進實驗室,為創新核素測定方法默默奉獻30多年;周義朋教授潛心研發微生物綠色採鈾技術,紮根戈壁14載,面對千辛萬苦不退縮;李榮同教授將科技創新帶進田間地頭,讓科學知識轉化為農民致富的「法寶」,在科技扶貧路上不懼風雨。豐碑無語,行勝於言,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才能高,眼界才能寬,心胸才能闊,才能始終堅持初心和使命,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浮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
第二,挖掘學業深度,做勤奮專精的東華理工人。關注時事的你們應該清楚,某些西方強國不願意我們崛起,要卡我們的「脖子」。東華理工大學,就是為挺直民族脊梁而生,東華理工的學子,就應該為國家為民族爭氣。我們要把學業弄通,把專業學好。專業深度決定了我們在某一領域能取得多大成就,不斷擴大鑽研專業的深度也是我們最好的人生逆襲武器。首先求學要專注。正所謂求學之道,貴在專注。哲學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縱觀學有所長者,都是專注於某一個領域,窮根究底,終有一日會「守得雲開見月明」。正如春蠶有廢寢忘食的專注,才會有破繭成蝶的涅槃;溪水有勇往直前的專注,才能匯成浩瀚無邊的海洋;伽利略有探求真理的專注,才能成就其「現代科學之父」的盛譽;萊特兄弟有實現飛翔夢想的專注,才能最終翱翔於藍天。我校名譽校長錢七虎院士有六十年如一日,獻身於防護工程科技攻關的專注,才能取得在軍事工程方面的卓著功勳,並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其次求知要勤奮。「業精於勤,荒於嬉」,從來就沒有無需勤奮努力就能成功的天才。大凡學有所成者,都需要付出艱辛與汗水。老話常說「天道酬勤」,上天總是會眷顧那些勤奮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投機、不取巧,踏踏實實做事,一定能有收穫。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是一代代東華理工人成就事業最重要的基本功和品格修養。
第三,拓展知識寬度,做博學多思的東華理工人。知識寬度代表了一個人拓寬自我的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視野和眼界。我們除了要精通自己的專業,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相近的知識和技能外,還要不斷拓寬知識領域,建立起寬厚的知識結構。知識不僅要專、精,還要廣、博。一是要多讀書、讀好書。「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書能拓展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心靈。眼睛到達不了的地方,文字卻可以。即便是身居鬥室,從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無邊的疆域和多彩的世界。多讀歷史,我們能夠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與教訓,正所謂讀史明智,鑑往知來;多讀文學經典,我們可以從中讀出樂趣,讀懂人生,可以撥開那些紛繁複雜的人生表象,探究亙古不變的人生故事;多讀哲學,我們可以從中獲得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方法,從而明辨是非,提高修養。二是要關注時事,關注生活。我們都是社會人,隨時都與外界產生聯繫。了解時事,關注生活有助於我們拓寬眼界,著眼大局。身在校園,心繫天下,我們可以看見更多不一樣的世界。我希望同學們能積極參加社團和志願者組織等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可以豐富我們的大學生活,可以學到課堂上難以學到的東西。這些活動讓我們更有集體意識與責任意識,提高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讓我們的潛能得以更大的發揮。
第四,增強為人溫度,做涵養有禮的東華理工人。為人處世是一門學問,也是我們在大學裡的必修課。學做人,不是讓你們八面玲瓏,世故圓滑,而是做有溫度有涵養的人。生活實踐告訴我們:世上萬物,無溫不生;人間萬事,無溫難和。做人有溫度,為人有暖意,才會人見人愛。為人有溫度,不僅僅是「溫和」「溫厚」「溫文爾雅」,更是「溫良恭儉讓」的體現。要成為一個有溫度有涵養的人,首先,要獨立也要合群。大學生活是獨立的,也是群體的。離開了群體,任何人都無法獨立生存。一個人的能力再出類拔萃,如果離群索居,也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章太炎先生有句名言「夫大獨必群,不群非獨也。」希望同學們能儘快融入到新的群體中,適應新的生活。其次,要尊重自我更要尊重他人。大學生活是一個學會認識自我尊重他人的過程。尊重他人即是善待自己。一個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一定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是一個涵養有禮的人。尊重同學、朋友的隱私,不八卦,不散布,你就贏得了信任;尊重師長、親人的關心,不厭煩,不牴觸,你就懂得了感恩。另外,我們每個人生活的背景不同,生活習慣不同,處事方式不同,所以要學會包容。包容是至高無上的美德,是善良人品的升華,是人性至美的沉澱。多一分包容,理解就會增加一倍;多一分包容,友愛就會增濃十分。
同學們,沒有高度的人生,走不遠;沒有深度的人生,太膚淺;沒有寬度的人生,太狹隘;沒有溫度的人生,太悲涼。希望同學們磨礪「四度」人生,飛揚青春風採!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的精彩人生即將啟航。我相信在接下來的大學生活中,你們一定會秉承學校優良傳統,胸懷家國,勇於擔當,銳意進取,博學奮進,真正做到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最後,衷心祝願大家學習進步,生活愉快,身心健康,練好本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往期精彩回顧
ECUT
敦本務實,崇義奉公
做一個一直陪伴你的官微
資料來源/校新聞網
圖片來源/楊浩翔
圖文編輯/鍾月婷
責任編輯/朱天星 陶小娜
歡迎加入大學生傳媒中心
投稿郵箱 / ecut_cmzx@163.com
更多精彩,盡在官方QQ、新浪微博@東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