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全國密度最高的中山路孫中山精神融進臺灣血脈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孫中山先生在國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從遍布全國各城市的187條中山路得到體現,而臺灣也許算全國中山路密度最高的地區,只要大一點的鄉鎮都有中山路。中山路的背後,是孫中山先生博愛、慈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等思想的精神傳承,透過生活的點點滴滴,孫中山精神逐步融進臺灣血脈。

孫中山先生曾三次赴臺,1900年第一次赴臺策劃惠州起義,停留44天;1913年討袁失敗後第二次赴臺商議國事,住地御成町梅屋敷成為現國父史跡紀念館,1918年第三次赴臺宣傳喚起民族意識,只在船上接待。孫中山先生在臺灣留下的足跡並不多,但並不影響臺灣人民對他的敬仰。

站在曾經是世界最高樓的臺北101,俯瞰臺北大街小巷,以孫中山先生名字和思想命名的道路格外惹眼。南北向的中山路與東西向的忠孝路呈十字交叉,將臺北分出上下左右四大塊;穿城而過的中山高速不僅屬於臺北,更貫通臺灣島南北,從基隆到高雄;中山、逸仙、三民、民族、民權、民生等路名,成為這座城市深刻的歷史烙印。與大陸城市大多有中山路一樣,以孫中山先生名字和思想命名的道路,往往成為臺灣城市主幹道。

坐高鐵往返於臺北和高雄之間,總被站臺上寫有博愛座字樣的椅子吸引,不僅因為博愛座四佔其二,更因為博愛座經常空著。

從小讀孫中山三民主義長大的一代代臺灣人,把孫中山思想的精髓變成熱情、友善、奉獻。在臺期間,從當地報紙上讀到這樣一則新聞,一位花甲老人騎車撞倒一位九旬太婆,搶救期間,太婆聽說肇事老人沒錢墊支,要求家人不要追究,後得知肇事老人因白內障導致車禍,還讓家人出資為肇事老人做了白內障手術,太婆終因年事已高沒能挽回生命,但這個以德報怨的故事讓人感動。

如果說太婆的以德報怨只是個案,那麼,考察行程中屢屢出現的志工,讓在大陸看慣了年輕志願者的我們大開眼界。赴陽明山莊中山樓尋訪,迎接我們的是已經退休的吳姨,她對中山樓一磚一瓦、中山樓來龍去脈的講解,讓我們以為她是專職講解員。可吳姨告訴我們,她是不領薪水的志工,為中山樓定點服務。到臺北市政府考察,為我們講解的志工張毓純告知,為這個點服務的志工有七八十人,大多是跟她一樣退休後志願參加的,而且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和專業培訓。吳姨和張毓純用不同的語言說出了一個共同的心聲,就是希望在退休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熟悉臺灣情況的人士告訴我們,這樣的志工已滲透到很多領域,如醫院、老人院等機構,都有大量志工定點義務服務。

把偉人的思想和精神傳遞給人們,不只要教科書式的灌輸,更需要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考察,我們見到有老師帶領學生前來,逐字逐句講解孫中山先生的名言,接待組長簡明有告訴我們,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館內的中山畫廊裡正在展出張大千、方人定、傅抱石、徐悲鴻、豐子愷、啟功等大師的書畫作品,用另一種語言敘說著國父紀念館的品位和人氣。接待我們的國父紀念館副館長曾一士告知,紀念館不只是靜態展示孫中山先生遺蹟,還有專門的展館和高規格演出場地,每年舉辦200多場展覽,舉辦20多場國際學術研討會等,以連續不斷的文化活動紀念孫中山先生,紀念館由此變成一個市民文化休閒場所,此外每天接待3000多外來遊客,於無聲中實現孫中山精神的文化傳承。

對於兩岸中國人來說,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是共同擁有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普世價值,一代代傳承下去,將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貢獻。摘自《中山日報》

