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網上不少軟體都打著「輸入手機號就能確定對方位置」的旗號,吸引消費者充值。而實際上,根據手機號定位從技術上來說雖然可行,但是管控非常嚴格。而且,獲取他人定位屬於違法行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隱私。
在軟體商店輸入「手機號定位」,可以發現不少軟體都打著「手機號找人」「實時定位追蹤」的廣告。這些軟體雖然下載免費,但都需要內購才能使用服務。記者下載了排名靠前的某軟體,註冊後發現需要繳納最低單月198元到包年388元的訂閱費用。購買服務後,也只會生成一條連結邀請對方手機號下載使用。實質上這就是位置共享服務,在多個社交軟體上都可以免費使用。專家表示,一般軟體都不可能實現僅憑手機號定位。
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教授宋宇波說:「僅憑手機號來獲取用戶位置信息,只有運營商才有這種權限。但是運營商本身也會保護用戶隱私,這樣位置信息的獲取一般情況下是很難做到的。」
但通過手機號註冊社交軟體,則可能導致隱私洩露。在南京公安破獲的全國首例技術定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就利用了某社交軟體的定位功能非法牟利。2018年,南京陳先生報警稱,他在吃宵夜時被討債人員圍住,令陳先生不解的是,自己的行蹤別人怎麼會知道。
這個名為「神探」的軟體,可以付費獲取他人位置,被討債公司和調查公司廣泛使用。南京警方隨即趕赴青海,抓獲了該軟體的開發銷售者吳某,並現場繳獲電腦、銀行卡等作案工具。此外,還有9人因頻繁使用該軟體非法定位他人位置,也被南京警方抓獲。該軟體兩年間共吸引了4000多名註冊用戶,涉案金額40餘萬元,目前已被取締。專家介紹,該類定位軟體主要使用了三角定位原理。
宋宇波說:「一些常見的社交軟體為了增加互動性,會提供定位好友,或者周邊人位置功能,會提供用戶之間的相對距離。這樣只要通過三個帳戶,就可以定位任意一個用戶的距離。利用數學上的三角定位原理,就可以實現。」
因此,為了防止信息洩露,用戶應該謹慎添加好友和不明軟體,同時可以在手機設置中把位置信息改為「僅在使用期間」。不過,更多的定位服務都是徹頭徹尾的騙局。2019年,南京吳女士因為找不到欠債人,在網上加入了自稱定位偵探客服人員的微信群,先後交了2000多元後,立即被踢出了群聊。
南京市雨花臺派出所民警李鬱說:「無論採取任何方式查詢他人隱私信息都是一種違法行為。其次,市面上有很多騙子承諾查詢朋友或者合作夥伴信息,通過這樣的方式騙取保證金、註冊金,通過這種方法查詢他人隱私信息。這種行為不但違法,而且錢財還會受到損失。」
(元國璋 謝豫 報導)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