相關焦點

  • 南京:全國第一條中山路
    南京中山路揚子晚報記者 陳鬱中山路由來民國城市道路系統的藍本南京的中山大道最初的名稱叫「迎櫬大道」。它是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櫬由當時的北平西山碧雲寺南下奉安中山陵而建造的。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當時的設計寬度為40米。中山大道建築工程因拆遷困難、地情複雜、氣候惡劣等原因延期。第一期工程在1929年5月底之前全線澆上柏油,才算真正完工。它是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南京城裡的第一大工程」,也是民國時期首都道路建設的標誌性工程。
  • 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 全國幾乎都有一條中山路,這些你都去過嗎?
    最悲情的中山路:在北京 北京有中山路?其實是沒有的,曾經的中山路現在已被併入長安街。1928年,天安門廣場還未建,東長安門至西長安門之間東西走向的街道就曾暫名為「中山街」,後來又正式定名為「中山路」。再後來,東、西長安門被拆除,天安門前的中山路已乖乖納入長安街的懷抱。
  • 史海鉤沉:孫中山與臺灣的不解之緣
    在臺灣,民進黨上臺後操弄「去孫中山化」,企圖令社會陷入淡漠和遺忘的氛圍。然而,昭昭青史不容成灰,臺灣同胞對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尊敬與愛戴,對其革命思想和奮鬥精神的繼承與弘揚,均有史實為證。「史料記載,孫中山先生曾三度到訪臺灣。在其思想感召下,臺灣湧現了羅福星、蔣渭水等一批青年志士,或奔赴大陸投身革命,或在臺組織反日鬥爭,書寫下可歌可泣的篇章。
  • 孫中山後人在臺灣:在國父紀念館前擺攤
    孫中山第三次赴臺是在「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的1918年6月,但由於臺灣日本殖民當局的 極力阻撓,他只在臺北住了一宿,次日即離開了臺灣。  孫中山3次赴臺,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足跡。臺灣方面還有文獻指出,孫中山直到去世前,都念念不忘要撤除日本與中 國所籤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給臺灣實行自治的權力……  正是由於這些,「國父」孫中山得以在臺灣深入人心,並受到尊崇。
  • 孟慶瑜:讓「規則意識」 融進每個人的血脈
    讓「規則意識」 融進每個人的血脈    ——訪河北大學政法學院院長、教授孟慶瑜    □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 龔正龍    「孟慶瑜說,唯有大家皆遵循規則、尊崇規則、敬畏規則,讓「規則意識」融入每個人的血脈,形成人人守規則的氛圍,讓那些不守規則的人失去空間,社會才能安定,公共秩序才能得以維護,公序良俗才能得以弘揚。想爆料?
  • 【揭秘】全球密度最高的百貨區在臺灣
    這讓臺北信義商圈成為全世界百貨公司(包含購物中心模式)密度最高的地方,超越美國紐約第五大道、日本東京表參道、中國上海外灘,成為臺灣在國際間的另類奇蹟。這裡,不只是臺灣最競爭,也是全世界最競爭,因為它的密度最高,海外沒有看到密度這麼高的!
  • 中山路的千年滄桑:浙東第一街 繁華道不盡
    民國十四年(1925),在全國響應孫中山先生大拆大建的倡議下,當局對寧波千年古城牆進行為期5年的拆毀,並對鼓樓大街進行重新修整,其所需磚石基本來自拆毀的城牆,竣工後的東段稱東大路,西段稱西大路。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此路定名為中山路。1957年,中山東路向東延伸100多米至江廈街,路的寬度從16米拓寬到了22米。
  • 臺灣各界人士紀念孫中山逝世93周年
    新華社臺北3月12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3周年紀念日,臺灣的一些政團、各界人士等紛紛舉行紀念活動,深切緬懷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12日上午,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臺灣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等先後來到位於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獻花致敬。
  • 臺灣十大豪宅聚集臺北 堪稱富豪密度最高城市
    華夏經緯網4月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根據島內信義與永慶兩家房仲集團統計,目前臺灣價格最高的十大豪宅全部集中在臺北市。其中,「宏盛帝寶」因基地最大、知名度最高,目前成交價在每坪150萬到180萬元(新臺幣,下同)之間,拿下臺灣頂級豪宅的冠軍寶座。
  • 南京市民街頭PK爭當「中山路」使者
    文/記者 毛長久 攝/記者 許卓恆    全世界有多少條中山路?準確的數字估計沒人說得上。不過,我可以肯定,我們去的中山路是所有中山路中最具紀念意義的:這裡,曾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條中山路,這裡,曾因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要通過,而特意從一片沼澤地裡開闢和修建出來。  「中山使者御街行」第一站——南京中山路。
  • 臺灣十大豪宅聚集臺北 堪稱富豪密度最高區域
    中新網4月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根據臺灣兩家房仲集團統計,目前臺灣價格最高的十大豪宅全部集中在臺北市。其中,「宏盛帝寶」因基地最大、知名度最高,目前成交價在每坪一百五十萬(新臺幣,下同)到一百八十萬元之間,拿下臺灣頂級豪宅的冠軍寶座。
  • 臺灣人口總數近2270萬人 高雄市人口密度最高
    臺灣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臺灣地區的人口總數已將近2270萬人,而男性和女性的比例達到了104:100。從人口密度看,高雄市的人口密度為全島最高,每平方公裡達到9849人,其次是臺北市的9649人。人口密度最低的是臺東縣,每平方公裡68人。
  • 臺灣多個政黨、團體紀念孫中山逝世94周年
    中新社臺北3月12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孔任遠)今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紀念日。臺灣多個政黨、團體當天前往位於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向孫中山銅像致敬。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紀念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排右)前往位於臺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向孫中山銅像敬獻花圈。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新黨主席鬱慕明、中華民族致公黨主席陳柏光等分別向孫中山銅像敬獻花圈。臺灣福建總商會、藍天行動聯盟等多個民間團體也前往致意。
  • 臺灣人眼中國父變遷:孫中山曾被歸入外國史(圖)
    本報記者餘福卿/攝 如今的臺灣青年,更看重孫中山的奮鬥精神,而非政治理念 1949年之後的臺灣,孫中山敬享尊榮50年,但在最近10多年裡,隨著臺灣政治民主化、政黨輪替,以及「臺獨」勢力囂張,孫中山的形象和地位也受到影響。今天,臺灣人依然尊稱他為「國父」,但在內心深處,他就如孔子一樣,只是一個歷史人物。
  • 解讀海洋文學 傳承精神血脈
    向海而歌 解讀海洋文學 傳承精神血脈 WORLD OCEAN DAY 2020.8 「舟輯為輿馬,巨海化夷庚」——
  • 南京孫中山紀念館與臺灣輔仁大學籤文化交流合作協議
    原標題:南京孫中山紀念館與臺灣輔仁大學籤文化交流合作協議   在籤約儀式上,輔仁大學向南京孫中山紀念館贈送了臺灣中山樓的重要出版資料。 申冉 攝 申冉 攝   中新網南京3月27日電 (記者 申冉)27日,南京中山陵孫中山紀念館與臺灣輔仁大學正式籤訂文化交流合作協議,未來將定期舉辦兩岸青年及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為海峽兩岸青年一代交流溝通開啟新的民間渠道。   當日,輔仁大學大陸推廣代表許弘森先生和南京中山陵孫中山紀念館館長張鵬鬥在中山陵內中山書院舉行了合作協議籤訂儀式。
  • 中山路步行街
    漫步在中山路,人們不僅能感受到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脈搏,而且還能品嘗到社會主義文明新風的芳香。創「三優街」、「百城萬店無假貨」的活動使中山路創造出了良好的商貿環境,越來越多的商賈雲集此地,中山路成為我市乃至閩南地區的貿易中心。  ◆古城東路「閩臺特色食品街」  「閩臺特色食品街」匯聚了福建、臺灣地區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老字號」的各類特色食品。
  • 吳國禎:血脈相連,留存臺灣與祖國大陸永久的記憶
    吳國禎:血脈相連,留存臺灣與祖國大陸永久的記憶記者 高 原吳國禎,全國政協委員,物理系教授。百餘年來,臺灣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中國近現代發生過的幾乎所有重大歷史事件,臺灣同胞從來都沒有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